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471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826篇
基础理论   113篇
污染及防治   103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为分析灰霾期间单颗粒气溶胶化学组成和混合状态,于2014年12月9日—2015年1月10日,使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表征华北平原郑州市中牟县的气溶胶颗粒.结果表明:灰霾期(H1:20141213T19:00—20141215T10:00;H2:20150102T10:00—20150106T03:00)和清洁期(C1:20141215T18:00—20141217T18:00;C2:20141231T16:00—20150101T20:00)大气颗粒物种类相同,主要分为有机碳(OC)、元素碳(EC)、生物质燃烧颗粒(BB)、元素碳有机碳(ECOC)、钾二次颗粒(K-Secondary)、矿尘(Dust)以及重金属颗粒(HM)7类.C1时间段,ECOC颗粒占比最高,占总颗粒数的49.8%;其次是OC和EC颗粒物,二者分别占总颗粒数的16.5%和10.8%.H1时间段,K-Secondary颗粒的占比(31.3%)最高;其次是OC和EC颗粒,二者分别占总颗粒数的23.1%和20.2%.清洁期与灰霾期质谱差分结果表明,清洁期颗粒物中含有C3H+、C4H3+、C5H3+等有机碳碎片峰,而灰霾期颗粒物中NO3-、HSO4-、NO2-等组分的信号强度显著大于清洁期.混合状态分析表明,从清洁期到灰霾期的过程中,主要颗粒物与NO3-和HSO4-的混合程度显著增强.清洁期与灰霾期单颗粒化学组成与混合状态的对比分析表明,清洁期新鲜排放的含碳气溶胶在灰霾期不断老化,单颗粒中二次无机组分增加,气溶胶整体老化严重.此外,灰霾期(H2)EC颗粒占总颗粒数的比例增至18.1%,并且与NO3-、HSO4-二次组分的混合状态增强,使平均能见度降低为4.0 km.研究显示,郑州大气能见度主要受化学组分、颗粒物混合状态和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2.
w(SOC)(SOC为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及其分布状况显著受到土壤PSD(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粒径分布)和有机质相互胶结方式的差异影响,而w(SOC)可反映土壤结构优劣程度,表征土壤肥力状况及碳库饱和度.以乌兰布和沙漠沙冬青、花棒、猫头刺、白刺和梭梭灌丛下0~100 cm深度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分层采样与室内测试,采用多重分形理论探讨土壤特性和w(SOC)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反映土壤结构及肥力状况.结果表明:① 不同灌丛下的土壤均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并且灌丛可通过降低风速,使≤ 50 μm的优质颗粒在周围表层土壤沉降,而优质颗粒数量与w(SOC)、D0(粒径分布范围)及D1(分布均匀程度)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D1/D0(分布离散程度)极显著负相关(P < 0.01);② 各灌丛下w(SOC)的大小关系与D1、D0相似但与D1/D0完全相反,即w(SOC)可表征PSD状况进而反映土壤结构优劣程度,并且在沙冬青灌丛的>20~30、>60~80 cm土层出现两次峰值,分别为11.958、11.928 g/kg;③ 对D0的扩大及D1/D0的降低程度以沙冬青灌丛最为明显,但对D1的降低程度则以花棒灌丛最为明显.研究显示,多重分形理论可很好地描述乌兰布和沙漠风沙土性质,并且适生灌丛中沙冬青及花棒可更好地改善土壤颗粒及SOC特征,故可通过种植二者局部改良土壤及增加碳库饱和度.   相似文献   
853.
利用SPAMS研究南宁市四季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及污染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南宁市四季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及污染来源,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SPAMS)对南宁市2015年四季大气细颗粒物进行观测.SPAMS所测得4个观测阶段大气细颗粒物数浓度与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75以上,在一定程度上颗粒物数浓度可反映大气污染状况.南宁市四季大气细颗粒物平均质谱图体现出冬、春两季二次反应生成的污染物质较多.利用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对细颗粒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南宁市细颗粒物各化学成分数浓度占比和污染来源在四季均有差异,且化学成分能体现污染来源.冬季元素碳最高,对应较高的燃煤源;秋季有机碳最高,对应较高的机动车尾气源;夏季富钾颗粒、左旋葡聚糖和矿物质较高,对应较高的生物质燃烧源和扬尘源;春季富钠颗粒和重金属略高.在污染升高过程,生物质燃烧源和燃煤源等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854.
为阐明喷泉产生的细菌气溶胶空间分布特性,利用大肠杆菌NK5449作为试验菌株,通过喷泉喷洒试验,使用安德森六级空气采样器采集喷泉周围空间的细菌气溶胶,研究各级细菌气溶胶的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液滴直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高度0.75~1.75 m,距离喷头0.5~3 m的范围内,细菌气溶胶总浓度在(38±15)~(676±92)CFU·m-3之间,并随着高度的增加和与喷头之间水平距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且与液滴直径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与喷头水平距离的增大,粒径大于4.7μm的细菌气溶胶粒子所占比例出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而粒径在2.1~4.7μm之间的粒子所占比例则是先升后降.与喷头水平距离0.5 m以外的各点,细菌气溶胶粒子的粒径大都集中在1.1~4.7μm范围内.距离喷泉较远处的人吸入小粒径细菌气溶胶的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55.
