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11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770篇
基础理论   397篇
污染及防治   115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61.
唐棋  伍港繁  辜娇峰  周航  曾鹏  廖柏寒 《环境科学》2022,43(9):4810-4819
为研究低分子有机酸柠檬酸与农艺措施刈割强化象草修复镉(Cd)污染土壤的效应,开展象草盆栽种植试验.试验中柠檬酸设置单次1.25、2.5和5 mmol·kg-1施用水平;刈割设置0、1和2次.结果表明:①在柠檬酸施用量为1.25 mmol·kg-1且刈割1次时,象草地上部生物量增幅最大达39.11%,高剂量柠檬酸施用和多次刈割不利于生物量的增长;②柠檬酸施用和刈割均有增大象草茎和叶Cd含量的效应,刈割措施中最后一茬收获的象草茎Cd含量较大,且在mB(柠檬酸)5 mmol·kg-1施用下可将茎ω(Cd)增大到18.53 mg·kg-1,相比第一茬增大约6倍;③柠檬酸施用和刈割措施能够降低象草根际土壤pH和有机质,对土壤总Cd含量和Cd的TCLP含量也能分别最大幅度降低14.29%和10.17%;④在mB(柠檬酸)施用量为1.25 mmol·kg-1且刈割1次时,象草植物提取Cd的效果最佳,地上部位Cd提取量达到6.95 mg·株-1,占盆栽试供土壤Cd总量的9.38%.未来利用象草修复Cd污染土壤时,可考虑将1.25 mmol·kg-1柠檬酸施用和刈割1次相结合,以提高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562.
Bacterial diversity in soils around a lead and zinc mi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ive samples of soil collected from a lead and zinc mine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combined contamination of heavy metals on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using a polyphasic approach including characterization of isolates by culture method, community level catabolic profiling in BIOLOG GN microplates, and genetic community fingerprinting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of 16S rDNA fragments amplified by PCR from community DNA (PCR-DGGE). The structure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was affected to a certain extent by heavy metals. The PCR-DGGE analysis of 16S rRNA gen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among the soil samples, which were related to the contamination levels. The number of bacteria and the number of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bands in the soil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lead and zinc mine tailing, whereas the concentration of lead (Pb) and cadmium (Cd) was decreased. Heavily polluted soils could be characterized by a community that differs from those of lightly polluted soils in richness and structure of dominating bacterial populations. The clustering analysis of the DGGE profiles showed that the bacteria in all the five samples of soil belonged to three clusters. The data from the BIOLOG analysis also showed the same result. This study showed that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decreased both the biomass and diversity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in soil.  相似文献   
563.
陈静  孙琴  姚羽  丁士明  王沛芳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0):1172-1179
以小麦和玉米2种陆生植物为金属吸收材料,利用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新型DGT(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法与5种传统化学法评价土壤中Zn复合存在下Cd的生物有效性. 结果显示:①土壤中w(Cd)为4 mg/kg时明显抑制了2种植物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小麦的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降低了26.2%和23.4%,玉米的分别降低了23.5%和30.9%. ②Zn的添加能够减轻Cd对植物的毒害,并促进植物生长;Cd污染土壤中Zn的复合存在会抑制2种植物对Cd的吸收,并随w(Zn)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DGT法、土壤溶液法测定的土壤溶液中ρ(Cd)和4种化学提取法(HAc、EDTA、CaCl2和NaAc)测定的土壤中w(有效态Cd)均随w(Zn)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种植物体内w(Cd)与6种方法表征的土壤中w(有效态Cd)均呈显著正相关(R>0.900,P<0.01),但植物体内w(Cd)与DGT和土壤溶液法测定的土壤溶液中ρ(Cd)的R(>0.940)大于其他4种化学提取法. 可见,对于评价Cd-Zn复合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而言,DGT与土壤溶液法均优于传统的化学提取法.   相似文献   
564.
大面积区域土壤风险的精准定量评价和预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往经验式为主的模型在普适性上存在较大局限.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和热力学化学平衡的机理式多表面形态模型(Multi-surface Speciation Model,MSM)已在实验室和小区域尺度成功预测土壤Cd的溶出,但能否应用于更大区域的环境风险评价还未可知.基于此,本研究收集了3354个江苏省表层土壤Cd样品和155个含有理化性质的表层土壤剖面,利用图斑赋值方法得到3354个具有完整理化性质和全量Cd含量的土壤样品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MSM预测各样品的有效态Cd含量,并根据江苏省典型区域MSM-Cd阈值开发了基于MSM的江苏省土壤Cd污染生态风险评价预警模型和敏感性模型,并绘制了江苏省土壤Cd污染风险现状图和土壤Cd敏感地图.结果表明,MSM-Cd比总Cd可更准确预测高污染地区和非污染区域,同时发现增加土壤pH是降低Cd生态风险的最有效途径,而pH是影响土壤Cd敏感度的最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基于MSM的土壤Cd风险预测模型可实现区域土壤风险的精准定量化评估与预测,为土地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的实用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65.
重金属Cd在不同水产品中的含量及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5年5月~10月,对上海市场水产品中的Cd残留进行了调查,分析了Cd残留的分布趋势,并引用水产品卫生质量标准对水产品中的Cd残留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淡水产品中Cd残留量的情况良好,97%的产品低于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值,而海水产品的Cd污染水平要比淡水产品高。海水产品Cd污染水平较高,主要是由于头足类产品和海水贝类中的扇贝、贻贝Cd含量比较高。在生物体科间Cd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甲壳类动物中蟹对Cd的富集要强于虾;海水贝类中扇贝、贻贝和红螺超标比较严重,而缢蛏和蛤类Cd污染水平相对较低;在淡水贝中Cd含量河蚬要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在检测的所有鱼类样品中未发现有对Cd特别富集的品种。  相似文献   
566.
