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394篇
基础理论   102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78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Water is a resource that is essential for all life on Earth. An exponentially growing human population, in addition to unprecedented industrial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hreaten the availability and quality of this resource. Climate change and ozone depletion are two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acing mankind today. These problems have the potential to further strain currently available freshwater resources. Recent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climate change and ozone depletion are linked phenomena and their interaction exacerbates their impact.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surface runoff, solar UV radiation, temperatures, and evaporation are some of the predicted outcomes of climate change and ozone depletion. They influence the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aquatic ecosystems in lakes and rivers, and alter the character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and, consequently, they have the potential to affect the quality, quantity and treatability of our water resources. Given these uncertainties, and the need to mitigate the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and ozone depletion, the issues of changing water quality, quantity and treatability cannot be ignored by Australian governments and water utilities.  相似文献   
962.
为推动城市公共绿地应急避险体系建设的发展,根据概括的应急避险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要求,通过人口密度分布与公共绿地缓冲区的叠加分析,对城市公共绿地的人口服务辐射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整个北京规划市区内公共绿地的缓冲区覆盖范围总计为421.96 km2,约占规划市区面积的38%,还存在626.46 km2的服务盲区,盲区所涉及的户籍人口为254.8万。另外,东城区所属的东四、朝阳门和东直门街道办事处,以及宣武区所属的椿树街道办事处所含的公共绿地缓冲区占其行政区面积的比例仅分别为0.04%、21.22%、23.45%、25.61%,存在较大的服务盲区,人口服务辐射能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63.
空间紫外辐射高加速地面模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实现空间紫外辐射地面高加速模拟.方法 分别利用氙灯和氘灯作为近紫外和远紫外的模拟源,利用反射滤光技术实现对可见红外波段光谱的过滤,利用准直和发散技术实现不同的辐照面积,利用热沉和浴油温控实现温度控制,搭建光学性能原位测试系统,对辐照腔和试验腔进行分离设计.结果 实现了φ300 mm面积上1~15 SC和φ180 ...  相似文献   
964.
龙玟蒽  姚斌 《火灾科学》2021,30(1):30-37
古商业街木结构建筑较多,防火间距先天不足,发生火灾后蔓延迅速,有必要开展木结构建筑引燃特性研究以获得合理的防火间距设置参数.以古商业街为研究对象,以临界温度和热辐射强度作为着火建筑对面木结构建筑被引燃的判定指标,综合考虑环境风速、建筑间距、火源功率、喷淋系统等因素,运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分析系列火灾场景下的温度和...  相似文献   
965.
为探究在高温下柔性有机堵料的热解特性及热解烟气成分,采用元素分析和热重(TG)分析测试方法,对2种柔性有机堵料的组成及热解性质进行对比研究,并通过烟箱和烟气分析仪模拟火灾中常见的热辐射环境,研究模拟火灾环境中2种柔性有机堵料有毒有害气体的释放情况及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种柔性有机堵料均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在模拟火灾的热辐射环境中,2种柔性有机堵料均释放多种有毒有害气体,且大部分气体在受热辐射后10~75 min时间范围内释放,并主要集中在30~50 min时间范围内;2种柔性有机堵料样品所释放的气体组分种类大致相同但各组分含量有着较大的差异,可能与2种柔性有机堵料成分组成种类相似,但各组分含量比例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