南半球海洋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的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技术分析了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期间采集的大气气溶胶单颗粒样品,获得颗粒物的形貌特征、混合状态、成分组成及数量分布等信息.结果表明,航渡区域海洋上空的颗粒物主要表现为4类:海盐颗粒、矿物颗粒、富硫颗粒和含碳颗粒,其中海盐颗粒占主导,本研究将海盐颗粒又分为新鲜、部分老化及完全老化的海盐颗粒.部分和完全老化的海盐颗粒占海盐颗粒总数的86%,且部分老化的海盐颗粒表面及完全老化的海盐颗粒以长条状Na2SO4成分为主.同时,发现两处采样点(印度洋中东部和南极内陆)的样品中富硫颗粒较多,根据后向气团轨迹判断这些富硫颗粒主要来源于海洋地区,推测是由海洋表面浮游生物释放的二甲基硫(dimethyl sulfide,DMS)经过大气氧化形成.本研究表明,南半球海洋大气中海盐颗粒老化是由海洋表面释放的DMS控制,这不同于北半球海洋大气中人为源影响的海盐颗粒老化现象.  相似文献   
856.
目的研究某海岛环境下6类典型机载设备表面涂层的耐老化性能。方法在某海岛环境开展6类典型机载设备表面涂层的户外和棚下暴露试验,试验时间为3年,分别通过测试外观、光泽度、色差研究其老化特点。结果户外试验相比棚下试验,所有试验样品均表现出更加明显的性能退化,在光泽度变化方面,C1和C6变化最小,在色差变化方面,C4变化最小。结论在机载设备选用涂层材料时,注重光泽度优先选用C1和C6,注重保持颜色优选C4。  相似文献   
857.
针对中子单粒子效应(NSEE)对机载电子设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对NSEE敏感的器件类型、失效模式以及典型机载电子设备受NSEE影响诱发的故障现象。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NSEE影响评估方法及程序,进一步对NSEE影响评估的目的、评估过程中的内容及输入和输出信息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58.
目的提高Zr B2基防热陶瓷材料的韧性,以满足其高抗热冲击性能的需求。方法采用沉淀-共沉积法在纳米Zr B2粉体中原位生成Ni颗粒作为增韧相,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后获得分布均匀的Ni-Zr B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三点弯曲实验、断裂韧性实验以及硬度测试,分别评价不同Ni含量对Ni-Zr B2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XRD对材料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 Ni颗粒的引入,可有效提高Zr B2的相对密度,增加韧性,同时强度和硬度有所提高。通过不同Ni含量的对比发现,Zr B2-15%Ni力学性能最优,断裂韧性达到7.8±0.3 MPa·m1/2,相对于原始Zr B2材料提升1倍。从微观组织的电子扫描照片也可以看出,Ni颗粒在Zr B2表面均匀分布,断口表现为穿晶断裂和延晶断裂的复合断裂模式,不同于原始Zr B2材料的穿晶断裂。这也是断裂韧性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结论原位生成Ni颗粒的引入,可有效提高Zr B2材料相对密度、强度、硬度以及断裂韧性。对比不同Ni含量的力学性能,Zr B2-15%Ni组分的力学性能最优,这一方法可有效提高Zr B2材料的断裂韧性,进一步满足其高抗热冲击性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859.
南京北郊冬春季气溶胶数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丹  张璠  刘刚  吴明  夏俊荣  盖鑫磊  李凤英  杨孟 《环境科学》2017,38(10):4015-4023
使用APS-3321对2014年南京北郊冬春季0.5~20μm粒径段大气气溶胶数浓度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观测,对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观测期间南京北郊冬、春季大气气溶胶平均数浓度分别为(364.8±297.8)个·cm~(-3)和(79.6±62.4)个·cm~(-3),细粒子(0.5~1.0μm)分别占整个观测粒径段数浓度的87.8%和86.6%,在不同时间段,数浓度变化很大.南京北郊数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晚浓度高,白天浓度低,冬季07:00和春季09:00达到早高峰,冬季17:00和春季18:00数浓度开始迅速增加.数浓度粒径谱分布冬季为单峰型,峰值粒径在0.583~0.626μm之间,春季峰值粒径小于0.542μm,冬季峰值粒径大于春季.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气溶胶数浓度不断增加,同时峰值粒径向较大粒径方向偏移,体现了吸湿增长对气溶胶粒径谱分布的影响.观测期间,霾天比例高达83.3%,随着霾污染加重,在小于2.0μm的粒径段数浓度显著增加且冬季更为明显;春季,细粒子比例随霾的加重而增加,但冬季由于气溶胶老化导致大粒径粒子浓度显著增大,重度霾天时,细粒子比例有所降低.对1月典型污染过程的分析表明,气团来源与地面风向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苏北近距离污染输送和地面小风造成的污染物累积是此次重污染过程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60.
昆明市不同功能区排水管道沉积物性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解昆明市主城区排水管道沉积物的性质,调研和采集了居住区、综合服务区、文教区、商业区等不同功能区的排水管道沉积物,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径、密度、有机质(VSS/TSS)和污染物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各功能区沉积物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粒径大小关系为商业区文教区居住区综合服务区,VSS/TSS的关系为居住区文教区商业区综合服务区,与沉积物干密度呈负相关,与含水率呈正相关;对于COD而言,居住区文教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区,TN的关系为居住区文教区商业区综合服务区,TP呈现居住区综合服务区文教区商业区的关系,由支管至主干管,沉积物中COD、TN无明显规律,TP略有减小,且TP更易赋存在小颗粒沉积物上;对于重金属而言,商业区污染高于其他3区,沉积物中Cu、Zn、Pb和Cd这4种重金属含量分别是背景值的2.2、4.4、2.5和8.6倍,建议优先控制Cd和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