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11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770篇
基础理论   397篇
污染及防治   115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21.
四种藻类植物对镍的耐受性及其中毒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种纯种培养的藻类植物对镍离子的耐受性不同。衣藻属(Chlamydomonas sp.)可耐受10ppm的镍;栅列藻属(Scenedesmus sp.)5ppm;颤藻属(Oscillatoria sp.)1ppm;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 sp.)0.02ppm。受试的两种绿藻比蓝纯菌(蓝藻类,Cyanobacteria)对镍离子毒性的抗性大得多。本文还报道了影响这些藻类对镍的敏感性和抗性的某些环境因素,并阐明了一些抗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822.
壳聚糖交联沸石小球对Cu2+、Ni2+及Cd2+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以壳聚糖和人造沸石为原料,采用滴加成球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重金属吸附剂——壳聚糖交联沸石小球,通过吸附实验考察了pH值、时间及重金属离子浓度对吸附Cu2+、Ni2+、Cd2+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壳聚糖交联沸石小球的平均粒径为3.2 mm,密度为1.08 g·cm-3,含水率为80%.在pH=5、温度25℃条件下,壳聚糖...  相似文献   
823.
为探讨功能微生物对洞庭湖湿地镉污染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以从洞庭湖湿地植物蒌蒿体中分离获得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Y5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其对洞庭湖湿地镉污染土壤碳氮生理类群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Y5可明显增加洞庭湖湿地镉污染土壤的氨化菌、硝化菌、好氧性自生固氮菌、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明显提高洞庭湖湿地镉污染土壤的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明显降低土壤基础呼吸及代谢墒,从而有利于改善洞庭湖湿地镉污染土壤的营养状况和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24.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对铜的耐性和积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溶液培养法 ,研究了生长于铜矿山上的鸭跖草 (Commelinacommunis)和生长于正常土壤中的鸭跖草对Cu的耐性和吸收积累的差异 .实验显示 ,随着溶液中Cu浓度的增加 ,生长于矿山的鸭跖草的干重、生长速率均增加 ,而生长于非矿山的鸭跖草的干重、生长速率降低 ,2种鸭跖草体内含Cu总量和根、茎、叶Cu含量均随着培养液Cu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两者呈明显正相关 .在相同Cu处理浓度下 ,矿山的鸭跖草体内Cu的含量高于非矿山的鸭跖草体内Cu含量 ;Cu在 2种鸭跖草体内各器官的分布一致 ,均为根 >茎 >叶 .在高Cu浓度处理下 ,矿山的鸭跖草地上部Cu含量 根Cu含量的比值不超过 1,但随着溶液中Cu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非矿山的鸭跖草除去对照处理 ( 0 2 5μmol L)外 ,地上部Cu 根Cu比值为 40— 2 40 μmol L ,随着溶液中Cu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其比值超过了 1,但到了 3 2 0 μmol L时开始急剧下降 .结果表明矿山的鸭跖草已形成对Cu的耐性  相似文献   
825.
土壤Cd污染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发育都具有毒害作用,最终可能导致稻谷产量下降及Cd含量超标.本文采用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来源于大蒜提取物的天然含硫有机化合物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缓解水稻种子幼根和幼芽Cd2+胁迫的潜在机制.本试验过程中选用我国南方稻区主栽水稻品种"中早35"种子作为试验材料,首先研究了SAC对水稻种子幼根和幼芽Cd2+胁迫的缓解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SAC对种子幼根和幼芽生理生化系统及Cd含量影响,探索了SAC缓解水稻种子幼根和幼芽Cd2+胁迫的生理机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SAC对水稻Cd转运蛋白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了SAC缓解Cd2+胁迫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当Cd2+胁迫浓度达到50 μmol·L-1时水稻种子幼根和幼芽发育会受到显著抑制;当SAC添加浓度达到200 μmol·L-1时,幼根的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与50 μmol·L-1Cd2+胁迫处理组相比分别增加173.5%、65.52%和37.04%;幼根和幼芽中CAT、SOD活性分别增加212.42%、110.76%和31.41%、47.31%;幼根和幼芽中MDA、GSH含量分别降低43.09%、34.12%和33.97%、35.74%;幼根和幼芽中Cd含量分别降低35.91%、28.86%.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添加SAC处理后Cd转运蛋白编码基因OsNramp5OsHMA2的相对表达量与Cd2+胁迫处理组相比分别显著降低了33.38%和34.99%,OsHMA3的相对表达量与Cd2+胁迫处理组相比显著升高了33.96%.由以上试验结果可见,SAC降低水稻幼根和幼芽Cd2+胁迫的主要机制是SAC调控了Cd转运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了Cd向幼根和幼芽中的转运,同时增加了Cd向液泡中的转运.  相似文献   
826.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模拟在不同铁浓度条件下,小麦根表铁氧化物及植物铁载体对植物吸收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加入的Fe(OH)3量的增加,小麦的吸镉量也相应增加;但当Fe(OH)3的加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继续增加时,小麦的吸镉量减少。此外,小麦的根分泌物特别是其中的植物铁载体对覆有Fe(OH)3的根系吸收镉有一定的影响。缺铁预培养小麦的根系植物铁载体分泌率比加铁预培养的小麦高5倍左右,缺铁预培养的小麦植株吸镉量也高于加铁预培养的小麦植株  相似文献   
827.
