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72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混凝沉淀法处理煤泥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混凝沉淀法处理难于自然沉降的煤泥水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分析煤泥水的性质、煤泥的粒度及干煤泥的矿物组成,确定煤泥水难处理的主要原因是煤泥颗粒粒度小,且表面带有较强的负电荷.试验研究了电石渣和CaCl2对煤泥水的混凝效果,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电石渣-PAM混凝沉淀法处理煤泥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实际应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电石渣-PAM混凝沉淀法处理煤泥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煤泥水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且能满足洗煤工艺的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122.
采用一种新装置——自吸式反应器强化CO_2软化高钙废水过程,探究了温度、起始pH值、CO_2气体流量、CO_2总通入量等因素对钙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起始pH值为12.89、温度20℃、通入的CO_2体积分数为100%、CO_2气体流量为1.0 L/min时,钙离子去除率最高达98.47%。与传统的鼓泡搅拌反应器相比,CO_2利用率提高了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3.
王爽  许国根  贾瑛  王坤 《化工环保》2018,38(6):657-662
以海藻酸钠(SA)、聚乙二醇(PEG)、氧化石墨烯(GO)和零价铁(ZVI)为原料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零价铁-聚乙二醇-海藻酸钠凝胶球(GZPS),用于活化过硫酸盐(PDS)降解水中的偏二甲肼(UDMH)。对GZPS进行了表征,并优化了GZPS的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对UDMH去除率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w(PEG) w(SA)w(GO)w(ZVI);GZPS的最佳制备工艺为SA、PEG、GO、ZVI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3%,0.3%,2%;在UDMH质量浓度为100mg/L、PDS加入量为4mmol/L、GZPS加入量为60g/L、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80 min的条件下,UDMH的去除率达85%以上。GZPS活化PDS降解UDMH的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Fe溶出量仅为Fe-GO-PDS体系的12.7%,重复使用4次后对UDMH的去除率仍在65%以上。  相似文献   
124.
介绍了国内外脱硫石膏在农业、水泥行业、建材行业和其他方面的综合利用情况,以及脱硫石膏分解技术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分解温度、反应气氛和催化成分等因素对脱硫石膏分解效果的影响,展望了脱硫石膏的应用前景。指出:寻找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的新途径、找出适合脱硫石膏还原分解的气氛及其分解规律、探索有利于脱硫石膏还原分解的条件,是我国脱硫石膏实现循环利用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5.
聚磷酸钙可降解纤维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常青  石宗利  李重庵 《环境科学》1997,(2):52-53,57
为解决材料在环境中的降解问题,制备了聚磷酸钙纤维.研究表明其结构为无定形玻璃态,抗拉强度为1.90GPa,弹性模量为67.5GPa,并可发生化学降解,故可作为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增强纤维  相似文献   
126.
废旧电路板与碳酸钙共热解脱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热重分析仪和石英管式炉热解反应器,分别对以酚醛树脂为基板的废旧电路板和混合碳酸钙后的废旧电路板进行热解实验研究,着重考察了添加碳酸钙后的酚醛树脂基板废旧电路板热解特性及添加量不同对卤素脱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酸钙的加入对废旧电路板的降解行为和热解油的基本组成没有明显的影响,但热解油的各组分含量有所差异;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或者CaCO3含量的增多,卤素可以更多地由有机卤向无机卤转变并束缚在固体残渣中,由此得到较好的脱卤效果。当60%PR-WPCBs与40%CaCO3共热解,热解油中的溴化物也减少了7.6% 。在600℃等量CaCO3与PR-WPCBs共热解时生成75.6%无机卤,其中70.62%束缚于固体残渣中,可见达到较好的脱卤效果。  相似文献   
127.
Ca(Ⅱ)在活性污泥生物絮凝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个平行的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了进水Ca2+浓度对活性污泥絮体表而特性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由此来确定Ca2+在生物絮凝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进水Ca2+浓度的增加,污泥中的Ca含量逐渐增大.进水中Ca2+的加入,增大了污泥絮体的粒径和密度,进南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Ca2+的加入,使可供结合的蛋白质数量最高增至近1倍,污泥表面疏水性也相应增强;污泥絮凝性能的改善,主要和可供Ca2+结合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有关,而非多糖;EDTA通过络合污泥絮体中的Ca2+,破坏了山Ca2+架桥形成的污泥絮体结构,这说明Ca2+可通过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中的负电官能团架桥来促进污泥絮体的形成并维持絮体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8.
包埋碳纳米管海藻酸钠凝胶球吸附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水溶液中碳纳米管及包埋固定于海藻酸钠凝胶球中的碳纳米管吸附苯酚的特性,测定了温度、pH值、转速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对吸附剂进行了热脱附再生.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对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及包埋于海藻酸钠凝胶球中的碳纳米管对苯酚的吸附平衡受pH和转速影响不显著,受温度影响显著,简单的热再生即有很好的再生效果.通过方程拟合,2种吸附剂对苯酚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29.
通过磁处理的实践,对磁处理除垢的机理进行探讨,认为磁处理除垢的实质是同晶异构现象生成同晶异构体,使碳酸钙生成能量较高的胶体碳酸钙和球霰石,通过水溶液传递能量,使老垢脱落.还用此机理解释磁处理的"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130.
In response to reduced sulphur emissions, there has been a large decrease in sulphate (; −0.97 μeq l−1 year−1) and hydrogen (−1.18 μeq l−1 year−1) ion concentration in bulk precipitation between 1980 and 2000 at Plastic Lake in central Ontario. The benefit of this large reduction in deposition on stream water chemistry was assessed using the gauged outflow from a conifer-forested catchment (PC1; 23.3 ha), which is influenced by a small wetland located immediately upstream of the outflow. Sulphate concentrations declined, but not significantly due to large inter-annual variation in concentration. Between 1980 and 2000,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mmonium and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likely reflecting increased mineralisation in the wetland. Calcium concentrations in PC1 decreased during the two decade period (−2.24 μeq l−1 year−1), as a consequence there was no improvement in stream pH and the Ca:Al ratio in PC1 continued to decline. A similar response was noted in an upland-draining sub-catchment of PC1-08 that has been monitored since 1987. Despite large reductions in deposition and almost complete retention of nitrogen in soil, there has been no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pH) in stream water at PC1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soil acidification and climatic (droughts, increased mineralisation) perturb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