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79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46篇
综合类   330篇
基础理论   86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51.
Due to growing environmental concern and increasing awareness among customers, reverse supply chain (RSC)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among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list of references for other researchers (or read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RSC research to help stimulate further interest.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classification schemes and a simple analysis for the reverse supply chain. This literature review was mainly based on journal articles but also included web based documents, conference materials, working papers, etc. A total of 543 articles were reviewed, of which 506 were published between 1967 and 2008 from 100 reputed international journal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carried out and the nature of research observed in RSC, we have introduced two classification schemes to systematically organise the published articles. The first classification scheme is based on the content related issues on RSC and the second one is based on the solution methodology followed by the researchers. These classification scheme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considerable research potential for RSC.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re is strong growth in RSC research.  相似文献   
652.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在时间、空间和构成要素上的含义的具体化。信息特征分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特征具有时空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总结前人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特征分类的原则和综合分类方法。依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系统理论(即区域系统在时间上/代际之间的公平,空闻上(区域内和区域间)发展的平等和区域系统各要素闻的协调)。在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信息特征分为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要素构成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多维信息特征分类的框架及其编码。并给出具体应用实例。这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的共事,区域可持续发展数据模型的研究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3.
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属性决定了其不可能依靠市场解决。必须进行适当的政府干预。研究外部性的意义在于内部化,即纠正市场失灵。本文对外部性进行了主体划分.建立了以时间和空间为基准的外部性分类矩阵,构建了外部性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的概念模型。基于这些研究.分别回答环境问题是否需要管理、由谁来管、采取什么手段以及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三级两层”的中国环境管理体制框架。跨行政区的环境外部性应当由上一级政府负责管理,在总社会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应当在尽量小的范围实现较高程度的内部化,内部化手段的搭配符合费用效果最好原则。建议中国的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在保留国家、省、市三级环境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设置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的分局以便直接管理省际、市际等外部性。  相似文献   
654.
面向对象的河口滩涂冲淤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口滩涂位于江河入海口前沿,其岸线受江河上游来水来沙、海水潮汐动力和人为因素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中。针对遥感人工目视解译判读出岸线进行冲淤变化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岸线遥感识别提取方法,阐述了整个遥感迭代识别提取过程。以长江河口崇明东滩为实验区,选取长江口1990年12月4日、1995年4月6日、2000年6月14日和2005年11月27日4个时相的陆地卫星TM/ETM+遥感影像,对其进行基于面向对象的识别处理,直接提取相应年份的岸线和滩涂陆域多边形,对4个年份的陆域多边形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了崇明东滩自1990年以来15年间的冲淤空间变化。应用表明面向对象的遥感分析识别技术在河口滩涂冲淤变化分析中具有准确、快速、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655.
生态系统评价对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在生态区域评价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事件,阐述了生态系统评价在北美和全球的发展过程、生态系统评价的有关概念、内容及其对于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意义,同时还介绍了我国参与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一些行动,并对中国的生态系统评价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56.
GIS与SDM集成构建土地定级专家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将GIS与SDM技术集成应用于土地定级信息系统建设,介绍了GIS与SDM集成的基本框架。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GIS和SDM技术的土地定级专家信息系统,系统采用决策树方法作为数据挖掘方法的基本算法,通过决策树训练与学习相结合挖掘土地定级规则,运用专家系统推力技术进行匹配推理实现土地定级工作。结合武汉市商业用地类型土地定级实例数据对系统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移植性、复用性、扩展性和广泛适应性的特点,运用此技术能较好地解决土地定级这种具有半结构和非结构化特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657.
从十一五节能目标出发,利用2006~2010年全国30个省区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各省区节能效率及绿色距离的变化。结论如下:(1)依据各省区单位GDP能耗、单位IAV能耗和单位GDP电耗数据计算它们的节能量与节能效率,结果发现各省区节能量与节能效率差异较大;(2)利用单位GDP能耗与单位IAV能耗、单位GDP电耗的面板数据,确定了生态省建设的单位IAV能耗、单位GDP电耗标准分别为1.513 7tce和95547度;(3)依据能耗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度公式,分析了各省区能耗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度的变化。既是对过去5 a各省区节能效率的回顾性评价,同时也为未来5 a各省区节能降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58.
按时间(季节)差异将重庆市绵雨划分为:春绵雨、初夏绵雨、盛夏绵雨、秋绵雨和冬绵雨5种。提出了重庆市绵雨的单站指标、区域指标和分区指标,进而全面分析了各季节绵雨的发生情况,揭示了重庆绵雨的时空分布规律。从季节来看,以秋绵雨最为突出,发生频率达77.9%,初夏次之,为59.6%,其它季节在30%左右;重绵雨和严重绵雨主要发生在秋季和初夏;其区域分布特征是,春季以东南部较多,盛夏分布差异相对较小,初夏、秋季和冬季都是西部和东南部多,东北部少。分别划分了各季节绵雨的分布类型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59.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空闲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是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活动的统称,其实质内容之一是从空间上对土地利用进行优化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是我国进行土地整治的重要区域,对于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整治进行分类研究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前提和基础工作。曲周县位于黄淮海平原的中部,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农村人口的集聚地,对于其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整治分类进行研究,对于实现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论文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发展基础、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选取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评价指标,利用量化后的指标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运用聚类分析法将曲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整治划分为就地城镇化型、重点发展型、限制扩建型和迁移合并型四种类型。研究结果符合实际,为当地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于其他类似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60.
高校中水水源分类及基于AHP方法的优质度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我国城市用水大户,在高校校园建立中水回用系统是节约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建设生态校园的有效途径,选择优质的中水水源是保证中水回用系统高效运行的首要前提。目前,开辟中水水源多基于简单定性分析后加以利用,少有对水源的量化评价以及优质度的排序。文章针对高校中各个单位用水类型不同、排水水质和水量呈多样性的问题,将校园内各个水源进行综合分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优质度的量化评价,以各水源优质程度排序为依据筛选出可利用的中水水源。根据实地调查及实验分析数据,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应用评价方法,并将结果与校园实际的中水回用情况对比,验证指标及方法的合理性。文章将为高校中水水源的分类及筛选的量化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