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2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695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41篇
综合类   1596篇
基础理论   301篇
污染及防治   124篇
评价与监测   191篇
社会与环境   618篇
灾害及防治   8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3篇
  196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近年来随着水环境模拟领域的发展出现了较多水环境数学模型,目前日益成熟的WebGIS技术是使模型使用变得简单化和直观化的一大途径.是在通过Flex和ArcGIS Server搭建WebGIS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利用PHP进行WebGIS和水环境模拟模型的数据交互,实现系统平台和数值模型的松散耦合.用户在浏览器端进行模型输入条件的设置,模型在远程服务器端进行运行计算,反馈的模拟结果通过RIA在WebGIS中进行多元化动态展示.该方法对一般模型具有适用性,可降低模型使用门槛,提高模拟结果展示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分析软件,采用2006年-2015年江苏省长江10个干流和45个入江支流监测点位的总磷浓度数据的年平均值,分析了江苏省长江干流和支流总磷浓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发现长江总磷污染呈现全局正相关,相关指数总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直至2015年增至最大,干流总磷污染的重心先向西北后向西南移动,支流总磷污染的重心先向西北再向东南移动,重心移动幅度不大,并且二者均有向北面移动的趋势,同时移动幅度接近,长江干流总磷污染与支流的汇入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03.
采用GC-MS/MS技术对长江3条支流(沱江、藕池河下游和松澧洪道)在不同水期的81个表层水样进行分析.实验发现样品表层水样中PCB8、18和28是优势污染物.∑PCBs在沱江、藕池河下游和松澧洪道3条支流不同水期表层水中的几何均值分别为1.96~2.59 ng ·L-1、1.84~2.54 ng ·L-1和1.52~2.38 ng ·L-1,含量均低于美国EPA连续暴露基准(14 ng ·L-1).实验结果与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值相比较,显示该研究区域表层水中PCBs浓度处于较低水平,癌症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饮用该区域水摄入PCBs而带来的风险为0.15×10-7~0.26×10-7,说明研究区水样中因PCBs污染引起的癌症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4.
长江口滨岸及近海水体中胶体的分布和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顾丽军  杨毅  刘敏  聂明华  李涛  侯立军 《环境科学》2013,34(11):4195-4203
利用切向流超滤技术(CFUF)分离出长江口滨岸及近海水体中的胶体,并对其稳定性和物质组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XP和WSK胶体的尺寸和Zeta-电位随pH的升高而减小,XP、WSK胶体的等电点分别出现在pH<2、pH=3.8;所采水样的胶体有机碳(COC,M r1×103~1μm)浓度为7.7~35.7μmol·L-1,占总溶解有机碳(DOC)的7.1%~41.7%;三维荧光光谱(3DEEM)分析发现研究区出现类色氨酸荧光峰、类紫外富里酸荧光峰和类腐殖质荧光峰;胶体态Na、Mg、K、Ca、Co、Cr、Cu、Fe、Li、Mn、Ni平均分别占溶解态的0.33%、5.7%、0.975%、1%、7.2%、7%、11.9%、15.7%、5.5%、10.5%、11.3%.Co、Cr、Cu、Fe、Li、Mn、Ni与COC的结合能力大于Na、Mg、K、Ca.相关分析表明,胶体的尺寸、DOC、真溶解有机碳(UOC)与盐度呈负相关,COC与盐度无线性关系,胶体态痕量金属(Co、Cr、Cu、Fe、Li、Mn、Ni)总浓度与COC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5.
