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水厂污泥浓缩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厂污泥进行沉降性能及各种因素对其沉降性能的影响的研究,以期得到关于水厂污泥处理的数据资料。试验结果表明:在污泥进入浓缩池前投加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能改善污泥浓缩性能;在池中减小斜板间距能一定程度的改善浓缩池的浓缩效果。  相似文献   
72.
聚丙烯酰胺对磷素在土壤中吸附-解析与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等温吸附-解析试验和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土壤(填土)经聚丙烯酰胺(PAM)处理后对磷素的吸附、解析规律以及磷素在土柱中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和原土样相比,PAM减少了土壤在慢速吸附阶段对磷的吸附,不仅使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Xm)降低,而且使被吸附磷的解析率升高;PAM与土壤复合后可以促进有效磷在土柱中向下迁移,增加淋溶液中磷的浓度.  相似文献   
73.
聚丙烯酰胺化学降解技术是目前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包括氧化降解法、光降解法和光催化降解法。文章介绍了此项技术在降解机理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聚丙烯酰胺氧化降解和光降解的可行性,对油田污水中聚丙烯酰胺的化学降解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新型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对污泥调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原位聚合法,在聚丙烯酰胺的聚合过程中引入金属离子进行改性,合成了一种新型改性聚丙烯酰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改性聚丙烯酰胺的最佳合成条件.红外图谱显示,该聚丙烯酰胺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以污泥脱水率和污泥比阻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改性聚丙烯酰胺对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1000...  相似文献   
75.
河湖疏浚淤泥的表征、絮凝和脱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无锡锡山湿地公园河道淤泥及太湖贡湖湾疏浚底泥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两种淤泥的矿物组成、粒径分布及泥微粒表面基团、ζ电位等理化特性。以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polyacrylamide,PAM)为絮凝剂,对比分析了其在2种底泥絮凝分离、真空抽滤脱水过程中的作用特征,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两种淤泥样具有相近的主体矿物组分、有机基团及ζ电位值,但有机质含量稍高的淤泥样中大颗粒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相比阳离子型PAM,阴离子型PAM在较少用量下即可获得较大絮团,但上清液浊度较高。絮凝泥在抽滤过程受絮团尺寸影响较大,PAM不同类型基团间的差异对其影响较小,但对趋于平衡后的泥饼含水率略有影响。  相似文献   
76.
对大豆膳食纤维进行了羧甲基化改性,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羧甲基化大豆膳食纤维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其吸附亚甲基蓝、结晶紫和品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25℃、羧甲基化大豆膳食纤维浓度为20 mg/L、溶液pH值为6.8和吸附时间为60 min时,羧甲基化大豆膳食纤维对亚甲基蓝、结晶紫和品红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4%、95.6%和94.7%.另外,此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77.
聚丙烯酰胺在土壤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在黄土、盐碱土上的吸附行为,考查了不同液固比、吸附时间对土壤吸附量的影响,得出了PAM在土壤上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PAM在土壤上有很强的吸附亲合力,在盐碱土、黄土上的吸附等温线都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盐碱土饱和吸附量比黄土饱和吸附量大.  相似文献   
78.
绿地土壤换填介质性能对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削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解决西咸新区海绵城市绿地土壤换填介质(土∶沙∶椰糠=4∶4∶2,体积比)去污性能不佳和椰糠遇水漂浮的问题,通过设置不同质量浓度(0.00%、0.50%、0.75%、1.00%、1.50%)的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溶液与换填介质进行混合,测定其饱和导水率、饱和含水量、全氮(TN)、全磷(TP)、化学需氧量(COD)以及重金属铜(Cu)、锌(Zn)和镉(Cd)静态吸附效果。结果表明:与不添加PAM处理相比,用量为0.75%、 1.00%、1.50%(质量分数)的PAM处理,介质的容重分别显著降低了9.1%、10.8%、12.2%;用量为1.00%、1.50%的PAM处理,介质的饱和含水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4.3%、30.0%;用量为1.50%的PAM处理,介质的饱和导水率显著提高了52.6%;不同处理对TN和COD的吸附效果没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用量为0.75%、1.00%、1.50%的PAM处理,滤液中磷的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0.1%、31.3%、51.1%;PAM的添加增加了介质对Cu、Zn和Cd的吸附。总之,用量为1.50%的PAM处理对于介质容重、饱和含水量、饱和导水率及对污染物(TN、COD、Cu、Zn、Cd)的静态吸附效果方面表现最优,因此推荐1.50%的PAM与土∶沙∶椰糠(4∶4∶2)配合可作为西咸新区绿地土壤换填介质。  相似文献   
79.
王秀军  张健  翟磊  靖波  檀国荣 《化工环保》2016,36(4):364-369
采用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聚合物驱油(聚驱)油田采出液处理过程中生成的两种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油泥(黏弹油泥和非黏弹油泥)进行组成分析及生成机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黏弹油泥的FTIR谱图、XPS谱图与实验室模拟生成的黏弹油泥对照样的谱图高度相似,证明黏弹油泥是聚季铵盐型清水剂与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生成的高含油阴阳离子复合物;非黏弹油泥不含季铵盐成分,而含有酰胺和醚官能团,推测有可能来源于采出液处理剂中的聚醚成分。  相似文献   
80.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以其良好的絮凝效果被广泛用于改善市政污泥的脱水性能.然而,由于CPAM的分子量和离子度存在多样性,其促进市政污泥脱水的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测定CPAM调理后的污泥比阻、污泥上清液浊度、Zeta电位、胞外聚合物,对12组不同分子量和离子度的CPAM促进污泥脱水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PAM能显著提高胶体絮凝能力,进而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在CPAM的离子度或者分子量较低(离子度40%或分子量6×106)时,其絮凝机理主要表现为吸附架桥;随着离子度和分子量增加到50%和8×106时,CPAM的电中和作用显著增强,并与吸附架桥作用协同促进污泥的絮凝脱水;CPAM离子度的增加更能减少胞外聚合物中核酸含量,这有利于降低污泥亲水性能,从而促进其脱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