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54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487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20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分形理论在混凝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絮凝体的形成具有自相似性和标度不变性分形特征,将分形理论应用于混凝领域,从絮凝体结构模型、分形结构模式以及分维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混凝研究进行了论述,从而为混凝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42.
To find a simple and economical way for treating the domestic wastewater in small counties and towns, a process combining chemically enhanced primary treatment and a trickling filter (CEPT-TF, representing th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effects) was constructed and operated in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characteristic behavior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raw wastewater and effluents were examined during steady-state oper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cess of CEPT and TF in series was beneficial for the removal of hydrophobic and hydrophilic organics. Specially, the hydrophobic and aromatic materials could be preferentially removed in the CEPT unit, and the hydrophilic fraction in the TF. 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organic fractions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different units were also characterized via spectrum analysis.  相似文献   
43.
通过引入多响应值的归一化评分法进行了污泥水磷和有机物同步混凝去除的多目标优化,并利用响应面(RSM)技术考察了Al/P比、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和悬浮固体(SS)浓度对污染物去除的单独效应和联合效应.结果表明,复合投加聚合氯化铝和PAM能同步去除污泥水中磷和有机物,并改善沉降效果.归一化后单目标RSM优化显示,对污泥水中磷和有机物同步去除的贡献为Al/P比SS浓度PAM投加量.在最优条件Al/P比为3、PAM浓度为1.22 mg·L~(-1)、SS浓度为3.58 g·~(L-1)的条件下,正磷和总有机碳去除率分别为93.1%和53.9%.与多响应变量优化相比,引入归一化评分法有效解决了变量间数值量级差异的问题,使结果的分析计算变得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44.
高浓度制药废水预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制药厂排出的制药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比较了混凝法、Fenton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电解法和微电解法对废水的预处理效果。发现混凝法不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的有机物,微电解法和电解法对去除有机物有很好的效果,CODcr的去除率可达65%以上。Fenton氧化和微电解法对色度的去除效果较好,臭氧氧化和电解由于氧化还原反应可能生成一些新的物质,使得废水色度反而上升。除化学混凝法外,其他各种方法均能明显提高废水的B/C值,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5.
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去除水中颤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KMnO4对颤藻氧化,再接种到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根据达到对数生长期的时间,考察KMnO4预氧化对颤藻生长活性的影响,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藻细胞的破裂情况,同时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对KMnO4预氧化水体进行混凝处理,结果表明:KMnO4对颤藻有很好的氧化效果,不同浓度KMnO4对颤藻生长活性的抑制时间不同;在投加量为2 mg/L以下时,预氧化没有破坏颤藻的细胞结构;模拟含藻水在KMnO4预氧化后采用PAC混凝优于单加PAC的除藻效果.  相似文献   
46.
压力强化混凝除藻工艺中藻毒素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预压力强化混凝沉淀蓝藻水处理工艺中,外加压力是否会引起藻细胞破裂,导致细胞内藻毒素泄漏到水体中,影响供水安全,实验对比研究了预压力和预氧化含藻水后藻毒素浓度的变化,以及预压力混凝沉淀和预氧化混凝沉淀除藻工艺中藻毒素浓度的变化和藻类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含藻水经0.4~0.8 MPa压力加压后,水中藻毒素浓度没有增加,而次氯酸钠预氧化后水中藻毒素浓度大幅度增加.在0.5~0.8 MPa压力范围内,加压后混凝沉淀取得了较好的除藻除浊效果,蓝藻去除率达到90%~93.5%,浊度1.23~1.95 NTU,而次氯酸钠预氧化混凝沉淀后,蓝藻去除率56.2%~78.8%,浊度8.01~10.7 NTU,说明压力强化混凝沉淀除藻工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7.
高锰酸钾强化PAC混凝处理温瑞塘河黑臭水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温州市温瑞塘河某河段黑臭地表水为研究对象,考察高锰酸钾强化PAC混凝工艺的除污效能,获得处理温瑞塘河黑臭水体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恢复河流水体生态自净功能提供基础。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最优投加方式为在混凝剂PAC前投加,最佳预氧化时间5 min,最佳投加量1.5 mg/L。将本实验得出的最优混凝处理条件应用于温瑞塘河实际黑臭水体的处理时发现,处理后水质明显改善,此表明高锰酸钾强化混凝应急处理温瑞塘河黑臭水体是切实可行的,可为实际的应急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8.
测定了舟山高浊度海水悬浮物的粒度分布,分析了高浊度海水自由沉降特性,选用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3种混凝剂,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高浊度海水进行混凝沉淀对比试验,采用极差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舟山海域悬浮物组成以粉砂为主,用自然沉降的方法是很难去除;各因素对浊度去除率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为:慢搅时间>慢搅速度>快搅时间>快搅速度;对于高浊度海水混凝除浊最佳水力条件为:快搅时间为2 min,快搅速度为300 r/min,慢搅时间为15 min,慢搅速度为60 r/min;聚合硫酸铁是较理想的絮凝剂,最佳投药量范围在15~25 mg/L,对浊度去除率高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49.
脱氮-混凝气浮-UASB-接触氧化法处理垃圾填埋渗滤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脱氮—混凝气浮—UASB—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高氨氮、高浊度的垃圾渗滤液,使处理后出水的各项指标完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新扩改标准。对废水处理系统的工艺作了简单介绍,并对系统的调试、运行过程进行了技术总结。  相似文献   
50.
采用化学法组合的三种工艺系统,对含酚废水进行了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浓度<30mg/l含酚废水,采用氧化凝聚处理是有效的;而对于30~80mg/l含酚废水,选用氧化凝聚和吸附组合的工艺系统处理,能使排放水中酚和COD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