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乌海-鄂托克-乌斯太地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乌海-鄂托克-乌斯太地区社会经济、产业结构、污染物排放现状、变化趋势等情况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该区域环境污染成因,最终有针对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2.
重金属环境背景值是评价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和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前提和基础,为确定厦门西港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水平,以厦门西港近岸海域柱状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沉积物样品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在分析重金属元素垂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筛选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沉积层位,根据数据分布类型计算得到17种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范围):Sc 13. 85(11. 52~16. 69)、V 101. 03(94. 61~107. 45)、Cr 63. 50(55. 00~69. 20)、Co 14. 62(13. 70~15. 54)、Ni 29. 92(27. 23~32. 54)、Cu 21. 48(17. 95~25. 01)、Zn 118. 81(96. 39~141. 23)、Pb 41. 80(38. 41~57. 35)、Sr 97. 78(93. 22~102. 34)、Mo 1. 39(0. 59~2. 19)、Sb 0. 58(0. 53~0. 63)、Ba 407. 00(378. 15~427. 00)、Tl 0. 93(0. 72~1. 05)、Bi 0. 71(0. 51~0. 82)、Fe 32 610. 27(19 903. 73~53 428. 67)、Mn 393. 20(306. 67~793. 63)、Cd 0. 066(0. 056~0. 076) mg/kg。以上背景值与福建省海岸带土壤、厦门A层土壤、中国陆壳、中国浅海沉积物和全国水系沉积物元素背景值相比,总体上比较接近,但Sr含量略低,Pb和Zn含量略高,说明可信度较高且具有地域性。影响厦门西港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主要因素是陆源物质、沉积物粒度和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33.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西苕溪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借助RS/GIS技术,结合遥感影像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模糊物元模型,从水域、水陆交错带和陆域子系统选取21项评价指标,建立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西苕溪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和限制性因子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西苕溪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整体呈现出优良状态,其中,生态系统健康优秀地区面积占68.2%,良好地区面积占31.8%,能够正常发挥流域服务功能,维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西苕溪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上游好、下游差的局面.在各子系统健康评价中,水域生态系统优于陆域生态系统,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最差.底栖动物完整性遭受破坏、湿地退化、人为干扰活动、水源涵养功能减弱、点源和面源污染负荷较重是限制西苕溪流域部分评价单元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
吉林西部农田生态系统氮平衡及其水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特点,以1997—2011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物质守恒原理的氮平衡模型,估算了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氮收支情况,并分析了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5年该区氮输入量平均值为56.98×104t·a-1,其中化肥输入氮占总氮的79.59%;氮输出量平均值为42.60×104t·a-1,以作物收获输出为主;氮平衡量变化范围为10.17×104~21.91×104t·a-1,均值为14.38×104t·a-1;氮平衡模型的各项呈增长趋势,受农业生产情况差异的影响,年际间时序变化较大,县市间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吉林西部农田生态系统氮平衡表现为盈余状态,氮素的盈余主要受氮肥施用和作物收获影响,农田生态系统氮素的持续盈余并累积对水环境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借助该区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受盈余氮素的影响,该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均体现出不同程度的氮超标.  相似文献   
35.
豫西地区降水资源对旱地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降水资源是旱地粮食作物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揭示了豫西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需水规律和水分盈亏规律,提出运用地理风险决策、实行适水种植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36.
论文以西北干旱区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短缺程度,认为绝大多数城市“缺水又费水”,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旱生性”。在水资源约束下,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的发育程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城市,也落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略好于西部地区城市,但明显好于西北地区城市,城市扩张的总体特征表现为以总量扩张为主,“农转非”空间和用地拓展空间大,以高耗低效扩张为主,水土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普遍低下,城市发展处在主要依靠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的低级阶段,扩张质量有待提高。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外部推动性。未来20a,在水资源短缺的继续约束下,经济带城市扩张步伐将比较缓慢,扩张幅度将不会有大的变化。表现为将净增城市非农业人口6.31×106人,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35.97%,20a共净增7.21%,特大城市数量将保持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3个不变;大城市从无到有,将建成宝鸡、咸阳、铜川、天水、石河子和库尔勒6个;中等城市数量将会显著增加,由2000年的10个增加到2020年的14个,在不考虑“县改市”的前提下,小城市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减少。为了确保经济带沿线城市的有序扩张,建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以人为本,以水为生命线,以经济发展为动力,以城市规划为法定依据。  相似文献   
37.
西部生态环境脆弱而屏障作用显著.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对过去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政策进行回顾和总结,辨析其实施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今后西部国土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①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政策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征,改革开放以前(1949-1977年)主要是开发带动治理,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之前(1978-1999年)逐渐由开发转变为以保护为主,西部大开发十年期间(2000-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②在空间上,通过自然保护区设置、生态移民、财政转移支付和差别化的生态环境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③在各项政策和工程实施下,西部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得到明显缓解,同时,农牧民的生活条件和经济收入得到较大提高,在生态环境治理、全社会参与、环保投资等方面探索出诸多成功经验;④生态环境政策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生态环境建设多以各个部门主导,缺乏统一规划和政策协调,有些政策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生态补偿政策缺乏总体还需进一步完善,环境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反馈环节还较薄弱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8.
中国西部能源及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脆弱且恶劣,但能源及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能源及矿业开发已经成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本文力图从西部能源及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视角,综合辨析出西部地区能源及矿业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主要包括土壤污染与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与短缺、矿区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采矿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破坏等.文章认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和能源开发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增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西部地区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的现实选择,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本文对西部地区能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大力推行绿色发展,极开发绿色新能源;加强资源管理与污染控制,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体系,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市场准入制度设立绿色门槛,继续整合小矿山;加强西部资源型城市与沿海地区的区域融合,减少资源开发的负外部性,破除“资源诅咒”;借鉴国际上“责任矿产开发倡议”,提高能源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能力;统筹协调资源税费、地方发展基金,明确资源税的调节作用,健全利益分配机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加强能矿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第三方独立监管,在能源及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实行有效透明的监管等.  相似文献   
39.
厦门西港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利用GC-ECD对厦门西港1998年7月取得的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18种有机氯农药(HCHs,DDTs)等和12种多氯联苯(PCBs)进行分析。其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范围ND(未检测出)-0.58ng/g(其中HCHs和DDTs的含量分别为ND-0.14ng/gND-0.06ng/g),多氯联苯的浓度为ND-0.32ng/g,与1986、1993年的厦门西港的分析结果相比较,污染程度明显降低;说明近年来的厦门的有机污染得到逐步控制,也与有机物随时间推移逐渐详解有关,分析表明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在厦门西港有着相似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0.
本文简要介绍了乌海市环境条件 ,分析了环境污染形成原因 ,并提出改善环境条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