镉胁迫下小麦叶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积累   总被引:106,自引:0,他引:106  
在镉腔迫下,小麦中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积累显增加,伴随MDA含量升高,显示发生膜脂过氧化。镉腔迫使活性氧清降酶系统功能紊乱,其中SOD酶活性下降,POD酶活性升高,在是CAT酶活无显变化。  相似文献   
828.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镉(Cd2+)对河南华溪蟹(Sinopatamon henanense)精子质量的影响.实验设置了5个Cd2+浓度组(7.25、14.5、29、58和116 mg·L-1)和1个空白对照组,在2个染毒时间(5d和7d)采用特异性的荧光染料和流式细胞术(FCM)对精子成活率、膜完整性、顶体完整性及染色质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精子的成活率下降,质膜和顶体缺失率上升,异染色质所占比率上升.在Cd2+浓度为58、116 mg·L-1条件下暴露5d后,精子成活率显著降低(p <0.05);Cd2+浓度为116 mg·L-1时,精子质膜完整性和染色质结构均有明显的损伤;而顶体状态在Cd2+浓度为29 mg·L-1时就呈现显著的损伤(p<0.01).在Cd2+浓度为29、58、116mg·L-1条件下染毒7d后,精子成活率、质膜完整性和顶体完整性降低;在所有的染毒组,DNA结构受到了显著的破坏.结果表明,Cd2+暴露对华溪蟹精子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9.
种植陆地棉原位净化污灌区土壤中镉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非食源性作物陆地棉应用于土壤中镉原位净化的可行性,选取华北地区城郊污灌区6块代表性陆地棉样地,运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R-ICP-MS),测定了土壤及陆地棉根系、秸秆、果壳、纤维、籽粒中消解态全镉含量. 结果显示:污灌土壤中w(Cd)平均值为247.26 μg/kg,已出现积累现象;陆地棉植株各组织中w(Cd)为果壳(199.1 μg/kg)>秸秆(171.8 μg/kg)>根系(122.9 μg/kg)>籽粒(107.8 μg/kg)>纤维(44.8 μg/kg);陆地棉植株地上部分w(Cd)的加权平均值为150.2 μg/kg,其富集系数(BCF)为0.612,转移系数(TI)为1.22;按陆地棉生物量(干质量)为36000 kg/hm2计算,种植一季陆地棉可使土壤耕作层中w(Cd)降低2.02 μg/kg,降低了0.82%. 陆地棉属非食源性经济作物,其地域适应性广,对土壤镉的耐性较强,在污灌区土壤镉的原位净化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0.
邓继宝  张春来  徐卫红 《环境科学》2020,41(4):1888-1903
采用28 d室内连续培养实验,以纳米氢氧化镁和普通氢氧化镁(100、200和300 mg·kg-1)为镉污染土壤钝化剂,研究了纳米氢氧化镁和普通氢氧化镁对不同类型镉污染土壤(1、5、10和15 mg·kg-1)中镉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土壤上,1、5、10和15 mg·kg-1镉处理中土壤交换态Cd (EX-Cd)形态分布比例FDC为66.7%~81.8%,为土壤镉主要形态.土壤镉含量大小顺序为EX-Cd > 碳酸盐结合态Cd(CAB-Cd) > 残渣态Cd (RES-Cd) > 铁锰氧化态Cd (FeMn-Cd) > 有机结合态Cd (OM-Cd).培养第14d时,土壤EX-Cd FDC达到最低值.培养0~28 d期间,在1、5、10和15 mg·kg-1镉处理下,纳米氢氧化镁和普通氢氧化镁处理的土壤EX-Cd FDC较对照(CK)分别降低了11.4%~67.7%、7.8%~37.2%、7.7%~36.4%、5.0%~28.8%(纳米氢氧化镁)和0.5%~49.5%、0.6%~15.0%、1.0%~18.1%、0.7%~14.6%(普通氢氧化镁).碱性土EX-Cd含量均在培养的第7 d时达到最低;酸性土在1、5和10 mg·kg-1镉处理中土壤EX-Cd含量在第21d时达到最低值.纳米氢氧化镁和普通氢氧化镁均降低了中、酸、碱性土壤EX-Cd含量,且随氢氧化镁施加量的增加,土壤EX-Cd含量呈降低趋势.相同用量下,钝化土壤活性镉的效果以纳米氢氧化镁优于普通氢氧化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