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8篇 |
免费 | 1001篇 |
国内免费 | 13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93篇 |
废物处理 | 48篇 |
环保管理 | 165篇 |
综合类 | 1613篇 |
基础理论 | 331篇 |
污染及防治 | 340篇 |
评价与监测 | 211篇 |
社会与环境 | 56篇 |
灾害及防治 | 3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9篇 |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147篇 |
2020年 | 130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107篇 |
2017年 | 147篇 |
2016年 | 138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142篇 |
2013年 | 186篇 |
2012年 | 177篇 |
2011年 | 174篇 |
2010年 | 132篇 |
2009年 | 119篇 |
2008年 | 100篇 |
2007年 | 148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四种化学需氧量测定标准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内外四种测定低浓度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进行了比对分析。从精密度、准确度、不确定度等方面对这四种方法进行了系统对比。结果表明,在测定低浓度COD的样品时,在准确度方面,除HJ/T399—2007[7]之外的其它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得到稳定可靠的回收率;在精密度方面,5220B.4b[3]和ISO15705—2002[4]的数据与标准文本中的参考数据具有一致性;在不确定度方面,四种方法相差不大,主要影响因素均为样品重复测定引起的不确定度;在方法间的差异及相关性上,采用HJ/T399—2007和其他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而采用其它三种方法测定低浓度COD样品时,得到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并且三种方法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实际应用中,5220B.4b、ISO15705—2002和GB 11914—89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随机极差。对比结果表明,5220B.4b、ISO15705—2002和GB11914—89具有可比性,得到的数据都可用。 相似文献
612.
针对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成分复杂、处理成本高等问题,该研究采用改进的摇椅式电容去离子技术对脱硫废水分盐与浓缩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考察了电压、进水流量和离子浓度等参数对除盐效率和SO42−分离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系统能耗。结果表明,在电压为2 V,进水流量为46 mL·min−1,进水电导率为29500 μS·cm−1的条件下,RCDI系统的处理效果最佳,105 min时除盐率为77.19%,单位除盐量能耗为0.853 kWh·kg−1。SO42−保留率稳定在90%以上,操作条件的改变对SO42−分离效果的影响较小。改进后的RCDI系统通过增加极水通道和采用单价选择性阴离子交换膜,使SO42−被有效的阻隔在原水中,而Ca2+、Mg2+、Cl−则顺利迁移并被浓缩,实现了同步分盐和浓缩的连续不间断运行,极大简化了操作流程,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13.
贺行政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9):125-128
设计了一个甲烷气体巡检及远程处置系统。采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对甲烷气体浓度进行移动探测,通过全球定位模块获取地理坐标等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数据。对数据进行远程计算、处理、分发,视不同情况发送报警信号。应用于城镇区域甲烷泄漏、积聚状况的巡检、预警及应急指挥。便于及时发现事故隐患,科学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614.
为探索水泥窑协同处置铬污染土壤(CCS)的可行性,用CCS部分替代硅质原料配制生料,于1 400℃煅烧成熟料,通过化学分析、强度测试、浸提实验及XRD/SEM分析,研究了CCS对生料易烧性、熟料强度及六价铬/总铬(Cr(VI)/∑Cr)浸出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CS能改善熟料烧成,掺量从0到15%,熟料中f-CaO含量略有下降,硬化试体的3 d、28 d、90 d强度略有提高。Cr(VI)/∑Cr浸出浓度随CCS掺量增加而增大,但随养护龄期延长而减小;当CCS掺量小于8%时,熟料3 d至90 d水化物的浸出液中,Cr(VI)浓度均低于0.05 mg/L,符合Ⅱ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铬离子浸出毒性减小是由于铬在熟料矿物和水化产物中的固溶以及水化产物对它的包裹封固作用。研究表明,水泥窑协同处置CCS是一种可行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615.
采用亚硫酸钠(Na2SO3)氧化法对气田高含硫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硫化物初始浓度、Na2SO3/Na2S(摩尔比)、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对Na2SO3氧化去除硫化物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对氧化产物的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Na2SO3/Na2S(摩尔比)为0.7、初始pH值为5和反应时间为5 min时,硫化物从1 100 mg/L降至1.80 mg/L,去除率高达99.84%,达到了气田回注水水质标准.元素分析发现,氧化产物中C、N、S、H和O元素的含量分别为0.11%、0.06%、98.73%、0.90%和1.10%,且其产率达到90.59%. 相似文献
616.
研究了吸附剂浓度(Cs)对Zn(Ⅱ)和Cd(Ⅱ)在高岭土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s增大,吸附等温线下降,呈现出明显的吸附剂浓度效应(Cs-effect)。采用经典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表明,在给定Cs下,Zn(Ⅱ)和Cd(Ⅱ)的吸附等温线分别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但这2个等温式不能描述或预测Cseffect,模型参数与Cs有关,与模型理论预测相悖。为解释和描述固/液界面吸附中的Cs-effect,我们近期提出了表面组分活度(SCA)模型,并推导出了Langmuir-SCA和Freundlich-SCA等温式。采用SCA模型等温式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表明,Langmuir-SCA和Freundlich-SCA等温式可分别准确地描述Zn(Ⅱ)和Cd(Ⅱ)在高岭土上吸附的Cs-effect结果,证明SCA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1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以全球经济首要“推动者与塑造者”的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催化剂。引入空间自相关和空间自回归模型,用面板数据研究了1995~2009年中国FDI时空集聚特征及其动因。结果表明:各省份实际利用FDI的过程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相关性日渐增强。从总量上来看,仍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江苏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是从增速来看,呈现向沿江的重庆、四川等投资条件相对较好的中西部内陆省份转移的趋势。从局部上看,呈现由外资集聚程度较高的省份向周边相邻省份扩散的趋势。空间滞后回归模型也进一步印证了空间依赖性对FDI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18.
标准受限空间内细水雾熄灭煤油火的实验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3.0m×3.0m×2.8m标准受限空间内,采用煤油模拟池火,火灾功率设定为195 kW,进行了一系列细水雾灭火试验.对灭火时间做了详细记录,并实验研究了灭火时间的重现性及其相关因素.采用M-9000燃烧分析仪对细水雾施加前后火灾烟气(如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浓度进行了在线测量.其结果表明:细水雾灭火系统熄灭煤油火的时间均在20s以内,灭火时间重现性保持在91.9%以内;施加细水雾后,氧气浓度降低,一氧化碳浓度升高,燃烧更加不完全.采用FDS模拟了细水雾熄灭煤油火,预测的温度场和灭火时间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19.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