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3篇
  免费   2604篇
  国内免费   179篇
安全科学   180篇
废物处理   178篇
环保管理   296篇
综合类   3670篇
基础理论   681篇
污染及防治   1071篇
评价与监测   246篇
社会与环境   59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5年   50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268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19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次级燃料还原燃烧产物内NOx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在燃煤电站锅炉炉膛内添加次级燃料建立NOx的还原区,以控制NOx的排放,建立了描述NOx还原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和化学动力学模型,对计算值和实测值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22.
抚仙湖北岸入湖径流中总氮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抚仙湖现有污染主要来自北岸。通过抚仙湖3条入湖河流中总氮负荷量进行调查,对抚仙湖入湖河流中总氮负荷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条入湖河流总氮为劣V类水质,是影响抚仙湖水质的主要因素。为湖泊总量控制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3.
氧和氮等离子体改性细旦涤纶的清洁工艺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对氧、氮低温等离子体改性细旦涤纶进行了研究,分别探讨了氧、氮等离子体放电参数对提高细旦涤纶上染率的影响,得出了2种工艺的最佳放电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经氧、氮等离子体改性后,细旦涤纶的上染率分别提高了17%和5%,说明氧等离子体改性可显著减少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排放量,有利于环境治理,氮等离子体改性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924.
马振  万皓 《环境工程》2017,35(2):78-82
近年来,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因占地面积小,可同时控制多种污染物而引起广泛的关注,但该技术多数仍停留在实验阶段。文章重点介绍了等离子体法、固相吸附法、溶液吸收法及微生物法等方法研究进展,对各方法的脱硫脱硝特点及功效进行评述,分析其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方法的研究方向,为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25.
EM菌强化SBR脱氮除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重点讨论了有效微生物群(EM)在SBR反应器中对生活污水的TP,NH3-N和TN和TN的去除效昆,结果表明,当EM投加量(VEM/V污水)为1/1000-1/1000时,能显著提高SBR工艺对TP,NH3-N和TN的去除率和降解速度,具有节能降耗的优点,当EM投加量(VEM/V污水)在1/1000-5/1000范围内,TN的去除率随EM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926.
采用紫外还原的方法成功制备出Cu3(BTC)2(均苯三甲酸合铜)负载贵金属Ag纳米颗粒的Ag/Cu3(BTC)2复合催化剂,并用于氨法脱硝反应.应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ET测试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Ag纳米颗粒以球状结构高度均匀分散在Cu3(BTC)2骨架结构的表面.负载Ag纳米颗粒和Cu-MOF的协同作用,提高了Ag/Cu3(BTC)2催化剂的脱硝效率,负载量为15wt%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优脱硝效率,在220~260℃达到100%的NO转化率.同时,利用in-situ FTIR技术对NH3-SCR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27.
ICEAS工艺在处理餐饮污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刘建源 《环境工程》2005,23(6):68-70
通过对一些应用ICEAS工艺处理餐饮污水运营实际情况的比较分析,提出ICEAS工艺用在小型餐饮污水处理项目上具有占地省、投资低、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工艺简单、便于做成一体化设备等优点。  相似文献   
928.
降低总氮空白吸光值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总氮的空白吸光值,本文从容器的洗涤、实验用水、试剂纯度、样品的消解、后处理阶段等环节进行分析,通过科学实验,探讨了其影响因素,找到最佳条件:用1:3的硫酸清洗容器消除有机物的干扰,GR级的过硫酸钾和AR级的氢氧化钠分别进行溶解作为消解剂,控制消解的时间超过30分钟,最后用1:9的盐酸消除干扰,总氮的空白值可以控制在0.020之内。  相似文献   
929.
    
Aqueous ammonia (NH3) based CO2 capture process has been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to capture CO2 from many industrial sources including coal‐fired power stations. However, this technology has been limited by the high volatility of ammonia and its relatively low reaction rate with carbon dioxide. This study selected nine kinds of chemicals and added them into ammonia solution as additives to investigate their potential to suppress ammonia vaporization. A wetted‐wall column reactor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dditives on ammonia loss rate and overall gas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CO2 at the absorption temperature of 15°C and solution of 3 M (mol/L) aqueous ammonia. Among all additives tested, Sulfolane (TMS) and Propylene carbonate (PC) showed the highest potential to suppress ammonia vaporization and enhance the rea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best scenario in this study was the addition of 0.3 M PC to 3 M aqueous ammonia under the CO2 loading of 0.4 which led to a reduction of ammonia loss by 38% and an increase of overall gas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by 10% compared to the case of no additive. © 2013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30.
利用微生物净化受污染河水是目前常用的地表水体修复方法,但低温条件下微生物代谢缓慢,酶活性下降,在寒冷季节难以维持对河水的净化效果.本研究采用固定化的方法提高微生物的低温耐受性,通过中试试验考察自然挂膜的固定化微生物、经低温驯化的预挂膜固定化微生物及预挂膜固定化微生物耦合生物促生剂这3种方法对低温河水中COD及氮素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3种方法均能有效提升河水的净化效果,静止条件下,河水中COD、NH4+-N、NO3--N和TN的去除率由分别由21.3%、37.2%、8.5%和6.9%提升至72.3%~77.9%、48.6%~62.7%、35.3%~42.3%和26.2%~31.9%.COD去除率在2~3 cm·s-1流速下明显优于静止条件,总氮去除率在2 cm·s-1流速下最高.自然挂膜和预挂膜微生物对河水中污染的去除无明显差别,添加促生剂对固定化微生物的净化作用没有进一步的提升,但功能菌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所不同.促生剂的添加提高了河水中的微生物活性与群落多样性,但对固定化载体上的微生物无明显影响.固定化载体上的优势菌群均为低温下具有脱氮功能的Proteobacteria.此外,具有低温适应性的脱氮功能菌属RhodoferaxPedobacterPseudomonas在3组固定化载体上均有较高丰度,而自然挂膜的载体上及其河水中分别对Malikia属及hgcI_clade属具有显著特异性的富集(p<0.05),这两种菌属均具有低温脱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