许宽  刘波  王国祥  马久远  曹勋  周锋 《环境科学》2013,34(7):2642-2649
以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苦草对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草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缓流污染河道底泥氧化还原环境.实验期间表层底泥Eh从-70 mV升高至90 mV;减少致黑物质亚铁的含量,实验组表层底泥降低25%,而对照却升高38%;促进铁、硫的自然循环,防止亚铁、H2S的累积;明显改善底泥黑臭现象,实验组表层底泥第7 d出现约3 mm厚灰黄色氧化层,氧化层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厚,第28 d厚度为11 mm.该氧化层无明显恶臭气味.对照则在实验第14 d出现1 mm氧化层并维持至实验结束,期间恶臭气味未消减;种植苦草可显著提高沉积物致密程度,降低底泥含水率,有效改善表层底泥流动状态,且在段头浜、河湾、人工湿地景观等处不影响防汛等功能,对减少河道底泥冲刷迁移和抑制黑臭物质悬浮具有积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三峡水库三期蓄水前后长江口硅酸盐分布及其比值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口SiO2--Si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水体的营养盐结构和生态系统.根据2010年8月、11月和2011年5月的现场调查资料,对长江口区域一个水文年(跨三峡水库三期蓄水)硅酸盐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硅酸盐分布与盐度分布极其相似,整体呈现近岸高、外海低的特点;截取一断面分析发现存在上升流,硅酸盐等值线有抬升趋势.3个季节硅酸盐平面分布各有其季节性特点,但总体浓度夏季高于秋季,秋季高于翌年春季;在整个调查区域SiO32--Si/DIN值是10月>8月>5月,而SiO32--Si/PO43--P值是5月>8月>10月;3个季节SiO32--Si浓度与盐度都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历史资料比较得出,2010-2011年长江口海域营养盐比值小于2004年,也小于1985-1986年,可见三峡工程蓄水对长江口SiO32--Si/DIN、SiO32--Si/PO43--P降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The concentration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hexabromocyclododecane (HBCD) were investigated in 37 composite surface sediments from seven major river drainage basins in China, including Yangtze River, Yellow River, Pearl River, Liaohe River, Haihe River, Tarim River and Ertix River. The detection frequency of HBCD was 54%,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below limit of detection (LOD) to 206 ng/g dry weight. In general,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showed increasing trends from the upper reaches to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rivers and from North China to Southeast China. Compared to other regions in the worl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HBCD in sediments from Yangtze River drainage basin was at relatively high level, whereas those from other six river drainage basins were at lower or similar level. The highest HBCD concentration in sediment from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highest detection frequency of HBCD in Pearl River drainage basins suggested that the industrial and urban activities could evidently affect the HBCD distribution. HBCD diastereoisomer profiles showed that γ-HBCD dominated in most of the sediment samples, followed by α- and β-HBCD,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ose in the commercial HBCD mixtures. Further risk assessment reflected that the average inventories of HBCD were 18.3, 5.87, 3.92, 2.50, 1.77 ng/cm 2 in sediments from Pearl River, Haihe River, Tarim River, Yellow River and Yangtze River,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8.
随着国家对流域水质改善要求的逐渐提高,流域污染源管理变得日益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CPNTOOLS的辽河流域畜禽养殖行业污染源仿真技术,并采用CPNTOOLS软件对辽河流域内一家典型畜禽养殖基地进行了仿真研究,经过多次仿真与数据统计分析,分别得出了该畜禽养殖基地的CODCr,BOD5,NH3-N,TP,TN日排放量的正态分布均值在90%,95%,99%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并结合排水量分别计算出各污染物指标排放浓度的区间。结合BAT处理技术对污染物浓度削减进行了计算仿真,并得出了处理后CODCr,BOD5,NH3-N,TP,TN排放浓度的正态分布均值在90%,95%,99%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以及排放浓度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相似文献   
109.
河流健康评估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流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河流健康的概念、评估方法、范围、内容和指标体系得到不断拓展和完善。目前常用的两类河流健康评估方法是综合指标评估法和指示生物评估法。综合指标评估法采用河流水文、水质、生态系统等多个指标,能较全面地反映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但是存在指标数量不易精简、部分指标难以量化等不足支出。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常用的是指示生物评估法,采用鱼类、大型无脊椎动物、浮游藻类等指示生物的动态变化反映河流健康状况,方法更为简单直观。  相似文献   
110.
阐述了河流健康以及河流健康评价的概念,论述了河流健康评价的发展以及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依据。并以贾鲁河流域(郑州段)为例,从生境状况、生物状况、生态功能三方面着手构建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论述了该体系中各指标变量标准建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