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92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371篇
基础理论   123篇
污染及防治   194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绿麦隆在水溶液中光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低功率紫外灯和荧光灯为光源对水溶液中的绿麦隆进行光降解,探讨了光解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绿麦隆在紫外光照下较易降解,其光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为23×10-2min-1;在水环境中经长期光照会逐渐矿化为Cl-、CO2、NO-3等无机离子;运用GC/MS技术鉴定了绿麦隆的几种光解中间产物,异氰酸(3氯—4甲基)—苯酚酯是主要中间体,并推测了绿麦隆的光解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702.
O(1D)与CF3Cl的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CF3Cl-O3体系在253.7nm 紫外光照射下所引发的O(1D)与CF3Cl的反应.O(1D)与CF3Cl的反应最终产物为CF2O、F2、Cl2,并讨论了O(1D)与CF3Cl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的253.7nm 紫外光作用下,CF3Cl自身不发生解离,同时O(3P)不与CF3Cl发生反应.此外外加气体(氮气、氧气)对O(1D)与CF3Cl的反应有较强的淬灭作用  相似文献   
703.
喹啉的O3及O3/UV降解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小 《中国环境科学》2003,23(2):134-138
研究了O3单独作用及O3/UV联合作用时喹啉的降解规律,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空气吹脱和UV本身对喹啉的去除贡献率都不大.O3单独作用时,提高体系的初始pH值有利于喹啉的降解.O3/UV联合作用时,在某个临界pH值上,无论是提高还是降低体系的初始pH值都有可能提高喹啉的去除速率.初始pH值较低时,O3单独作用时喹啉的去除速率明显低于O3/UV联合作用时喹啉的去除速率,但在初始pH值较高的情况下,UV的介入可能会降低喹啉的降解速率.无论是O3单独作用还是O3/UV联合作用,喹啉的降解基本上满足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如果体系的pH值基本保持恒定,这种规律就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04.
防晒剂广泛添加于防晒霜中,通过人类的水中娱乐活动和污水处理厂排水等途径进入海洋环境,成为一种新型海洋污染物.由于防晒剂具有用途广泛、持续排放、难降解等特点,其对环境与生态的潜在风险已成为国内外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防晒剂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和挥发等环境行为,总结了常见无机防晒剂(nTiO_2和nZnO)以及有机防晒剂(二苯甲酮类、樟脑衍生物类和肉桂酸类)对海洋生物(藻类、贝类、鱼类、珊瑚、海胆等)的毒性效应,包括生长抑制、繁殖抑制、致死和致畸等,并从氧化损伤、神经毒性及内分泌干扰角度分析其内在的毒性作用机制,最后展望了本领域的研究前景与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有关防晒剂的科学研究与污染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5.
采用Fenton/UV处理金属切削液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Fenton/UV高级氧化方法处理金属加工行业产生的切削液废水,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作条件:pH值=2.5,p(Fe^2+)=400mg/L,H2O2[V(H2O2=30%]的投加量为24mL/L,每次投加V(H2O2)为4mL/L,投加时间间隔为45min,投加次数为6次,UV总作用时间=5h,同时在最佳工况下进行了5L废水的放大试验。小试及放大实验均证明:在此工作条件下,原水ρ(CODCr)由2100mg/L降至110mg/L左右,CODcr去除率达到95%,且出水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此数据具有工程应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06.
为了探明自然光和紫外光(UV)对二级处理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及其毒性效应的削减特性,研究了在自然光和UV两种不同光源的辐照条件下,二级处理出水中DOM的光谱特性、遗传毒性和植物毒性变化,阐明了毒性效应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相比于自然光照,UV辐照可以明显降低二级处理出水的UV254,并达到21%矿化.自然光和U...  相似文献   
707.
紫外、臭氧复合对饮用水的杀菌除微污染实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Ma X  Song Q  Hu C  Wang Y  Qu J 《环境科学》2002,23(5):57-61
以可在线产生O3的反应器为依托 ,变换反应器中的不同工艺条件 ,分别对UV、O3、UV/O3、UV/在线O3等不同工艺条件对总细菌数、E .coli的杀灭和对微污染物 2 ,4 二氯酚的降解规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UV/O3可以有效杀菌和降解微污染物 ;在循环实验中 ,反应器水流速在 40 0L·h- 1时 ,该反应器可有效产生在线O3,其在线O3对杀菌和除微污染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实验证明 ,UV/O3复合处理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饮用水杀菌、除微污染的技术 .  相似文献   
708.
除草剂莠去津对过氧化氢酶中酪氨酸微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除草剂莠去津对过氧化氢酶中酪氨酸微区的影响.通过紫外差光谱发现,当9.1<pH<9.9之间变化时,差光谱吸收△A260nm急剧变化,酪氨酸酚羟基的表观离解常数pK侧链=9.5莠去津与过氧化氢酶作用后,可能是由于氢键的作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都有一定的红移现象产生,但其表观离解常数未发生改变.SDS对其荧光性质有较大的影响;过氧化氢酶的荧光能被KI碰撞猝灭研究表明,酪氨酸残基可能是处于过氧化氢酶的亲水内核,莠去津可能与过氧化氢酶形成氢键,但对酪氨酸微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09.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过程中,常常发生空白值过高而影响测定的情况,可能造成空白值过高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纯水质量、试剂纯度、实验条件等几个方面,通过对可能造成总氮测定空白值过高的各项原因进行逐一系统分析和试验.发现造成空白值过高的原因主要为试剂过硫酸钾纯度不够,含有的总氮杂质过高所致,采用二次重结晶的方法时过硫酸钾试剂提纯后使用。同时严格地按照标准方法要求控制实验条件,即可大大降低总氮测定的空白值。  相似文献   
710.
UV/H2O2工艺降解水中17α-乙炔基雌二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UV/H2O2间歇式光氧化反应器去除饮用水中低浓度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结果表明,在原水中EE2浓度约为650μg/L、UV光强154μW/cm2、H2O2投加量5mg/L、反应时间30min条件下,EE2的去除效率可达到90%;光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EE2的光降解速率常数随着H2O2投加量和光强的增加而增加.较低的反应液pH值有助于EE2的光降解.UV/H2O2联用工艺对EE2的去除具有协同作用.阴离子HCO3-、NO3-、Cl-、SO42-对EE2光降解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