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6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712篇
安全科学   186篇
废物处理   111篇
环保管理   267篇
综合类   1314篇
基础理论   237篇
污染及防治   333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96篇
灾害及防治   31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为揭示添加生物油对垃圾焚烧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特性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利用高温管式炉开展了实验,以研究生物油添加比例(β)、氨氮比(NSR)及氧浓度对SNCR脱硝特性与CO排放的影响;结合SNCR基元反应与生物油热分解产物的成分,分析了添加生物油对烟气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销的强化作用机理.结果 表明,添加生...  相似文献   
682.
利用环保疏浚联合土工管袋脱水减容工艺治理某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考察了该工艺对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工程应用效果.该工程实施的内容包括:环保疏浚工程、土工管袋脱水工程、底泥加药系统设计实施及尾水处理工程设计实施.结果 表明:经过上述联合工艺处理后,底泥的污泥比阻可下降至少80%;硫酰胺类共聚物(ES)稳定剂对重金属Cr和H...  相似文献   
683.
分析了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饭店业节能减排是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也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和制高点.绿色饭店创建浪潮在上世纪末的兴起,以其管理优势而备受业界推崇.同时节能减排是创建绿色饭店的必由之路,因此,饭店要倡导节能减排,积极探索节能减排途经并创建绿色饭店,这是饭店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84.
肖永全  叶殿秀 《灾害学》1997,12(1):23-27
依据国内外城市气候的观测资料和分析研究文献,从合理利用城市气候资源和防灾减灾角度,首次论述了城市气象灾害种类(公共、特定和相关三大类9种)以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85.
在镇江金东造纸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了长江镇江段全江段COD排放量控制方案,通过模式进行分段定量计算,分析了工程实施所造成的环境损失和实施区域排放量控制所产生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拟用控制方案环境效益显著,其实施将明显改善内江江段和畅洲江段南汊的水环境质量;金东造纸工程选址合理,充分利用了大港江段水环境容量大的优势,其实施所造成的环境损失较小。考虑到污染负荷削减的环境效益,对我国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出了4条建议。  相似文献   
686.
阪神地震与日本地震保险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姚运生  袁丽 《灾害学》2000,15(2):82-85
以日本 1 995年 1月 1 7日阪神大地震为例 ,介绍了日本地震保险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希望为我国地震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87.
高文学  高庆华 《灾害学》1992,7(1):80-84
本文对我国目前在防减灾工程性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阐述了在目前国情下强化减灾的非工程性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减灾的非工程性措施的具体作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88.
针对低C/N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因碳源不足存在能耗、药耗高以及脱氮除磷效率低等问题,开发一体式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 (PN/A) 耦合强化生物除磷工艺 (EBPR) ,以降低碳源消耗和能耗、提高脱氮除磷效率,从而实现高效低耗减污降碳。通过构建悬浮污泥和生物膜共存的混合系统,采用厌氧-好氧运行模式以及间歇曝气,考察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与强化生物除磷过程的耦合效果。结果表明,反应器能长期稳定运行,出水总无机氮 (TIN) 质量浓度稳定低于4 mg·L−1,溶解态磷 (DP) 质量浓度约0.2 mg·L−1,TIN平均去除率大于90%,DP的平均去除率大于85%,平均脱氮负荷为53 mg·(g·d)−1,强化间歇曝气能够在系统内实现NOB抑制,亚硝氮积累率可达60%以上,甚至100%。控制悬浮污泥好氧污泥龄为3.5 d,NOB由悬浮污泥向填料转移。由于生物膜传质受限,系统的亚硝氮积累率并未受到影响。该系统内厌氧氨氧化活性提高了5倍,厌氧氨氧化菌以Candidatus Brocadia为主,相对丰度为1.1%,较主流条件下提高了2.75倍。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主流条件下厌氧氨氧化与传统脱氮除磷工艺耦合的可行性,这表明此耦合工艺具备更好应对水质波动的能力,能保证稳定良好的出水水质。该案例可为低C/N城市污水实现高效低耗减污降碳的脱氮除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9.
李颖  李静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3):22-24,30
生物质发电是将废弃生物质变成可再生能源得以充分利用,这些工程将减少来自于生物质自然腐烂和无控燃烧产生的温室效应,这不仅节约了煤炭,同时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本文中以某生物质项目发电为例,根据CDM方法学ACM0006计算了该项目的减排量。结果表明,该项目10年间共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2 075 140吨,给中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690.
Objective: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occupant characteristics on seat belt force vs. payout behavior based on experiment data from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in frontal impacts.

Methods: The data set reviewed consists of 58 frontal sled tests using several anthropomorphic test devices (ATDs) and postmortem human subjects (PMHS), restrained by different belt systems (standard belt, SB; force-limiting belt, FLB) at 2 impact severities (48 and 29 km/h). The seat belt behavior was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the shoulder belt force vs. belt payout behavior. A un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ssess the factor significance of the occupant body mass or stature on the peak tension force and gross belt payout.

Results: With the SB, the seat belt behavior obtained by the ATDs exhibited similar force slopes regardless of the occupant size and impact severities, whereas those obtained by the PMHS were varied. Under the 48 km/h impact, the peak tension force and gross belt payout obtained by ATDs was highly correlated to the occupant stature (P =.03, P =.02) and body mass (P =.05, P =.04), thoug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ith the stature or body mass were noticed for the PMHS (peak force: P =.09, P =.42; gross payout: P =.40, P =.48). With the FLB under the 48 km/h impact, highly linear relationships were noticed between the occupant body mass and the peak tension force (R2 = 0.9782) and between the gross payout and stature (R2 = 0.9232) regardless of the occupant types.

Conclusions: Th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PMHS characteristic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belt response, whereas the belt response obtained with the ATDs was more reproducible. The potential cause included the occupant anthropometry, body mass distribution, and relative motion among body segments specific to the population variance. This study provided a primary data source to understand the biomechanical interaction of the occupant with the restraint system. Further research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se effects in the computational studies and optimized design of the restraint system in a more realistic mann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