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876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823篇
基础理论   798篇
污染及防治   291篇
评价与监测   97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The use of bacterial luminescence assays is particularly effective in the contaminated sediment evalu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a comparison was made of different baterial luminescence assays including acute toxicity of elutriates with Microtox® and LUMIStox®; chronic toxicity of elutriates with LUMIStox®; and, acute toxicity of solvent extracts with both the tests and the Solid Phase test with Microtox. The toxicity assay procedures were utilised for the Po River sediment toxicity evaluation, testing samples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evidentiated that each sediment test procedures provided indipendent and complementary ecotoxicological responces usefull for a sediment classification of the most polluted samples.  相似文献   
222.
In situ flushing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cosolvent flushing, rely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resident and displacing fluids for efficient removal of contaminants. Contrasts in density and viscosity between the resident and displacing fluids can adversely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displacement front. Petroleum engineers have developed techniques to describe these types of processes; however, their findings do not necessarily translate directly to aquifer remedi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laboratory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how density and viscosity contrasts affected cosolvent displacements in unconfined porous media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a capillary fringe. Two-dimensional flow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hich were partially scaled to a cosolvent flushing field experiment,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flow instabilities in homogeneous sand packs.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also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ial impact of fluid property contrasts in unconfined and confined systems. The results from these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presence of a capillary fringe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Buoyant forces can act to carry a lighter-than-water cosolvent preferentially into the capillary fringe during displacement of the resident groundwater. During subsequent water flooding, buoyancy forces can act to effectively trap the cosolvent in the capillary fringe, contributing to the inefficient removal of cosolvent from the aquifer.  相似文献   
223.
茚虫威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茚虫威属噁二嗪类新型广谱高效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用量的增加,由此产生的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使用斑马鱼进行茚虫威的急性毒性作用实验,并采用微核试验、彗星试验、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检测观察染毒后的斑马鱼是否被诱导产生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在24 h、48 h、72 h、96 h,茚虫威LC50值分别为2.263mg·L-1、2.184 mg·L-1、2.184 mg·L-1、2.133 mg·L-1。茚虫威对斑马鱼急性毒性属中等毒性。96 h茚虫威浓度为1.98 mg·L-1和2.16 mg·L-1时,斑马鱼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达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采用彗星试验检测斑马鱼肝脏DNA损伤,结果显示斑马鱼暴露于高浓度1.98 mg·L-1和2.16 mg·L-1茚虫威后,与对照组相比,斑马鱼的DNA损伤均表现为极显著差异(P0.01)。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结果表明染毒后24 h斑马鱼肝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现象。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茚虫威对斑马鱼短期染毒后诱导细胞凋亡,表现出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224.
烷基苯磺酸钠对水生动物的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洗涤剂的主要成分—烷基苯磺酸钠对大型蚤和鲤鱼的毒性试验,说明烷基苯磺酸钠的毒性属中等。对大型蚤24hEC50为7.23mg/L,48hEC50为3.83mg/L;对鲤鱼48hLC50为3.74mg/L,96hLC50为2.23mg/L。鲤鱼生活在0.5mg/L的烷基苯磺酸钠溶液中,15d就能引起鳃的损伤。  相似文献   
225.
长江下游重点江段水质污染及对鱼类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长江下游安庆、南京、镇江、南通4江段水质污染及其对鱼类毒性影响的调查监测可发现,长江下游江段主航道水质较好,符合国家地面水Ⅱ类水质标准.但近岸带水质由于受污染带的影响,水质污染较严重,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挥发酚等.上述这些污染物质对鱼类具有一定的毒性影响,其不但可引起鱼类的急性中毒,而且可诱发鱼类产生微核,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菌株表现出一定的致突变性.同时在上述几个江段鱼体内可检出较高的蓄积性污染物的残留量.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下游江段正在遭受沿江诸多工业废水的污染,尤其是污染带的作用,并且这种污染对区域性渔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6.
水中五氯酚钠对发光细菌毒性测定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施玮  牛军峰  余刚 《环境科学》2004,25(3):44-47
应用发光细菌检测法,考察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水体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五氯酚钠的生物毒性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氯酚钠对发光细菌的EC50值随着pH值和硬度的增加而增加;五氯酚钠的15 min EC50和20 min EC50基本相符;与水体中相同浓度的常规有机污染物相比,五氯酚钠表现出更强的毒性,实验中常规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对五氯酚钠毒性测定的结果影响较小.原水毒性检测实验显示一定毒性(相对发光率降低14%),原水水质对测定结果影响程度与去离子水相似.  相似文献   
227.
环境污染物的分子毒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研究污染物的毒理机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污染物毒作用的本质。综述了国内外分子毒理机制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毒理芯片、单细胞凝胶电泳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与毒理学研究中的特点、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子毒理机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28.
饮食业复合油烟吸收剂的研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饮食油烟的成分 ,结合饮食油烟气的治理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新型复合油烟吸收剂的实验 ,快速、有效、准确地优化确定了油烟吸收剂的配方和工艺 ,并设计了该吸收剂的油污相溶性、环境毒性、生物降解性实验 ,科学地论证了该产品的性能。结果表明 ,本实验研制的油烟吸收剂能够全面包络、粘合、皂化、附着和分离油烟废气中的油类物质 ,对饮食油烟具有快速、高效、彻底的治理效果 ,而且无毒、易降解。  相似文献   
229.
大型蚤毒理试验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型蚤作为国际公认的标准试验生物 ,其毒理试验被许多国家定为毒性必测项目 ,各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标准方法 ,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分析中 ,主要介绍了大型蚤的试验培养技术和国内外对其毒理试验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30.
腐植质与有机污染物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腐殖质的结构特性、与有机污染物的结合性质以及腐殖质对有机污染物毒性和生物可利用率的影响。已有的研究表明:腐殖质与有机污染物的结合能力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腐殖质的结构、腐殖质的分子量和浓度、有机物的结构、水环境条件以及光化学降解作用等;腐殖质的存在通常降低了有机污染物的毒性,但在少数情况下例外,其推测性的机理还有待于实验进一步验证;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率不仅与腐殖质的浓度和组成有关,还受水体PH值的影响。本文同时对腐殖质的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腐殖质对极性有机污染物的迁移、毒性和生物可利用率的研究、腐殖质增强某些有机物毒性的机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