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10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122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648篇
基础理论   150篇
污染及防治   178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51.
微囊藻毒素-R R 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蓝藻爆发期的上海市淀山湖表层水体中筛选分离降解微囊藻毒素-RR(MC-RR)的细菌,研究其降解特性。根据分离菌株的细胞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及其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降解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菌株降解MC-RR的能力。分离菌株DHU-38(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HM047515)属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微囊藻毒素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在以MC-RR为唯一碳源、氮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6 d内可将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的MC-RR降解为6.23 mg/L,降解效率达到69%。菌株DHU-38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最适生长pH值为7.0。酵母粉、蛋白胨、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可以明显促进菌株对MC-RR的降解效率,尤其是加入100 mg/L酵母粉后,6 d降解率达到89.6%。  相似文献   
952.
从污染土样中分离出一株多氯联苯(PCBs)降解菌,利用细菌通用引物扩增降解菌的16S rDNA,得到~1 500 bp的片段。经纯化,测序后在Genbank上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初步鉴定该菌株为Pseudomonas sp,并用其对PCB77进行降解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培养2 d后达到对数生长期,当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pH值为7.0、微生物接种量为109cfu/mL、PCB77初始浓度为1.0 mg/L时,微生物对PCB77的降解率为58.63%。微生物对PCB77降解的最适条件为:培养基pH值为7.0、微生物接种量为2×109cfu/mL、外加蔗糖浓度为2.0 g/L、PCB77初始浓度为0.5 mg/L。  相似文献   
953.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在微生物存在条件下,可降解为低分子量的小分子。文章以实验室自行分离的、能有效降解PBS的菌株ZM-P1为出发菌株进行PBS的降解研究,对降解液中的解聚酶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其生化性质及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得蛋白经过SDS-PAGE电泳鉴定为脂肪酶,该脂肪酶最适温度为60℃,在30~60℃内趋于稳定;其最适pH为9.0,pH 6~9范围内酶的活性稳定;Mg2+对该脂肪酶有较强的促进作用,Zn2+和Na+对该脂肪酶影响较小,Ca2+和EDTA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降解后PBS数均分子量与重均分子量下降,结晶颗粒减小,热稳定也有所下降,说明该菌株对PBS有较为明显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954.
锰过氧化物酶(MnP)对农药毒死蜱降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泛使用的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为研究对象,利用白腐菌P.sordida YK-624菌株所产锰过氧化物酶(MnP)对其进行生物降解的初步研究。首先比较确定了MnP降解毒死蜱所需要的降解体系,即对于毒死蜱的降解,需要在有机酸(丙二酸)存在的缓冲体系中进行,此体系不需要表面活性剂Tween 80,但必须含有Mn2+和葡萄糖氧化酶氧化葡萄糖产生的H2O2。随后对主要影响因素的试验结果表明,MnP降解毒死蜱较好的条件是在pH 4.5的丙二酸缓冲体系中含7.5 mmol/L MnSO4、2.5 mmol/L葡萄糖以及40 U葡萄糖氧化酶,温度30℃。此时,400 U/L的MnP可将30 mg/L的毒死蜱经3 d时间降解77.51%。同时,利用GC-MS对毒死蜱酶降解后的产物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1种可能的酶解产物O,O,O’,O’-四乙基二硫代焦磷酸酯,不同于水解和细菌降解途径,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55.
鼠李糖脂对底泥中17α-炔雌醇生物降解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ESI-MS分析了铜绿假单胞杆菌诱变株MIG-N146的发酵液粗提物,发现其中含有15种鼠李糖脂同系物,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125mmol.L-1,最小平均表面张力为29.2mN.m-1,表面活性良好.同时,通过摇瓶实验,考察了不同浓度鼠李糖脂(RL)对底泥中17α-炔雌醇(EE2)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鼠李糖脂浓度的增加,EE2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值逐渐增大,可生物降解性增强.在浓度低于2.0mmol.L-1的鼠李糖脂作用下,EE2的生物降解效率仅稍有提高;而浓度高于6.0mmol.L-1后,水/底泥混合体系中EE2的生物降解速率提高至1.346d-1以上,是无鼠李糖脂时的2.9倍以上.当鼠李糖脂浓度达到10.0mmol.L-1时,2d内混合体系中EE2的降解率可达到90%.HPLC-PDA检测显示,鼠李糖脂易被微生物降解,不会在环境中长期残留;EE2降解过程中检测出2种中间产物,鼠李糖脂会影响EE2代谢中间产物的相对含量,但不会改变EE2的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956.
