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驱动力,采用生态系统年变化率、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研究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并分析城镇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驱动力的贡献.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以林地、农田和草地为主,三者共占92.63%;上、中游以林地为主;下游城镇化率最高,分布着全区60.47%的城镇用地、39.85%的湿地和28.62%的农田.②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年变化以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为代表,快速城镇化特征显著;贵州省、江西省、云南省林地和草地的年变化较显著.③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生境破碎化和景观多样性指数均上升.④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均表现为建设用地增幅最大,农田减幅最多.⑤快速城镇化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首要驱动力,贡献率为65.49%,表现出“下游为重心,向中上游蔓延”的特征,下游贡献率为77.51%,但上游在2010—2015年的扩张速率远超过中游和下游;生态保护与恢复政策为第二大驱动力,贡献率为17.64%,上游贡献为25.90%.研究显示,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国土空间结构、控制开发强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   相似文献   
52.
赵军  石凯  姚斌 《火灾科学》2011,20(4):206-215
大型建材家居类商场存在建筑面积大,人员密度小,所需疏散宽度小等特点,这类商场往往存在两方面问题:①为满足2层以上楼层对疏散距离的需要,致使首层部分楼梯的疏散出口不能直通室外以及疏散距离过长;②为满足疏散出口直通室外,楼梯沿建筑外墙布置,致使某些楼层的一些区域的疏散距离过长。对比了国家规范和地方规范对人员密度规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3.
基于SSM的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区内的产业结构正在积极进行调整。以辽宁省为参照系,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SSM)对沈阳经济区内8个城市2000—2009年的三次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在研究沈阳经济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其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基于综合主成分及径向基网络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综合主成分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集成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RBF-ANN),参考国家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设定RBF的学习样本,从而构建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合肥市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进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运用综合主成分法可以精准的统计出一个区域的环境综合数据,而且在matlab环境下运用RBF-ANN模型既可以准确,客观的评定环境质量的等级,又可以表现其环境污染的具体程度,能在同一评价等级内对不同环境质量的评价对象进行更加细微的污染程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合肥市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环境综合质量介于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标准极限值之间,属于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55.
樊丹  付强 《环境保护科学》2008,34(2):124-126
对抚顺市环境噪声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抚顺市环境噪声达标区的建立和划分,制定出抚顺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具体保护措施。为加速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提高抚顺市声环境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6.
The Great American Biotic Interchange has been the predominant paradigm for explaining biotic diversification in the Nearctic/Neotropical overlap or Mexican Transition Zone, which is commonly explained by the collision of the North and South American continental plates, which began in the Oligocene and fused both landmasses. In the most far-reaching cladistic biogeographical analysis of the area to date, evidence has been found supporting the existence of a remnant Caribbean region extending from eastern Mexico to southeastern USA, a hypothesis that challenges current views of the Great American Biotic Interchange and the Mexican Transition Zone. We show herein that an older terrane, which has drifted to the present day positions of Yucatan and Cuba, may be biogeographically linked to an early ‘Gondwanan’ biota of the Paleocene (ca. 60 Ma). The evidence indicates an east–west biotic divide in Mexico, existing before the collision and formation of Central America. The south–north division of the country, previously recognized by several authors as associated with the Great American Biotic Interchange and the Mexican Transition Zone, is of a younger age.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57.
湖北网湖自然保护区属于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根据网湖自然保护区的特征,通过选取自然性、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面积适应性、人类干扰、稳定性7个评价指标,运用指标赋分法和加权平均分法进行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生态质量很好,气候适宜,动植物种类丰富,并且由于该区域目前经济处于初步发展中,人为干扰对其影响较小,因此短期内其生态环境质量会相对稳定,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同时针对网湖湿地目前所存在的威胁以及国家在治理和恢复其他湿地保护区的经验,提出了几点关于网湖湿地建设和远景开发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58.
秦皇岛市开发区受开发活动的影响,植被面积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下降,水土流失增加。基于秦皇岛开发区生态保护现状,从敏感生态系统建设、城区绿化、城市综合生态功能廊道、生态补偿、水土保持等方面,加强开发区生态保护,构建和谐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9.
平原城市河流面源污染研究范围及方法的选择与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平原城市地貌起伏不大,较难划分城市河流的流域范围,使得与河道面源污染相关的研究范围的边界确定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比了基于缓冲区和排水区的两种研究范围及方法。根据遥感影像,利用GIS提取研究区内土地利用信息并与河流水质进行回归分析,对比两种范围及方法所得出的结果,试图为城市河道污染物的研究及管理提供方法支持和理论依据。本文选取了天津滨海地区11条河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选取城市排水区作为土地利用数据的方法能够与河流中污染物的发生,迁移的真实情况相符合,能够综合考虑不同的景观格局分布对于水质的影响,结合平原城市的特殊性反映土地利用与河流污染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机理严谨性上优于使用缓冲区范围,在整体性上更为完整;(2)基于缓冲区的研究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在地表径流作用下,河流近岸不同距离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污染物的影响,如耕地对污染物的影响,河流近岸100 m缓冲区的联合显著性为0.848,300 m缓冲区的仅为0.165;(3)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中污染物类型的贡献和消减趋势基本一致,城市居民点与工矿用地是河流当中重金属污染物如铅、汞的主要输入源;耕地对重金属等污染物有一定的截留消减作用,但在面积较大时增加了河流的有机污染物如氨氮;林地、园地、草地和水体对于城市河流污染物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得出更为详尽、客观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0.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人口、经济和生态的矛盾日益突出。选择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变异系数的协调函数模型对其人口-经济-生态协调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1999—2008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地市人口-经济-生态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总体由失调状态转向勉强协调,其中天水市呈直线上升趋势,咸阳、宝鸡、铜川3市的协调度在波动中有所增加,西安市变化幅度不大;2)人口、经济、生态3个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变化,西安市生态子系统协调度的下降,制约了整个系统的协调发展;3)协调度在空间上表现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部地市的协调度较高,渭南和天水市的协调度始终处于该地区的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