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56篇 |
免费 | 1432篇 |
国内免费 | 11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60篇 |
废物处理 | 47篇 |
环保管理 | 287篇 |
综合类 | 3129篇 |
基础理论 | 960篇 |
污染及防治 | 358篇 |
评价与监测 | 246篇 |
社会与环境 | 220篇 |
灾害及防治 | 1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37篇 |
2023年 | 206篇 |
2022年 | 265篇 |
2021年 | 304篇 |
2020年 | 258篇 |
2019年 | 248篇 |
2018年 | 247篇 |
2017年 | 286篇 |
2016年 | 297篇 |
2015年 | 303篇 |
2014年 | 253篇 |
2013年 | 291篇 |
2012年 | 349篇 |
2011年 | 345篇 |
2010年 | 240篇 |
2009年 | 248篇 |
2008年 | 169篇 |
2007年 | 231篇 |
2006年 | 178篇 |
2005年 | 151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1年 | 3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中国主要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简要综述了中国主要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Cd、As、Zn、Pb、Cu、Hg、Cr)的分布特征,系统讨论了区域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中国主要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危害指数。结果显示,中国主要水系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复合污染状况评价结果是:Cd>Hg>Pb>As>Zn>Cr>Cu。其中,Cd元素的Eir值介于41.25~1755.00之间,属于轻微到极强生态危害,其中大部分样点属于强至极强生态危害。Hg元素的Eir值介于115.29~470.83之间,属于强到极强生态危害,其中大部分样点属于很强至极强生态危害。地区对比而言,综合污染状况以海河和珠江较为显著,长江污染最轻。就其来源来讲,海河流域和珠江流域污染来源主要为工业污染,长江和黄河主要是流域岩石风化和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282.
冬季东海、南黄海中DMS和DMSP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1年12月~2012年1月现场测定了东海、南黄海表层海水中二甲基硫(DMS)及其前体物质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分为溶解态DMSPd和颗粒态DMSPp)的含量,研究了它们的浓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对DMSPp的粒级分布和DMS的海-气通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DMS、DMSPd和DMSPp的浓度分别在0.58~4.14、0.37~7.86和4.29~25.76 nmol·L-1之间,平均值分别为(2.20±0.82)、(2.12±1.66)和(11.98±6.23)nmol·L-1.DMS、DMSPp与叶绿素a(Chl-a)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它们的周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浮游植物生物量是影响研究海域内DMS和DMSP生产分布的关键因素.另外,DMSPd浓度和总细菌丰度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这可能是在细菌释放的DMSP裂解酶的作用下DMSPd会发生裂解生成DMS.研究发现,5~20μm的微型浮游植物是海区内Chl-a和DMSPp的主要贡献者.此外,冬季东海、南黄海表层海水DMS的海-气通量在0.61~25.52μmol·(m2·d)-1之间,平均值为(8.30±5.92)μmol·(m2·d)-1. 相似文献
283.
2010年4月-2011年3月,对福建省厦门至泉州沿海地区大气中悬浮颗粒物(PM10)和颗粒态汞(TPM)进行为期一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其大气中PM10和TPM的浓度范围分别为6.4~426.5μg/m3和18.2~3879.4 pg/m3,PM10和TPM平均浓度分别为122.5μg/m3和947.9pg/m3。不同采样点PM10和TPM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稍有不同,但大致都呈冬高夏低的趋势。PM10和TPM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主要与气温、逆温层、降雨量等气象条件有关。同时研究分析了TPM的昼夜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PM浓度在春冬季主要表现为夜间浓度高于日间浓度,夏秋季则为日间浓度高于夜间浓度。 相似文献
284.
基于2012年-2014年湖北省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通过数据反演方法,得到湖北省17个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利用ArcGIS绘制出各城市不同年份的颗粒物浓度空间分布图,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2014年间,湖北省17个城市PM2.5与PM10年均浓度比值为0.66,PM2.5年均浓度超出国家二级标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城市方面,在多数城市PM2.5与PM10浓度上升的同时,仅武汉、黄冈和天门3个城市颗粒物浓度2014年较2013年有所下降,且武汉市PM2.5浓度下降率达12.8%,表明武汉市近两年来采取的政策措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5.
