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04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及实施程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已在全国和我市卓有成效地开展并已法规化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出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的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对此工作的重要性、实施的可能性和实施程序作了初步研究,以求深化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从而促进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182.
相平衡分配法在滇池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滇池8个采样点沉积物固相和间隙水中的金属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用实测方法计算Cu、Zn、Pb、Cr、Cd、Hg、As等7种金属在滇池沉积物中的分配系数Kp,利用相平衡分配法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确定了滇池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重点探讨了沉积物中的细颗粒物质(<63μm)、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有机碳(TOC)等主要金属结合相对基准的校正方法.通过对118个样点沉积物中各金属的含量与确定的滇池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存在较为严重的As、Cu、Zn、Cr污染,Pb、Cd污染有扩大的趋势.在外源污染得到控制、水质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滇池沉积物会成为内在的金属污染源.  相似文献   
183.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粒径上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采用DFJ 1型五段分级采样器 ,对衡阳市区冬、夏两季空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组成和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应用ICP AES法测定了各形态中元素的含量 ,计算了元素在各种形态中的分配比例。结果表明 ,衡阳市大气环境中多数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冬季明显高于夏季。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小于 2 0 μm的细颗粒上 ,Mn、Zn、Cu和Co主要分布在氧化态、水可溶态、碳酸盐态和有机态中 ,Pb和V主要分布在不溶态中  相似文献   
184.
通过典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PM10滤纸(结合气固相分配模拟)和传统大流量大气采样仪的比对试验,探讨了基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PM10滤纸的新型大气二英监测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基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PM10滤纸的大气固相二英毒性当量浓度和指纹特征与传统大流量大气监测技术的监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基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PM10滤纸气固相分配模拟(利用Harner-Bidleman模型)的大气二英毒性当量浓度和指纹特征与传统大流量大气监测技术的监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与传统大流量大气监测技术相比,基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PM10滤纸的新型大气二英监测技术可以利用现有的大气自动监测网络和气固相分配模型,具有采样成本低、代表性强和易于普及等优点,适合不同区域尺度大气二英的长期同步监测。  相似文献   
185.
此文介绍了作者自行开发的盒形件拉深模CAD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编程中的若干技术问题。该系统人机对话界面友好,整个设计过程程序化程度高。系统运行时只需输入工件特征数据就可根据人机对话和菜单选项完成整个设计过程,最后输出工件图、毛坯图、排样图、工序图、模具零件图及总装图。  相似文献   
186.
A case with an uncommon heteromorphism in the centromeric region of chromosome 20, var (20) (cen, CBG 50), and a family with a pericentric inversion of chromosome 20, inv (20) (p11.23q11.21), are reported, both detected in amniotic fluid cell cultures. It appears that small pericentric inversions of chromosome 20 have a low risk of recombination.  相似文献   
187.
战略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程序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众参与贯穿于战略环境评价(SEA)的主要过程,是提高SEA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简要介绍了公众参与SEA的内涵和理论依据;解析了公众参与在SEA整个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参与内容;对公众参与SEA的具体工作程序和方法及参与方式进行了探讨.将为公众成功的参与SEA提供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和公众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8.
比较传统的压边方式,提出并实现了曲面压边技术,该技术能有效缩小毛坯,节省工序。  相似文献   
189.
川江为大型山区河流,水量充沛、坡陡流急,较细泥沙不易淤积,河床主要为岩石与卵石所构成,浅滩泥沙冲淤规律为“洪淤枯冲”,年内冲、淤基本平衡。由于水流能量大,浅区短,往往以较少的工程量即可取得良好的整治效果,满足航运发展的需要。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水流、泥沙运动发生很大变化。在较大范围的常年库区,水深增大,水流减缓,航行条件显著改善。但在变动回水区,天然河道与水库状态交替出现,将对重庆港区航运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本文根据三峡工程泥沙模型的试验,阐述了库尾泥沙淤积发展及其分布规律。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泥沙治理、岸坡整治、炸礁清库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为确保重庆港区航运安全畅通提供了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90.
A novel method to remediate 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DNAPL) source zones that incorporates in situ density conversion of DNAPL via alcohol partitioning followed by displacement with a low interfacial tension (IFT) surfactant flood has been developed.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e ability of the density-modified displacement (DMD) method to recover chlorobenzene (CB) and trichloroethene (TCE) from heterogeneous porous media without downward migration of the dissolved plume or free product. However, the extent of alcohol (n-butanol) partitioning required for in situ density conversion of high-density NAPLs, such as tetrachloroethene (PCE), could limit the utility of the DMD method. Henc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two n-butanol delivery approaches: an aqueous solution of 6% (wt) n-butanol and a surfactant-stabilized macroemulsion containing 15% (vol) n-butanol in water, to achieve density reduction of PCE-NAPL in two-dimensional (2-D) aquifer cells. Results of liquid-liquid equilibrium studies indicated that density conversion of PCE relative to water occurred at an n-butanol mole fraction of 0.56, equivalent to approximately 5 ml n-butanol per 1 ml of PCE when in equilibrium with an aqueous solution. In 2-D aquifer cell studies, density conversion of PCE was realized using both n-butanol preflood solutions, with effluent NAPL samples exhibiting density reductions ranging from 0.51 to 0.70 g/ml. Although the overall PCE mass recoveries were similar (91% and 93%) regardless of the n-butanol delivery method, the surfactant-stabilized macroemulsion preflood removed approximately 50% of the PCE mass. In addition, only 1.2 pore volumes of the macroemulsion solution were required to achieve in situ density conversion of PCE, compared to 6.4 pore volumes of the 6% (wt) n-butanol solution.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use of the DMD method with a surfactant-stabilized macroemulsion containing n-butanol holds promise as an effective source zone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llowing for efficient recovery of PCE-DNAPL while mitigating downward migration of the dissolved plume and free produ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