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3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1337篇
安全科学   436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473篇
综合类   2419篇
基础理论   754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76篇
评价与监测   98篇
社会与环境   420篇
灾害及防治   26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钭晓东 《四川环境》2003,22(5):36-40,54
为衡平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经济与环保利益,作为一种全新旅游理念与旅游发展形式的“生态旅游”应运而生,也对传统旅游结构的演变提出挑战,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原则及模式的选择等问题解析,以求能为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支柱”、“文化内涵”的新型旅游发展模式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12.
农业非点源模型--AGNPS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瑛  阮晓红 《四川环境》2003,22(5):63-66
非点源污染在国内外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农业非点源又占相当大的份额。由于非点源污染产生机制的特殊性。导致实地调查和试验研究不易实行。故而数学模型方法在这一领域尤其能够体现出它的优点,对它的研究也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国外已开发出了大量的非点源数学模型,而其中A3NPS模型是应用较为广泛者之一,并已在我国得到了应用。基于此,文中介绍了AGNPS模型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水文、侵蚀和化学污染物的迁移三部分。自从该模型被建立以来,国外已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研究最多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即计算网格的优化、模型输入输出与GIS的结合以及模型的风险性等,以期为在我国的具体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3.
笔者将GSM网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成功应用到列车安全监控系统中 ,系统监测数据经转储发送系统中转 ,由移动台系统实时、无线传输到基站微机系统 ,通过VC ++语言编制的软件系统实时统计分析数据 ,来监控列车运行状况 ,达到列车安全运行的目标。在列车安全监控系统中 ,不仅实现了数据无线实时传输 ,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轻了工作强度。在济南铁路局装车试验并广泛使用 ,表明了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应用到列车安全监控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4.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open a dialogue on integrating service‐learning into community based watershed management programs and to discus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a service‐learning program presents to universities and communities.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concept and definition of service‐learning, and arguments concerning wh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university faculty and students should be involved with community based watershed management programs. The article describes a case study for developing a service‐learning program for watershed management at Virginia Tech and discusses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case study. The paper concluded that to make a service‐learning program sustainable, there should be a long term plan, regular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stakeholders, and some incentives for faculty and students for long term commitment to the community based watershed management programs.  相似文献   
115.
Hyporheic exchange is known to provide an important control on nutrient and contaminant fluxes across the stream-subsurface interface. Similar processes also mediate interfacial transport in other permeable sediments. Recent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cs of these exchange processes and improving estimation of exchange rates in natural systems. While the structure of sediment beds obviously influences pore water flow rates and pattern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nterplay of typical sedimentary structures, hyporheic exchange, and other transport processes in fluvial/alluvial sediments. Here we discuss several processes that contribute to local-scale sediment heterogeneity and present results that illustrate the interaction of overlying flow condi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sediment structure, pore water transport, and stream-subsurface exchange. Layered structures are shown to develop at several scales within sediment beds. Surface sampling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an armor layer in a sand-and-gravel bed, while innovative synchrotron-based X-ray microtomography is used to observe patterns of grain sorting within sand bedforms. We show that layered bed structures involving coarsening of the bed surface increase interfacial solute flux but produce an effective anisotropy that favors horizontal pore water transport while limiting vertical penetration.  相似文献   
116.
四川彭州铜尾矿库植被特征分析与植物群落演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翔  宗浩  王文国 《四川环境》2006,25(6):44-48
本文分析了四川彭州铜矿尾矿库的植被特征、群落特征与演替。在该尾矿库上自然定居的高等植物共91种,隶属38科79属,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形成6种相对稳定的群落类型;在2003年弃耕后形成的地段分布有史蒿+小飞蓬群落(Artemisia argyi+Conyza conadensis Comm.)、艾蒿+打破碗花花群落(Artemisia argyi+Anemone hupehensis Comm.)、艾蒿群落(Artemisia argyi Comm.)和白车轴苹群落(Trifolium repens Comm.);在经过30~40年自然演替的地段分布有芭茅+羊耳菊群落(Miscanthus sinensis+Inula cappa Comm.)和羊耳菊+千里光+密蒙花群落(Inula cappa+Senecio scandens+Buddleja officinalis Comm.);在近十年内新形成的地段现主要覆盖地衣和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通过对群落结构和不同地段植被特征的对比,对本铜尾矿库的演替现状和规律进行了分析,井讨论了人为影响对演替进程的影响,提出了人工恢复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7.
常业军  程文瀼 《灾害学》2006,21(4):42-45
针对不同结构多层商住楼的具体特征,运用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对各类房屋未来的震害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震害损失与投资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为进行这类房屋的结构选型、设计及工程投资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8.
土-地下结构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阐述了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建模方法。根据这一方法,对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震害最为严重的大开地铁车站进行了成灾机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动作用下,车站结构顶板与侧墙的交叉部位,和中柱的顶底端首先发生弯曲破坏而形成塑性铰,使得顶板上覆土的大部分重量传递到由中柱来承担;在由顶板破坏后传来的上覆土重力和地震动在中柱中引起的压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中柱发生压曲和弯曲的双重破坏,导致中柱倒塌,进而导致车站顶板塌陷;同时还表明,水平向地震作用仍是造成大开地铁站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9.
曝气生物滤池(BAF)在小区污水处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在小区污水处理中的运用,分析了实际工程的设计及运行情况,并对曝气生物滤池运行中有关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0.
笔者所论述的嵌套制 ,是继现有 5种工厂管理运行机制之后的第 6种机制。通过阐述嵌套制的特征、原理、实例、理论与现有的 5种机制的区别 ,证明它是一种有效的工厂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推行嵌套制 ,对于追求更切合危险源点的潜在性与复杂性的控制方案 ,对于解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路径与工厂其他各种管理途径接轨的问题 ,对于提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用性 ,对于催生具有实质效果的各级、各层次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对于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 ,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