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81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The interactions of 10 different chromium(III) complexes with isolated calf thymus DNA have been analysed by studying the electronic and fluoresence spectra of intercalated ethidiumbromide. Triply charged cationic complexes including: [Cr(urea)6]Cl3.3H2O, [Cr(1,10‐phenanthroline)3](ClO4)3.2H2O, [Cr(2,2'‐bipyridyl)3] (ClO4)3.2H2O, [Cr(ethylendiamine)3]Cl3.3.5H2O and [Cr(NH3)6](NO3)3 displaced the dye from DNA. Similar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experiments using the non‐intercalating dye bisbenzimidazole ("Hoechst 33258"). However, singly charged cationic, anionic and uncharged chromium(III) complexes such as: cis‐[Cr(1,10‐phenanthroline)2Cl2]Cl.2H2O, cis‐[Cr(2,2'‐bipyridyl)2Cl2]Cl.2H2O, [Cr(glutathione)2]Na2, [Cr(cysteine)2]Na.2H2O and [Cr(glycine)3] were unable to displace both ethidiumbromide and bisbenzimidazole from DNA. There was no evidence for the formation of co‐ordinate bonds between chromium(III) and DNA for any of the above complexes. The charge and type of ligand are important in controlling the interaction of chromium(III) with isolated DNA in vitro.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outer sphere interaction of a chromium(III) complex with DNA is weak and unlikely to b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chromate causes DNA impairments in vivo and in vitro.  相似文献   
332.
恒压变频调速给水方式已普遍被采用,但作为应用在民用建筑供水上的新方式,对其深入研究不多。导致实际使用效果参差不齐。指出了恒压变频调速方式应用在民用建筑供水上出现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33.
通过对常压锅炉的事故分析,结合林区常压锅炉安全管理的现状,对林区常压锅炉的运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34.
由污水常规监测及实验室内质控样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获取经验常数,确立BOD_5与CODcr存在线性关系,可由CODcr计算BOD_5的近似值,引用经验公式,直接确定取样体积,对BOD_5常规测试方法进行了改良,以达到降低工作强度,提高监测人员工作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35.
高温好氧消化工艺是稳定化处理污泥的新工艺。文章分别研究了不同污泥类型(初沉泥、二沉泥)分别在高温(45℃、58℃)条件下的稳定化效果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45℃条件下,二沉泥在10d内达到稳定,而初沉泥需要15d;反应温度从45℃提高到58℃有利于二沉泥降解,而不利于初沉泥降解;VSS的动力学拟合曲线相关性好于TSS的拟合曲线。对于不同的污泥类型,二沉泥的拟合曲线相关性高于初沉泥;在相同停留时间条件下,初沉泥的衰减常数kd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温度条件下,二沉泥kd值不随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58℃时二沉泥的kd值还有所下降。说明二沉泥能立即被用作碳源,而初沉泥则不能。  相似文献   
336.
为了改善静电除尘器极板防腐性能、增加极板的抗污性能和提高极板清灰效果,用导电防腐涂料涂敷电除尘器极板.提出了涂层比电阻特性数学模型并用实验加以验证.推导了极板沉积粉尘层积累电荷量公式,表明电荷量多少与粉尘层放电时间常数成正比.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涂加涂层后,极板上低比电阻粉尘层放电时间常数增大,粉尘层积累电荷量增多,粉尘层与极板问静电附着力增大,有效减弱了粉尘的二次飞扬现象;通过降低涂层的比电阻和涂层厚度,使中高比电阻粉尘层的积累电荷量增加不大.实验测试了涂层对不同比电阻粉尘收尘效率的影响及涂层对极板粉尘剥离率的改善.实验结果显示,涂加涂层后,低比电阻粉尘的收集效率有显著提高,中高比电阻粉尘的收集效率变化不大;极板粉尘剥离率较不加涂层时有很大提高.极板涂敷技术有效延长了极板的使用寿命,在保证除尘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极板的清灰效果,是电除尘领域中的一项创新.  相似文献   
337.
铬污染土壤介电性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复介电常数法在铬污染场地进行监测的可行性,通过试验比较了不同铬污染物质量分数、土壤含水率和孔隙比下的土壤介电性质的频散特性.结果表明,污染土壤复介电常数呈较为明显的随着频率升高而降低的频散特征,频率低于50 MHz时,土壤复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变化较为明显;随着铬污染物质量分数、含水率和孔隙比的增大,土壤复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均有增大的趋势.通过分析土壤复介电常数和含水率、铬污染物质量分数及孔隙比的变化关系,推导了土壤含水率与介电常数实部、铬污染物质量分数与介电常数虚部的关系模型,并能够对铬污染土壤的铬污染物质量分数及含水率进行分析评价,为介电常数法用于土壤中铬污染物质量分数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38.
339.
340.
采用搅拌流动法研究了酸性水钠锰矿及水羟锰矿2种δ-MnO2矿物氧化As(Ⅲ)的动力学过程,构建了可用于多相体系的搅拌-流动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模型.经过As吸附量的校正后,该模型对酸性水钠锰矿及水羟锰矿氧化As(III)动力学数据拟合度分别为0.980和0.951,模型拟合得到pH 7时2种矿物单位比表面上氧化As(III)的初始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为0.131,0.014min-1×m-2.相比而言,该速率常数明显高于批量法得到的表观速率常数kobs,0.021,0.001min-1×m-2更接近真实的化学动力学参数.搅拌流动法与批量法得到的不同矿物的速率常数大小趋势一致,即尽管酸性水钠锰矿对As(III)的氧化率低于水羟锰矿,单位比表面上酸性水钠锰矿氧化As(III)初始反应速率却远高于水羟锰矿.反应过程分析表明,反应初始阶段,As(III)的吸附为主要限速步骤;而随着反应的进行,矿物表面反应位点逐渐钝化或减少,反应位点数量成为限速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