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75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文章以成都粘土作为氨氮吸附剂,通过单因素探讨了用土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pH和静置时间5个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用土量m=50 g/L,pH=8.0的条件下,以r=100 r/min搅拌40 min,并静置24 h后,粘土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23.97%,粘土单位氨氮吸附率为7.14 mg/g。实验表明,粘土可有效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更便于生化法在后续处理中的应用,将其与生化法、矿物吸附法等物理方法组合使用,能更好地处理垃圾渗滤液。  相似文献   
132.
西南某地粘土对U吸附的动态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西南某地正电荷发育的弱酸性粘土TY4作为吸附介质,加5%Ca(OH)2作为添加剂制作模拟屏障,用模拟核废液对介质做动态淋滤实验,得出了铀浓度随流量、pH值的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随高度增加屏障的吸附性能增大,渗透系数减小。屏障在pH为11和9附近时吸附效果较强。  相似文献   
133.
周庆  韩士群  严少华 《环境化学》2015,34(11):2059-2066
为了解决富营养化水体原位除藻、除磷同步安全进行的问题,采用黏土(凹凸棒土,AT)与聚合氯化铝(PAC)的复合改性,研究了原料本身(AT、PAC)、原料直接复配(AT+PAC)与复配后再改性处理(PHAT)之间的除磷与除藻效果、铝离子与氯离子的残留风险,并对其中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改性的PHAT和PAC除磷效率高,总磷去除率可达99.14%±0.31%,显著优于AT+PAC,但PHAT的成本仅为PAC的71.10%.PAC去除无机磷(IP)和可溶性总磷(DTP)的效果更优,PHAT去除有机磷(OP)和颗粒态磷(PP)的效果更优.投加PHAT后水体Al3+和Cl-残留量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PHAT对蓝藻的去除率显著高于PAC和AT+PAC,去除率可达97.15%±1.35%,且对低密度蓝藻和高密度蓝藻的去除率差异不显著.比表面积测定结果显示,来源于PHAT中的AT比来源于AT+PAC中的AT单点比表面积提高了19.10%,孔表面积提高了11.13%.且来源于PHAT中的AT在处理富营养化水体前、后的Al含量明显减少.这些结果表明,由黏土结构的优化与络合沉淀的协同所增强的架桥网捕作用可能是PHAT更高效除磷、除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4.
为探究碱性溶液对煤体的化学增透特性,开展孔隙测试和吸附试验,分析碱溶液对煤体化学侵蚀效果及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以安徽省青东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液氮吸附法和等温吸附法,测试碱性溶液处理前后煤样的孔隙和甲烷吸附特性,并采用分形理论和吸附理论量化分析试验结果。研究表明:碱溶液可有效改变煤体孔隙结构,提高孔径小于5 nm的微孔含量,试验煤样最大吸附量由17.83 mL/g升高至21.97 mL/g,煤样的吸附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5.
浓度变化时复合衬层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维扩散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考虑填埋场有机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基础上,对有机污染物在复合衬层中的一维扩散问题进行了解析求解.计算模型考虑了2种常见的下边界条件,即零浓度下边界及零通量下边界.计算模型亦考虑了污染物在各介质中的背景浓度.利用该解析解得到的结果和已有的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对于美国规范规定的标准复合衬层,当污染物在膜中的扩散系数达到1.0×10-13m2·s-1且膜的分配系数达到50时,基本上可以忽略土工膜作为有机污染物扩散屏障的作用;对于同样的复合衬层,若膜的扩散系数达到1.0×10-12m2·s-1,则膜分配系数只需达到5即可忽略土工膜作为有机污染物扩散屏障的作用.对于标准复合衬层及GM+GCL复合衬层,膜分配系数的变化对有机污染物通量击穿曲线的影响较大,而膜扩散系数对其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6.
表面活性剂溶液回收废白土中石蜡的界面张力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界面张力扫描方程组法测定了石蜡的EACN值(EguivalentAlkaneCarbonNumber)并合成了C18~22烷基苯磺酸钠及C18~22.烷基磺酸钠两种表面活性剂。对炼油厂废白土中蜡的回收实验表明,这两种表面活性剂溶剂与石蜡的界面张力较低,与十二烷基磺酸钠配伍后,石蜡的回收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137.
粘土矿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与危害.通过粘土矿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净化功能的阐述,提出利用粘土矿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观点.继而从天然和改性粘土矿物特性,叙述了粘土矿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机制与应用进展及其影响因素.最后讨论了粘土矿物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展望了粘土矿物在该领域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8.
改性粘土去除赤潮生物及其对养殖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DTMA)对东海原甲藻的去除效果及其对日本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作用,并利用该表面活性剂对天然粘土进行了有机改性.实验发现,HDTMA对东海原甲藻有较强的灭杀效果,添加粘土能显著降低HDTMA对对虾幼体的毒性效应.室内模拟实验表明,有机改性土用量为0.03g/L时对东海原甲藻的去除率为100%;对赤潮异弯藻有效抑制时的有机改性土用量为0.09g/L.同时结果显示,在有效去除东海原甲藻和赤潮异弯藻的剂量下,有机改性土对水体中的对虾幼体的存活没有明显影响,存活率为100%.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于2003年4~5月在我国东海海域赤潮多发区进行了船基围隔试验,比较了各种粘土的除藻效果.初步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原土相比较,无机改性土复合体系和有机改性土都能有效地去除东海原甲藻赤潮.  相似文献   
139.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的性状对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长江口无明显点源污染的崇明东滩和九段沙潮滩56个沉积物样品,测定沉积物原样和粘粒中Cu,Zn,Pb,Cr,Cd和Ni的含量以及沉积物的主要性状(粒径分布、游离铁、活性铁、总铁、游离锰、总锰、有机碳和磁化率等),以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沉积物主要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粘粒的Cu,Zn,Pb,Cr和Ni含量分别是相应沉积物原样的2.3,3.3,2.0,1.7和2.1倍.潮滩沉积物粘粒的含量是影响重金属累积的主要因素.潮滩沉积物中的磁化率与重金属含量呈显著相关性,表明利用磁信息研究潮滩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0.
为探讨曹妃甸近岸海区表层沉积物粒度和粘土矿物组成和分布特征,利用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的方法对曹妃甸近岸海区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曹妃甸近岸海区沉积物以粉砂为主(45.2%),其次是砂(30.2%)和粘土(24.6%);研究区内四种粘土矿物含量依次为伊利石(55.8%)蒙皂石(24.9%)绿泥石(9.9%)高岭石(6.7%)。研究表明曹妃甸近岸表层沉积物含量和分布特征受物源、水动力等自然因素和围填海工程等人为因素共同影响;其中,围填海工程的长期实施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较细颗粒(粉砂和粘土)的分布影响较为明显;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分布特征与围填海导致的水动力改变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对曹妃甸近岸海区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物物源、了解围填海工程对海洋沉积环境的影响有着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