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1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858篇
安全科学   256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1520篇
基础理论   251篇
污染及防治   230篇
评价与监测   192篇
社会与环境   56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81.
正渗透技术在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技术是一种由渗透压驱动的膜技术,与传统的机械压力驱动的膜技术相比,具有出水水质高、能耗低、操作压力小、设备简单易操作、污染小等特点,近年来在水和废水处理的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FO技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浓差极化、膜污染、汲取液溶质返混和汲取液的后处理等,使之目前仍未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已有FO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归纳,介绍了FO技术的原理,以及在海水脱盐、市政污水处理、特种废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讨论了影响FO运行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FO膜、汲取液、原水性质和运行条件等方面),并着重阐述了FO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浓差极化、膜污染、汲取液溶质返混和汲取液的后处理).最后,对FO技术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82.
夏季高湿度条件下北京市气溶胶颗粒物粒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7年8月,利用粒谱分析仪(APS)、振荡天平颗粒物分析仪(TEOM)和碳黑分析仪(BC)观测北京市大气气溶胶可吸入颗粒物(PM10),研究高湿度气象条件对气溶胶颗粒物吸湿长大的影响.结果表明,PM10质量浓度与碳黑质量浓度在静稳天气状况下相关系数达0.82,而对于颗粒物数浓度与PM10质量浓度,静稳与非静稳天气状况下两者的相关性并不一致,颗粒物数浓度及1μm的细粒子在粒谱分布中所占的比重显著增加.气溶胶颗粒物粒谱变化结果说明,在高湿度条件下颗粒物粒径明显吸湿增长.  相似文献   
983.
氟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危害。以2020年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氟化物年均浓度介于0.016~4.448mg/L之间,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1.0mg/L)断面数占97.7%。淮河流域地表水氟化物平均浓度为0.610mg/L,为各流域中最高;西南诸河地表水氟化物平均浓度为0.190mg/L,为各流域中最低。长江、珠江流域月度波动幅度较小,西北诸河、辽河流域月度波动幅度较大。影响地表水氟化物浓度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高氟地质背景、地下水流动补充、有利于氟富集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气象等自然条件,以及工农业污染和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等人为原因。  相似文献   
984.
中国3个AERONET站点气溶胶微物理特性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中国地区区域代表性较强且观测时间序列较长的3个AERONET站点(SACOL、香河和太湖),分析了其气溶胶微物理参数特征. 香河和太湖多年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分别为0.67±0.66和0.72±0.44,是SACOL AOD平均值(0.38±0.27)的近2倍,且AOD变化范围较大. SACOL春冬季AOD较大,夏秋季AOD较小;而香河和太湖夏春季较大,秋冬季较小.结合尺度分布、体积浓度等参数特征说明沙尘是SACOL春季最主要的气溶胶类型,香河春季受沙尘的影响也较严重,而太湖受沙尘影响的频率较香河要小的多;香河和太湖AOD最大值出现月份与细模态粒子体积浓度最大值出现月份一致,是由于细模态粒子的消光效率是粗模态粒子的3~4倍.细模态体积比(Vf/Vt)的年变化趋势与?ngstr?m波长指数(?)的年变化趋势相似,Vf/Vt和?均可以用来分析粒子尺度大小的年变化特征.但?1.7时,Vf/Vt大于0.6,以细模态粒子为主;而0.75相似文献   
985.
黄海和东海海域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分析了黄海和东海陆架浅海区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油类、Cu、Zn、Pb、Cd、Hg、Cr、As、总氮、总磷的含量,通过对数据进行适当的数理统计处理,计算出了黄海和东海陆架区各化学要素的背景值。以此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确定了调查海区沉积物中各化学要素的贫化区、背景值区、超背景值区和异常富集区。  相似文献   
986.
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成的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明城市污水厂生成的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特性,于2011年6~7月利用Andersen六级撞击式采样器对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不同污水处理单元的微生物气溶胶进行现场采样,利用平皿培养和菌落计数法检测分析了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这3类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粒径分布和中值直径.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车间的细菌和放线菌气溶胶浓度最高,分别为7 866 CFU.m-3±960 CFU.m-3和2 139 CFU.m-3±227 CFU.m-3,而真菌气溶胶浓度最高出现在氧化沟,为2 156 CFU.m-3±119 CFU.m-3.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气溶胶粒径分布均呈偏态型,其中细菌和真菌的粒径分布峰值出现在2.1~3.3μm范围,而放线菌气溶胶粒径分布峰值出现在1.1~2.1μm范围.总体上,污水厂中细菌气溶胶中值直径>真菌气溶胶中值直径>放线菌气溶胶中值直径.另外,微生物气溶胶的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粒径大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减少率大.3类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减少率的变化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细菌>真菌>放线菌.  相似文献   
987.
光电催化降解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薄膜光电极,以该电极为工作电极,铂丝作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对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光电催化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电极具有n型半导体的特征行为.在外加偏压为+0.6V,pH值为5,H2O2浓度为30mg/L的条件下对初始浓度为50mg/L的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溶液光照4h,降解率达53.26%.讨论了氧的存在、外加偏压、pH值等因素对光电催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8.
为了了解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附着藻类群落演替规律,本文设置了0.5、1.5、2.5、5、10 mg·L-15组氨氮浓度,利用显微计数法研究了5组氨氮浓度下菹草和载玻片上附着藻类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将相同群落组成的附着藻类接种到不同氨氮浓度下进行培养,在低浓度氨氮条件下附着藻类群落以硅藻门的舟行藻、异极藻以及蓝藻门的色球藻为优势藻,在氨氮浓度较高时则以硅藻门的舟行藻和异极藻以及绿藻门的纤维藻为优势属;在相同氨氮浓度下,基质性质影响附着藻类优势种群个数,载玻片基质上附着藻类优势种群数量小于菹草上的种群数量,但当氨氮浓度较高时,基质不仅影响附着藻类优势种群个数而且还影响附着藻类优势种,载玻片上绿藻门的毛枝藻(65%)的丰度远远超过附着在菹草上毛枝藻(1%).表明氨氮浓度及基质种类影响附着藻类优势种群组成.  相似文献   
989.
用TM图象估算海表面叶绿素浓度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叶绿素浓度是衡量海洋水体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以大连湾为示范区于1999年5月10日进行了现场卫星同步实验,采用神经网络模型技术模拟了TM1、TM2两个波段的辐射亮度值与在该湾海域现场获得的叶绿素浓度数据之间的传递机理。结果表明,使用TM图象的两人可见光波段作为输入,采用两层神经网络结构能建立比多回归分析更高的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模型。回归分析的相关系数为0.49,神经网络分析的相关系数为0.87.  相似文献   
990.
APEC期间北京及周边城市AQI区域特征及天气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监测资料,分析2014年11月1日至15日,即北京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会议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演变及区域特征,结合中国气象局官方发布的同期气象要素和天气形势图,探讨天气背景对APEC期间空气质量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1强化减排措施实施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良好和轻度污染的天数相对较多,而强化减排措施终止后,重度和严重污染的天数明显增多,表明强化减排措施对北京及周边城市局地空气质量的改善贡献明显;2强化减排措施实施初期,受逆温层的影响,北京及周边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迅速上升,说明在不利的天气背景下,即便有强化减排措施,污染物也会累积升高,形成污染过程,可见天气背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3在强化措施实施后期,虽然受逆温层影响,北京污染物的浓度并没有累积到很高的程度,而天津、唐山、保定和邢台均出现中度和重度污染,进一步说明,强化减排措施的实施对改善北京空气质量的贡献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