青菜中镉的吸收和累积对硒的响应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镉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广泛种植的青菜却对镉有较强的富集能力.鉴于我国土壤的镉污染现状,消减青菜可食部位镉的累积有重要意义.硒可以调控植物对镉的吸收.通过3种青菜的水培硒、镉处理,以及硒影响下镉的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3个浓度亚硒酸盐均使杭州油冬儿地上部镉含量显著降低50%左右;苏州青根和上海青的地上部镉含量则随硒水平提高而降低,但不显著.不同浓度亚硒酸盐可以降低青菜中镉转移系数,高浓度硒的抑制效果更明显; 50μmol·L~(-1)亚硒酸盐使杭州油冬儿和苏州青根的镉转移系数显著降低了50%左右.亚硒酸盐可以提高青菜中铁、锰的含量,50μmol·L~(-1)亚硒酸盐使杭州油冬儿地上部铁含量提高了1/2. 1 h吸收试验中,两种硒均显著提高了青菜对镉的吸收速率,并使V_(max)提高了100%以上.因此,硒可以降低青菜可食部位的镉累积,但此效果依赖于品种,而且主要来源于硒对镉在植物内转运的影响,而非根表的吸收竞争.  相似文献   
567.
三元土壤调理剂对田间水稻镉砷累积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通过镉砷复合污染稻田的土壤调理剂原位治理,研究了三元土壤调理剂QFJ(羟基磷灰石+沸石+改性秸秆炭)对稻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水稻各部位镉砷累积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Cd总量3.58 mg·kg-1,As总量124.79 mg·kg-1污染程度下,施用QFJ后,水稻根际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及有机质含量有增大的趋势;土壤交换态Cd和As含量可分别从0.37 mg·kg-1、0.07 mg·kg-1下降到0.12 mg·kg-1、0.04 mg·kg-1.QFJ的施用,可有效降低水稻各部位中Cd和As含量,在9.00 t·hm-2施用量水平,可将糙米中Cd含量从0.46 mg·kg-1下降到0.18 mg·kg-1,无机As含量从0.25 mg·kg-1降低到0.16 mg·kg-1,同时低于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0.2 mg·kg-1的要求,实现水稻安全生产.施用QFJ减少了水稻根系对Cd和As的富集,降低了水稻植株将Cd从地下部转运到地上部的能力,降低了根系转运Cd的能力以及茎叶、谷壳转运As的能力.  相似文献   
568.
以明矾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明矾浆为原材料,采用热酸改性、热碱改性、焙烧改性和巯基化改性4种方法进行活化处理,得到新型除镉(Cd)吸附剂.同时,考察了Cd2+初始浓度、pH值和吸附剂投加量对改性明矾浆吸附去除Cd2+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用红外光谱(IR)等仪器对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碱改性明矾浆具有较好的吸附Cd2+的性能,其饱和吸附量为5.41mg·g-1,而原明矾浆的饱和吸附量仅为0.40mg·g-1;热酸改性、焙烧改性和巯基化改性3种明矾浆对Cd2+的吸附性能与原明矾浆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改性明矾浆对Cd2+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式,其吸附机制主要为表面吸附.溶液pH值会显著影响改性明矾浆对Cd2+的吸附量和吸附率.综合而言,在pH≥7时,热碱改性明矾浆具有较好的去除Cd2+能力.  相似文献   
569.
土壤中重金属镉锌铅复合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采用吸附与解吸实验及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镉、锌、铅复合污染条件下,棕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规律,以及菠菜吸收重金属的特点。结果表明:棕壤对铅、锌的吸附分别符合Langmuir、Freundlich方程,对镉的吸附用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方程回归都不显。重金属被吸附后的解吸率顺序为:Zn〉Cd〉Pb。Pb^2+与吸附位结合的牢固程度较单一污染时大,而Cd^2+和Z  相似文献   
570.
在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碳酸盐岩母质区域存在现行农用地土壤镉(Cd)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值偏严的现象,表现为土壤中Cd含量超标而农产品中Cd无安全风险.针对该现实问题,在基于该地区稻米-土壤协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分析样品中Cd的富集系数(BCF)并利用物种敏感性(SSD)分布模型,对Cd毒性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拟合,最终反推出在不同pH下适用于典型碳酸盐岩类成土母质农用地土壤Cd污染的风险筛选值和管控值.结果表明:当土壤pH在5.5 < pH ≤ 6.5范围时,基于保护90%及10%的水稻品种安全所得的土壤Cd毒性阈值分别为HC10=0.34 mg/kg和HC90=2.00 mg/kg;在pH ≤ 5.5、6.5 < pH ≤ 7.5、pH > 7.5这3个pH条件下,HC10分别为0.22、0.68和0.80 mg/kg,HC90分别为1.64、4.80和9.20 mg/kg,当土壤中Cd含量低于HC10时,表明稻米安全风险较低;当土壤中Cd含量介于HC10~HC90之间时,表明稻米安全具有一定风险,应对稻田土壤采取安全利用措施;当土壤中Cd含量超过HC90时,表明稻米安全具有极高风险,应对稻田土壤采取严格管控措施.研究显示,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碳酸盐岩母质区域农产品超标点位主要集中于5.5 < pH ≤ 6.5范围内,表明土壤pH对稻米Cd的富集效应有较大影响,在酸性条件下其富集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