286.
287.
采用热重分析、固定床实验、红外分析(FT-IR)研究了生活垃圾热解行为及产物中含氧物质的分布规律。用热重分析确定了生活垃圾主要失重区间(190~450℃),并计算此温度区间热解活化能为42.76 k J/mol。在热解终温为450~650℃条件下进行生活垃圾固定床热解实验,结果表明:随热解终温的增加,固体产物中氧分布率逐渐减小(39.2%~29.3%);热解气中氧分布率逐渐增加(22.1%~30.9%);热解液中氧分布率在40%左右。生活垃圾热解气中含氧成分主要是CO和CO2,在温度为450~650℃时,CO含量明显高于CO2,而CO2的释放速率则大于CO;固体产物中含氧官能团主要有—OH和C—O,其中峰面积比例顺序为C—O>—OH;热解液中含氧官能团主要有—OH、C O和C—O,其峰面积的比例顺序为—OH>C—O>C O。 相似文献
288.
刁江水体多相介质中As,Zn和Pb的空间和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广西刁江河水中As,Zn和Pb的溶解态、悬浮颗粒态分布情况及季节变化,以及3种重金属在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的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刁江流域河水与沉积物中3种重金属污染在流域尺度上的分布存在差异,沉积物污染更为严重. 与土壤污染一致,沉积物中3种重金属的污染范围扩散延伸到距离污染源近200 km的下游区域,其中车河矿区对As污染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大厂矿区,而对Pb污染的贡献率明显小于大厂矿区;不同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赋存形态存在差异,河水中悬浮颗粒态Pb所占比例远高于As和Zn,这与3种重金属矿物的稳定性以及在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的富集特征有关;河水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存在季节差别,丰水期悬浮颗粒态重金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枯水期. 相似文献
289.
新疆部分城市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及粒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H-β10大气颗粒物浓度监测仪,从2011年4-5月在乌鲁木齐、奎屯、阿克苏、库尔勒、喀什、和田市环境监测站采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PM5和PM10样品,分析了不同采样点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及与TSP的相应比值。结果表明,不论是PM2.5、PM5还是PM10,阿克苏市可吸入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变化幅度较大,其次是库尔勒市,其余采样点在采样期间的浓度变化幅度不大,并且库尔勒、喀什、奎屯、阿克苏四个城市PM5/TSP和PM2.5/TSP的比例大,除喀什、阿克苏的PM10/TSP的比例接近于1之外,其余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均小于TSP;采用显微镜观测成像技术结合血球计数板方法,利用粒径分布函数分析对六个城市的PM10和5个城市的PM2.5颗粒物在不同粒径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PM10而言,阿克苏在dp<0.5的粒径范围内分布函数高达79%、喀什在dp=0.5~0.6μm之间为44%、和田则在dp=1.2~2.2μm出现20%的最大粒径分布函数。就PM2.5而言,库尔勒在dp<0.5、dp=0.5~0.6、0.6~1.2μm区间内的分布函数均为最大值,其值分为79%、50%、50%,可以说明在采样期间,库尔勒市区的颗粒物在粒径小于1.2μm出现的几率更大些,即颗粒物以积聚模态为主。 相似文献
290.
分析城市可吸入颗粒物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更为有效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控制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实际采样和遥感数据处理基础上,构造差值植被指数(DVI),通过建立TM影像与对应PM5.0颗粒物实测值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对北京市2008~2010年3 a的PM5.0的分布进行了反演计算和精度分析;研究了NDBI和NDMI对PM5.0浓度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北京五环区域范围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用DVI反演PM5.0分布的方法可行,反演精度在可接受范围内;整体上研究区2008年PM5.0颗粒物污染最轻,西南三环和四环以及东南三四环之间为颗粒物污染的高值区,西北五环附近颗粒物污染较轻;NDBI(归一化建筑指数)、NDMI(归一化水汽指数)与PM5.0可吸入颗粒物的分布分别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且二者对PM5.0的影响相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