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465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792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京津冀城市群冬季二次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次组分是造成京津冀城市群冬季PM2.5污染的重要因素.采用CO示踪法,估算2017~2021年冬季京津冀城市群二次PM2.5浓度,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区域二次PM2.5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7~2021年冬季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下降趋势明显,河北中南部一次PM2.5下降幅度最大,二次PM2.5浓度年际波动平稳,北京和天津二次PM2.5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城市.随着污染程度加剧,一次PM2.5和二次PM2.5质量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二次PM2.5占比呈显著增大趋势.与直接测量结果相比,CO示踪法获得的结果偏低,与冬季CO浓度较高,一次PM2.5浓度高估有关,选取合适的一次气溶胶基准值是改进该方法,获取合理估算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Introduction Soil dust derived from the w ind erosion process in arid and sem i-arid region is an im portant factor on the clim ate forcing(Tegen etal., 1996; Sokolik and Toon, 1996). D esert regions in East A sia w ere considered as the m ajor sources fo…  相似文献   
103.
黄俊  杨曦  张祖麟  余刚 《环境科学》2006,27(12):2392-2395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分别研究了六氯苯在正己烷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OP)为有机气溶胶表层模拟介质时的光解,发现六氯苯在正己烷和DIOP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约为<5 min和5 h,相差70倍以上.研究发现蒽醌和甲氧酚类气溶胶组分对六氯苯的光解具有光敏化作用,其反应机制可能分别为能量转移和抽氢反应.六氯苯光解的主要产物是五氯酚.  相似文献   
104.
我国不同矿物气溶胶源区物质的物理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我国不同的矿物气溶胶源区进行采样分析的结果表明,源区气溶胶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相差很大.黄土的颗粒最细,91%的黄土颗粒可以形成矿物气溶胶进行长距离输送;沙土较粗,只有15%的沙尘颗粒可以形成矿物气溶胶;2个煤灰样品的粒径差异较大,抚顺煤灰中<74μm的颗粒高达39%,而呼和浩特煤灰只有7%.不同粒径颗粒的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微量元素在细颗粒上有较高的富集.黄土与沙漠土壤的细颗粒的化学性质十分相似,同煤灰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其常量元素与A1的比值(E/Al)十分接近,而且与深海沉积物粘土中的比值(E/A1)  相似文献   
105.
西太平洋海域海水和雨水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测定了西太平洋海域中海水、海水悬浮物和海面上雨水的元素组成和浓度。通过富集因子的计算,探讨海面上雨水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及其来源,讨论了海面上气溶胶粒子大小与洗出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质量粒径大小的微量元素在公海上具有相似的洗出因子。  相似文献   
106.
We applied statistical methods to the data of a 5-year sampling period to characterize the features of trace elements in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at the South Adriatic Coast. The analysis of surface soil samples was also performed.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by cluster analysis, enrichment factor determination and receptor rose statistics. It is shown that the principal element association consists of Fe, Mn and Ti originating from surface material resuspension. Hg and Se were shown to originate from more complex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processes. A strong emission source of Cd and Se was identified in the SSE direction.Selected article from the Regional Symposium on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Krusevac, Serbia, June 2003, organized by Dr. Branimir Jovancicevic.  相似文献   
107.
用核子微探针进行单个大气颗粒物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沙因  谷英梅 《环境化学》1995,14(6):518-523
本文对单个大气颗粒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用核子微探针对首钢地区单个大气颗粒物进行了扫描分析,用三维等高线法给出了各种元素在一群单个大气颗粒物中的二维分布。从一群单个大气颗粒物中各元素的二维分布可对首钢地区大气污染的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8.
Models for the formation of biogenic iodine in marine aerosols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e literature. Here, we analyse the possible species and reactions that could occur in the proposed models. We calculate the enthalpies of formation for the species and the enthalpies of corresponding reactions. We propose a modified model using iodous acid (HOIO) and reactions that are particularly suited to humid conditions.Selected article from the Regional Symposium on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Krusevac, Serbia, June 2003, organised by Dr. Branimir Jovancicevic  相似文献   
109.
在四个季节采样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报道了重庆市主城区江北区(商住区)和缙云山(清洁对照点)两个监测点总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同时利用热分解示差热导法元素分析仪测定了TSP中的OC和EC浓度,探讨了OC和EC含量并与北京相应功能区的TSP质量浓度及其OC和EC浓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重庆市商住区和对照点TSP年均质量浓度均小于北京市商住区和对照点;重庆市商住区OC和EC年均质量浓度高于北京市商住区,北京市对照点OC和EC年均质量浓度高于重庆市对照点。两个城市的四个监测点OC/EC年均值均大于2.0,说明两城市城区二次污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10.
气溶胶中的水溶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指出了对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 WSOC) 研究的意义,接着对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分子组成、来源和浓度水平进行了介绍,综述了采样和分析方法的历史及其进展,并对当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在中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