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880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1321篇
基础理论   299篇
污染及防治   231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为了得到具有较强纤维素分解能力的复合微生物组合用于秸秆还田,从不同生态环境来源的土壤中用培养基进行了纤维素分解混合菌群的富集筛选,得到了酶活性较高的以兼性厌气性细菌为主的纤维素分解混合菌群。该菌群腐解稻草粉的效果要比稻草秆好,施用氮肥时分次施用或者施用缓控释肥较好。使用该菌剂时,先喷洒在稻草堆上,当菌吸附在稻草上后再撒开,这样有利于菌发挥作用。模拟稻田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的失重率与对照的失重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该菌剂在土壤中仍然能够加快稻草的腐解,稻草还田少耕与免耕条件下,该菌剂同样有效果。  相似文献   
172.
通过本次临床试验得出;湘黄鸡马立克氏病(MD)的免疫以CVI988 HVT苗或Rispens CVI988苗为最佳效果,可使该病的临床发病率分别控制在1.33%和1.67%以下,致瘤率为34%左右.用中药进行预防达不到免疫的效果.所以认为用血清I型疫苗是目前衡阳地区湘黄鸡马立克氏病(MD)的唯一有效的免疫方法.  相似文献   
173.
一些硝化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硝化细菌选择培养基从土壤、污水中筛选获得了 10株细菌 (X0 1~X10 ) ,经革兰氏染色及生理生化鉴定均为革兰氏阴性菌 ,呈杆状或球状 ,均能够利用亚硝酸盐 .电镜观察发现 ,这 10株细菌均具有比较复杂的细胞膜结构 ,与报道的硝化细菌所特有的膜结构相同 .对硝化细菌的特征性基因norB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所有菌株均可扩增出该基因 .初步判断所筛选的细菌为硝化细菌 ,依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进行分类 ,主要为硝化杆菌、硝化球菌和硝化刺菌属等 .图 3表 4参 15  相似文献   
174.
复合优势菌技术处理M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某厂橡胶促进剂M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生物处理工艺与复合优势菌生物处理工艺对该废水处理效果的比较,认为复合优势菌生物处理工艺是目前处理M废水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75.
嗜盐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大连海岸的海泥中分离到 4株海洋光合细菌 :菌株C4 10、菌株DS2、菌株E3 和E4,它们都能在厌氧光照下营光异养生长 ,菌株C4 10还能够利用还原性硫化物营光自养生长 .依菌对NaCl的需求 ,菌株C4 10、DS2归属于嗜盐光合细菌 ,菌株E3 和E4属于耐盐光合细菌 .根据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光合作用内膜结构、泛醌组成、(G +C)的摩尔百分比等指标 ,菌株C4 10鉴定为Rhodovulumsulfidophilus (嗜硫小红卵菌 )、菌株DS2鉴定为Rhodobiummarinum (海红菌 )、菌株E3 和E4鉴定为Rhodobacterazotoformans.4株菌的营养成分分析表明 ,它们的细胞的最大生长量为 4× 10 9mL-1.粗蛋白含量占细胞干重的 5 5 %左右 ,菌株DS2高达 6 4 .2 % .4菌株所含氨基酸种类齐全 ,特别具备人和动物所必需的氨基酸 .4株菌均含有辅酶Q10和类胡萝卜素 .其中菌株C4 10的类葫萝卜素含量最高 .图 1表 6参 14  相似文献   
176.
浙江沿海藻类共生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梯度稀释法,从浙江象山、朱家尖等海域所采集的几种海藻中分离出海洋细菌50株,运用杯碟法研究了其胞外代谢产物活性,结果表明,100%的菌株含有胶原蛋白酶、淀粉酶,96%的菌株含有酪蛋白酶,70%的菌株含有酯酶,30%的菌株含有卵磷脂酶、脲酶,还有6%含微量的壳多糖水解酶。同时将这50株菌分别培养在高温(55℃)、高盐(质量分数5.5×10-2)、酸性(pH4.5)环境中,同样对胞外产物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外界环境胁迫下,水解明胶、淀粉、酪蛋白和吐温的酶活性仍然存在,但活性有了很大的变化。因胶原蛋白酶、酪蛋白酶能分解胶原蛋白等成分,淀粉酶具分解淀粉、糖原的作用,因此,这些细菌的产物对其他生物有毒害作用,可能是致病菌,也可能对已知致病菌起抑制、破坏作用。本研究为寻找海洋活性先导化合物,为海洋药物的开发等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7.
