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40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温度对中国荷斯坦奶牛血液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健康荷斯坦黑白花奶牛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θ/℃5,10,15,20,25)对奶牛血清各项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肌酸激酶(CK)在血清中的活性随着温度的上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特别是在25℃时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乳酸脱氢酶(LDH)在血清中的活性随着温度渐升而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15℃以后大幅度下降;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活性从5℃至20℃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在25℃又回降至5℃水平;天门立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血清中的活性随温度渐升而渐进性升高,特别是在25℃时显著高于5℃时的水平;碱性磷酸酶(ALP)在血清中的活性也是随温度渐升而渐进性升高,但在25℃时下降明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血清中的活性随温度上升而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比较平稳;尿素氮(BUN)在血清中的含量随温度上升而渐进性升高,变化趋势平稳。血清白蛋白(TP)呈波动性变化。无明显规律性。本实验结果说明,北方高寒地区奶牛血清中的某些生化指标可随着环境温变的变化而变化。表2参7  相似文献   
152.
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耐冷性及其地理生态差异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采用Nagamine等(1991)法研究了598份云南稻核心种质在稻作区划间、地州间苗期耐冷性强弱、变异程度及其地理生态差异。结果表明,稻作区划间苗期耐冷强弱差异较大,平均耐冷级别为:I(4.70)>II(4.78)>V(4.79)>III(5.34)>IV(5.36),40份强耐冷种质频率为II(45%)>I(25%)>III(22.5%)>V(5.0%)>IV(2.5%),其变异系数为II(32.22%)>I(31.28%)>V(29.65%)>III(19.66%)>IV(19.59%);揭示了苗期耐冷性与低温胁迫下水稻冬春育秧、冷泉水密切相关,其耐冷基因源是云南南部地区冬季育秧和滇中一带苗期倒春寒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苗期耐冷种质广泛存在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品种间苗期耐冷差异也明显。云南稻核心种质16个地州平均苗期耐冷强弱差异较大。根据气候、生态、云南稻种多样性及其苗期耐冷性等将云南稻作区划分为重冷害多样性贫乏区、冷害多样性中区和轻冷害区三部分。其中,曲靖、大理、楚雄、昆明和丽江5个地州平均耐冷级别3.65~4.32,0—2级苗期强耐冷种质占27.5%(2.5%~10%)和高海拔冷泉水苗期灌溉,属于重冷害多样性贫乏区;文山、红河、思茅、保山、德宏和临沧6个地州平均耐冷级别4.45~5.40,0—2级苗期耐冷种质占70%(5%~30%)和冬春育秧,属于冷害多样性中区;怒江、玉溪、昭通、迪庆和西双版纳5个地州平均耐冷级别5.05~5.87,0—2级苗期耐冷种质占2.5%(0~2.5%),属于轻冷害多样性扩散区。水稻冬春育秧和高海拔冷泉水灌溉在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耐冷基因源演化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3.
冷应激对断乳仔猪ACTH及皮质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断乳仔猪在-3~3℃低温条件下冷暴露24h,然后在15~18℃室温条件下恢复,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仔猪血浆中ACTH和皮质醇含量随冷暴露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冷应激6h时,ACTH含量高于冷应激前的水平(P<0.05);冷应激12h时,ACTH和皮质醇含量与冷应激前比较均有极显著升高(P<0.01);冷应激24h时,两激素含量与冷应激前无显著差异.终止冷暴露后0.5h,ACTH和皮质醇含量均高于冷应激前水平(P<0.05,P<0.01);3h时两激素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但6h时两激素水平再次升高(P<0.01),呈波动性变化.表1参10  相似文献   
154.
不同强度的声波对猕猴桃试管苗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用不同强度的声波刺激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的组培试管苗,研究模拟声场的力学刺激对木本植物根系发育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适度强度的声波刺激(100dB左右)可促进猕猴桃试管苗根系的生长发育,而根系质膜的通透性也相应降低以阻挡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使根系活力以及与之相关的根系总长、分根数等指标明显增强;但当声波强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对根系发育的促进效应就受到明显的抑制,当110dB时甚至开始抑制试管苗的根系发育.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对环境应力影响根系发育的可能机理进行了讨论.图2表1参13  相似文献   
155.
以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H2O2分别对沉水植物黑藻做3种不同程度的氧化胁迫预处理,再经冷胁迫后测定黑藻顶枝的膜脂过氧化程度(MDA含量)、细胞抗氧化酶(SOD,CAT)活性.结果发现低浓度氧化胁迫预处理(0.06mmol/L的H2O2浸泡4或6 h预处理组)的黑藻经冷胁迫处理后,成活率不降低,其膜脂过氧化程度和细胞抗氧化酶的活性还有提高;而经中、高浓度氧化胁迫预处理(0.60mmol/L的H2O2浸泡6和12 h预处理组或1.00mmol/L的H2O2浸泡4,6和12 h预处理组)后的黑藻在冷胁迫处理后的结果则相反.因此,沉水植物黑藻对氧化胁迫感知并做出反应的机制(氧化应激机制),在其对低温反应和适应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建议早春时节在进行水生植物恢复过程中可采用适宜浓度的H2O2预处理植株,以提高植株的适应性和保持成活率,进一步提高水生植物恢复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6.
