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888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116篇
综合类   1341篇
基础理论   300篇
污染及防治   234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421.
生物强化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石化废水在低温下生化处理效果差的难题,通过石化废水厂二沉池出水的 GC-MS 分析.确定了石化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物强化工程菌的筛选、驯化与构建.同时,为验证投加工程菌的生物强化技术处理石化废水的效果,开展了二级 A/O 工艺处理低温石化废水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工艺稳定运行期间,在进水水质波动较大(COD=370~910mg·L-1.NH 4-N=10~70mg·L-1)、水温低于13℃的情况下,出水COD和NH 4-N 平均浓度分别在 80mg·L-1和8mg·L-1左右,水质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2 一级标准.经对中试装置出水的 GC-MS 分析可知,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种类为由未经生物强化的68种减少到32种,绝对石油烃含量、苯系物、卤代物等的含量较未强化的系统都有大幅度地下降.因此,经生物强化后,系统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能力大大地增强,生物强化技术应用于低温石化废水的处理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422.
佟娟  王元月  魏源送 《环境科学》2014,35(10):3814-3820
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耐药菌,具有向环境传播耐药菌与抗性基因的潜在危险,但目前缺乏对城市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耐药菌的研究.为此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卵形消化池污泥进行了为期1 a的调查研究,考察了中温厌氧消化过程中四环素类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厌氧耐药菌的污染特征与去除效果,并分析了耐药菌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厌氧进泥中四环素类耐药菌浓度与耐药率均低于β-内酰胺类.中温厌氧消化过程可以去除1.48~1.64 log单位的耐药菌(P<0.05),但经过厌氧消化后氨苄西林与头孢噻吩耐药率有显著增长(分别增加了12.0%与14.3%,P<0.05).厌氧进泥中耐药菌分布有明显的季节特征,除金霉素耐药菌外,其它耐药菌的浓度均为寒冷季显著高于温暖季(P<0.05).  相似文献   
423.
混合脱氮微生物菌群的高密度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微生物的混合培养技术,研究了好氧条件下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生物脱氮过程.混合脱氮微生物菌群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7~10,在5 L发酵罐上探索了实现混合脱氮微生物菌群高密度培养的pH控制策略:发酵前期补酸控制pH≤8,发酵中后期不控制pH值,可缩短菌体的生长周期,提高菌体的氨氮降解速率,细胞质量浓度达3.9 g/L,比自然pH条件下提高了62.5%.并在10 L发酵罐上作进一步的培养,验证了其pH控制策略的可行性.通过分批补加(NH2)2SO4使菌浓进一步提高了15.4%,最终细胞干重为4.5 g/L.   相似文献   
424.
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豆制品废水产氢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以海藻酸钠做包埋材料制备的固定化光合细菌,可以在不同浓度豆制品废水中进行光照放氢。豆制品废水COD浓度在7560—12600mg/L时,可以维持稳定产气260h以上,平均产气率为146.8—351.4ml/(L·d),气体中H2含量在60%以上,废水COD去除率为62.3%─78.2%;当废水COD浓度在1260—5040mg/L时,可以维持产气93h,平均产气率为120.7—140.oml/(L·d),气体中H2含量在75%以上,废水最终COD去除率为41%─60.3%。  相似文献   
425.
磁态厌氧流化床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厌氧流化床中投加高效脱色菌种;采用聚集—交联固定法,将脱色菌固定于活性污泥上;在反应器内投加磁粉形成稳恒弱磁场,对微生物产生正的磁生物效应来提高生化反应速率,处理人工模拟印染废水。试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3h,色度去除率90%以上CODcr去除率44%~49%。与传统生化法相比,该装置投资省,成本低,处理效果良好。启动快,耐冲击负荷,停留时间短,操作管理方便。在实际应用中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26.
"温室效应"日趋严重,生物固碳特别是微生物固碳将发挥独特的作用.固定N2的微生物固氮菌和固定CO2的微生物固碳菌早已被研究和发现,但能同时固定大气中的CO2、N2并以CO2、N2分别为碳、氮源的微生物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称之为兼性固CO2、N2菌.研究通过固碳菌、固氮菌培养基的优化组合出无碳、氮培养基(分别以空中的CO2、N2为碳源和氮源);通过无氮碳源的兼性固碳氮菌培养基进行分离,筛选分离到一株分别以CO2和N2为碳源和氮源.通过对该菌株的生长特性和固碳酶活性及固氮酶活性进行测定;利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到该菌含有固碳酶RubisCO中cbbL基因及固氮酶nifH基因片段的特异性条带;对该菌进行对照验证实验证明该菌能同时固定空气中的CO2和N2并分别以CO2和N2为碳源和氮源;最后对其形态观察和16SrRNA全序列分析证明该菌株HSJ隶属于链霉菌.  相似文献   
427.
伍玲丽  张旭  舒昆慧  张丽  司友斌 《环境科学》2019,40(6):2939-2947
为研究纳米银对土壤硝化微生物及其氮转化的影响,采用土壤培养方式,对不同剂量纳米银(10、50、100 mg·kg~(-1))和银离子(1、5、10 mg·kg~(-1))暴露下黄棕壤和水稻土硝化细菌数量、土壤酶活性、amoA基因丰度、NH_4~+-N与NO_3~--N含量变化以及土壤潜在氨氧化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银和银离子暴露后,2种土壤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数量显著减少;土壤酶活性受到抑制,对脲酶的影响大于过氧化氢酶;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的amoA基因丰度均降低,对AOB基因丰度的影响大于AOA.在2种土壤中外源添加(NH_4)_2SO_4时,随着纳米银和银离子暴露剂量增加,土壤NH_4~+-N含量累积,NO_3~--N含量减少,氨氧化速率降低,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受阻.综上所述,纳米银和银离子对土壤硝化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并影响铵态氮转化,且影响程度与土壤理化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428.
聚磷生物膜的快速启动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豪  高碧霄  潘杨  冯鑫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0):3317-3324
在同步去除并富集磷的基础上,探究采用前期不排泥、后期排泥的挂膜方式对聚磷生物膜反应器的运行效能、微生物特征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驯化运行,聚磷生物膜的蓄磷能力明显提升.在挂膜阶段,生物膜厚度及EPS含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PN/PS上升至3.12,PN/PS比值增加有利于微生物粘附在填料上.在好氧出水达标的情况下,富集液中磷酸盐浓度提升至89.5 mg·L~(-1),达到了鸟粪石回收标准.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经过富集培养,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呈下降趋势,群落组成变化明显.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丰度从33.6%增长至75.3%;反应器中的聚磷菌属丰度明显增加,从11.8%上升至23.2%,红环菌属(Rhodocyclaceae)、UKL 13-1为反应器中的优势聚磷菌.  相似文献   
429.
发光细菌的生理特性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黄正  王家玲 《环境科学》1995,16(3):87-90
就发光细菌的生理特性、发光细菌毒性试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该技术的新进展3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评价了发光细菌毒性试验的特点,提出了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可以预见它将成为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30.
细菌降解木质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细菌是自然界中降解木质素的主要作用者之一,能够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等参与木质素降解的生物催化剂,通过改性、增溶等作用降解木质素为低分子量的聚合木素片断。就细菌在木质素降解中的作用、微观过程、作用机理以及生物学、生理学方面来概述细菌降解木质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