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催化裂化与加氢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28L柱式反应器内,沼泽红假单胞菌经软性纤维固定后,连续处理炼油厂催化裂化与加氢废水(此前已经过汽提和厌氧消化预处理)。当反应器进水COD为470mg/L、废水停留时间为70h时,出水分离出菌体后,COD小于100mg/L。建立了该处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其参数Ks=29.8mg/L,μm=0.01h-1。  相似文献   
178.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中硝酸盐氮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试系统和大型工程 ,探讨了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硝酸盐氮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硝酸盐氮的增加是氨氮生物硝化的结果 ;处理系统启动中硝酸盐氮变化率的变化反映了两类硝化细菌在生长速率和转化能力上的协调关系以及生物膜的成熟过程 ,启动结束时硝酸盐氮变化率趋于 1.0 0 ;稳定运行阶段各工况下处理系统硝酸盐氮变化率均在 1.0 0附近 ;水源水中少量的有机氮和亚硝酸盐氮对氨氮硝化过程无明显影响。硝酸盐氮变化率是描述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系统氨氮硝化状况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79.
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是驱动土壤氨氧化过程的"引擎".氨氧化过程在土壤氧化亚氮(N2O)和一氧化氮(NO)排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机无机肥配施是实现化肥零增长和作物稳产增产的重要途径,但在有机无机肥配施下,菜地土壤AOB和AOA对氨氧化过程的相对贡献仍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选择性抑制的方法(辛炔和乙炔)区分有机肥添加近3年后(2016年10月—2019年5月)AOB和AOA在氨氧化过程中对碱性菜地土壤N2O和NO产生的相对贡献.试验共设5种施肥处理:不施氮肥(CK)、单施尿素(N)、单施有机肥(M)、50%尿素+50%有机肥(M1N1)和80%尿素+20%有机肥(M1N4).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M1N1和M1N4)可显著增加土壤电导率、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培养试验发现,与N处理相比,M和M1N1处理分别使N2O排放量增加100.7%和38.8%,NO排放量增加77.9%和42.8%,AOB基因丰度增加16.6%和10.2%,同时,AOB对N2O排放的相对贡献增加6.5%.相反,M1N4处理分别使N2O和NO排放量降低19.3%和4.8%,AOB基因丰度降低37.5%,同时,AOB对N2O及NO排放的相对贡献分别降低7.8%和7.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N2O和NO累积排放量与土壤AOB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AOA基因丰度无显著相关性.有机无机肥配施下AOB是氨氧化过程的主要驱动者,适当比例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即M1N4)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AOB对碱性菜地土壤N2O及NO排放的相对贡献.  相似文献   
180.
为探讨粪肥携带的微生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长期施用粪肥和化肥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耦合传统微生物学培养方法和现代分子微生物学方法,分析了猪粪和灭菌猪粪对2种土壤的细菌数量、群落结构和热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9.0t/hm2的用量施入时,猪粪和灭菌猪粪对两种土壤中的可培养细菌数量以及细菌16S-rRNA拷贝数均无明显影响;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对猪粪携带的外源细菌在土壤中定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将2种土壤灭菌后添加猪粪,可培养细菌平均数量较未灭菌土壤分别增加45.96和96.21倍.粪肥输入的化学物质未导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相对丰度发生明显变化;而粪肥输入的外源细菌Marinilabiaceae、Porphyromonadaceae、Bacteroidale和Pseudomonadaceae则可以在长期施用化肥的土壤中定殖并对相应的细菌丰度造成影响,但是在长期施用粪肥的土壤中,这些细菌在最开始就被抑制.添加粪肥提高了长期施用化肥土壤的微生物热代谢活性,但对长期施用粪肥的土壤无明显影响.长期施用化肥的土壤受粪源细菌的影响较大,而长期施用粪肥的土壤对粪肥的敏感度降低,对粪肥携带的外源细菌的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