刘易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3):590-594
利用摇瓶序批式试验研究了好氧菌群对低浓度辛基酚的生物降解特性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辛基酚初始浓度水平为200、100、50μg·L-1的条件下,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131、0.219和0.431d-1,辛基酚浓度升高显示出一定的代谢抑制作用.在pH值为5~9的范围内,弱碱性条件(pH=8)最有利于辛基酚的生物降解.甲醇、葡萄糖、苯酚、酵母浸出物等有机添加物普遍可以改善辛基酚的生物代谢,其中,苯酚和酵母浸出物的促进效果最明显,在200μg·L-1的初始浓度下,辛基酚降解半衰期从5.3d分别降至3.2d和2.3d.与较高浓度烷基酚类污染物试验结果不同,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主要优势菌以γ-proteobacteria、β-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为主.  相似文献   
957.
填埋场已成为氯乙烯污染的重要来源,明晰覆盖层土壤中氯乙烯的降解特性及功能微生物群落组成对氯乙烯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填埋场覆盖土系统开展了典型氯乙烯的好氧/厌氧共代谢降解研究.结果显示,好氧和厌氧条件下CH4均可发生降解,二氯乙烯(DCE)只能在好氧条件下被降解,净降解速率为50μg·h-1·L-1;三氯乙烯(TCE)可同时发生好氧共代谢和厌氧共代谢转化,净降解速率分别为38和5μg·h-1·L-1;四氯乙烯(PCE)只能发生厌氧共代谢,降解速率为0.77μg·h-1·L-1,发现好氧共代谢速率远高于厌氧共代谢速率.构建了覆盖层中氯乙烯的分布模型并评估了CH4及氯乙烯好氧/厌氧共代谢贡献度,CH4好氧和厌氧降解贡献度分别为59%~70%和30%~41%,TCE好氧和厌氧共代谢降解贡献度分别为73%和27%.对氯乙烯厌氧/好氧共代谢降解过程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潜在功能菌属进行了分析,发现好氧...  相似文献   
958.
石油烃类生物降解产物形成胶质的过程与胶质的再降解过程交织,增加了原油生物转化过程的复杂度.以往对胶质组分辨识不足,使地表环境下石油污染物的稠化机制阐释薄弱及生物修复效率难以提高.本文利用从稠油污泥中筛选到的石油降解菌威尼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venetianus)进行了原油混合物与胶质单族组分的生物降解模拟实验,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测定胶质组分,按照氧原子数量进行分类,聚焦氧原子数量为O2类极性化合物在石油烃生物降解过程中的响应变化及再转化机制,进一步揭示胶质组分的好氧生物降解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在威尼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venetianus)降解作用下,20、40及60 d不同时段原油饱和烃的总降解率分别为36.02%、43.46%和52.84%,其中正构烷烃、三环萜烷、藿烷、甾烷和二环倍半萜烷类化合物均有降解;60 d时芳烃中萘、菲、芴、联苯及三芳甾烷系列化合物的降解率分别为56.58%、63.46%、49.84%、59.47%及40.69%,生物降解明显;原油混合物及胶质单族组分中O2类化合物变化复杂,形成与降解同步发生,脂肪酸和单环环烷酸随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类异戊二烯酸、饱和脂肪酸、1~3环环烷酸、藿烷酸及多环环烷酸或芳香酸均为原油混合物中饱和烃及芳烃生物降解产物对于胶质组分的贡献,也是原油中O2类极性组分对饱和烃及芳烃类生物降解作用的响应.石油烃形成的高碳数和低碳数酸均可源源不断进入胶质组分中,使原油的碳循环过程与生物修复过程更加复杂.因此,提高原油重质组分中胶质的生物修复效率是突破原油生物修复效率瓶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9.
旨在从微生物降解的角度出发,解决苯酚大量应用带来的含酚废水对环境污染问题.采用富集培养、驯化筛选和平板划线等方法,从某化工厂废水中分离得到4株苯酚降解菌.利用4-氨基吡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苯酚降解能力,筛选出降解率较高的菌株Y_1.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初步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  相似文献   
960.
Arthrobacter sp. Y1, capable of metabolizing p-nitrophenol (PNP) as the sole carbon, nitrogen and energy source was isola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The bacterium could tolerate concentrations of PNP up to 600 mg L? 1, and degradation of PNP was achieved within 120 h of incubation. PNP and its metabolites were analyz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metabolite formed indicated that the organism followed the 4-nitrocathechol (4-NC) pathway for metabolism of this compound. The relevant degrading-enzyme was extracellular. Addition of other carbon source (glucose 0~ 30 g L? 1) led to accelerated degradation. If the glucose concentration exceeded 30 g L? 1, however, degradation was repressed. Spectrophotometry assay of the nitrite and genotoxic study showed that strain Y1 could detoxify PNP. Therefore, the present study may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oremediation strategies to remedy the pollutants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