采用增压溶样器加7:3:5的HNO3-H2SO4-HClO4混合酸处理煤样.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煤样中的总汞含量。该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2.7~112.5%,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7.
基于综合观测的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次严重污染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GRIMM80颗粒物监测仪、Aurora3000浊度计等探测的气溶胶浓度、大气散射系数分析了2018年1月中国中东部地区发生的一次严重污染过程.利用Airda微波辐射计探测的近地层温湿廓线数据,结合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EC再分析资料,探讨了此次污染过程形成、短时消散及清除的气象原因.结果表明:与历史同期相比,500 hPa极涡较浅、经向环流减弱;850 hPa西南气流强盛,中低层水汽充足加剧污染.污染发生于冷空气间歇期.在此污染过程中,地面平均风速为1.5 m·s-1,日均日照时数为0.1 h,相对湿度为91.2%,高湿、小风、多云寡照不利于污染水平扩散.1月18-22日边界层持续存在多层逆温,第一逆温层基本多为贴地逆温,逆温高度低于200 m,近地层大气比湿超过5 g·kg-1,最大值高于7 g·kg-1.在此期间出现两次空气质量短时段好转,这主要源于对流层中低层转为西北风,900 hPa以下聚集相当位温(Qe)低于288 K的浅薄冷空气堆,导致贴地逆温层消失地面污染被稀释.但两次弱冷空气没有打破边界层内有利于污染聚集的逆温、高湿结构,地面气团温度露点差无明显变化.23日较强冷空气使高空干洁大气入侵近地层,850 hPa以下Qe<284 K,表明地面污染气团被置换,污染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158.
气液介质阻挡放电降膜反应器降解甲硝唑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抗生素药物甲硝唑难生物降解的难题,首次借助气液冷等离子体高级氧化的方法,采用连续气液介质阻挡放电降膜反应器对其进行降解实验研究.同时,定量测量和评价了反应器的·OH氧化能力,考察了不同初始浓度、不同放电气氛及加入叔丁醇对甲硝唑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OH对甲硝唑降解的作用.结果表明,当甲硝唑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为3 s时,初始浓度为5、10和20 mg·L~(-1)的甲硝唑溶液的转化率分别为97.8%、85.4%和78.7%,说明气液介质阻挡放电降膜反应器对甲硝唑具有显著的氧化降解能力.同时实验进一步发现,氧化反应过程中·OH对甲硝唑的降解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9.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cardiovascular response to continuous (4 °C for 60 min) and intermittent (10 min at 4?°C and 10 min at room temperature alternately) exposure to the cold in 30 healthy young men. The subjects were equipped with a set of identical clothing (insulation 2.1 clo) and during the stay in the chamber and outside performed the same activities, i.e., walking on a treadmill at a speed of 0.5?km/h. The tests included assessing the central circulatory system using the Holter system and assessing the peripheral circulatory system using impedance plethysmography and Doppler ultrasound. The analysis of the parameters that describe the central and peripheral circulation poses a difficulty in determining which variant of exposure constitutes a greater load on the circulatory system.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even the conditions used in the study may cause adverse effects i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相似文献   
160.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1  
基于灾害风险分析的原理,论文提出了我国几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包括一年生农作物、多年生果树减产率序列的构建技术,不同致灾因子、致灾指标序列的构建技术,灾害风险估算模型的构建技术;致灾损失(减产率)的风险评估技术,致灾指标的风险评估技术,减灾措施降低灾害风险的评估技术。通过对196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与产量、灾情资料的相关分析研究,筛选出适用于北方地区冬小麦干旱、东北地区玉米和水稻冷害、江淮地区冬小麦和油菜涝渍、华南地区香蕉和荔枝寒害风险评估的主要致灾因子、致灾等级、致灾指标及其对应的减产率。以北方地区冬小麦干旱、华南地区香蕉和荔枝寒害风险评估为例,给出了针对一年生农作物、多年生果树不同承灾体类型的风险概率估算方法及其风险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北方地区冬小麦干旱、华南地区香蕉和荔枝寒害风险概率分布有着很好的连片性和区域性。北方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内,自然水分亏缺的风险概率很高,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缺水率的风险概率逐渐降低。一般在轻旱年灌水1~2次、中旱年灌水2~3次、重旱年灌水3次之后,大部分地区都能基本满足冬小麦的需水要求,缺水率出现的概率已经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