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94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32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9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以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卫生条件改善为目的,开展了简易生态厕所的粪便堆肥处理实验。在投加石灰作为抑菌剂的条件下,研究了搅拌混合对杀灭致病微生物的影响,以及使堆肥终产物达到可接受风险值所需的最佳搅拌条件。实验确定了石灰的投加量,并应用Beta-Possion模型对堆肥处置过程中致病微生物对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从而从健康风险控制的角度确定了最佳的搅拌次数。研究结果表明,石灰投加量约占堆肥干重1.5%,手动搅拌50次,经搅拌后放置12 h能达到可接受的风险值(3.2×10-5)。  相似文献   
422.
调理剂对堆肥产品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是限制污泥农用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污泥堆肥化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对污泥的农用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以城市污泥为原料,以菌菇渣和秸秆为调理剂,设置4个处理:A(污泥∶菌菇渣∶秸秆=1∶0.4∶0.025)、B(污泥∶菌菇渣∶秸秆=1∶0.3∶0.025)、C(污泥∶秸秆=1∶0.12)和D(污泥∶秸秆=1∶0.09),进行好氧堆肥实验,采用BCR顺序提取法测定各种形态的重金属,研究堆肥前后重金属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城市污泥中Cu、Ni、Pb和Cr主要以可氧化态及残渣态存在,生物有效性较低,而Zn和Cd主要以酸溶态和可还原态存在,生物有效性较高;堆肥过程显著降低了Cu、Zn、Ni和Pb的生物有效性,并改变了Cu、Zn、Ni、Pb、Cr和Cd的形态分布,使污泥中的Cu、Zn、Ni、Pb和Cd向着更稳定的可氧化态或残渣态转变;污泥经过堆肥处理后,Cu、Zn和Ni 3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关系为:ABCD,与其他处理相比,处理A残渣态的Pb和Cr增加比例较多,综合来看,处理A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降低最为明显,重金属钝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23.
Livestock manure is suitable for use as a composting material. However, various intestinal microbes, such as Escherichia coli, are significant components of such manures. Thus, it is desirable that the level of intestinal microbes, and particularly opportunistic pathogens, in compost is inspected and counted regularl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detection of E. coli in compost have been improved by selective cultivation followed by colon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using the ECO primer. Indeed, the sensitivity of this metho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DNA extraction from compost and PCR. In this study, changes in numbers of E. coli present in a field-scale composting process over time was assessed using selective cultivation and colony PCR. Numbers of ECO-positive colonies after 24 h decreased, with a concomitant rise in compost temperature. ECO-positive colonies were not detected from 33 to 48 h. However, ECO-positive colony numbers increased beginning on day 4 and continuing until day 42. Thus, it seems likely that the high temperatures reached during the composting process did not affect E. coli numbers in the final compost. Additionally, selective cultivation followed by colony PCR using specific primers is an appropriate method of determining levels of cultivable pathogens in composted materials.  相似文献   
424.
进行了不同比例铬污染土壤与餐厨垃圾混合堆肥实验,分析了堆肥过程铬形态的变化、浸出液毒性以及种子发芽指数.结果表明,堆肥实验后,堆肥物料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铬含量逐渐减少,最多可分别减少82.6%和72.69%,有机结合态的铬含量明显增加,最大增幅为106.58%;堆肥物料浸出液铬的浓度低于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  相似文献   
425.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处理设施能力日渐不足,生活垃圾管理正面临着减量化与资源化必然趋势。在未来5~10年内,堆肥处理、焚烧处理和综合处理等方式将取代卫生填埋成为北京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本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对北京市4处垃圾处理设施采用的不同工艺(卫生填埋、好氧堆肥、焚烧处理和综合处理)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4,种处理方式中填埋、堆肥、焚烧和综合处理的环境影响负荷分别为4.82×10-2、1.10×10-21、.31×10-1和2.31×10-2,焚烧处理的总环境影响潜值最大,填埋处理次之,综合处理再次,堆肥处理最小。4种处理方式的资源耗竭系数分别为-2.39×10-51、.11×10-5、-3.45×10-4和-1.04×10-6,焚烧处理的资源耗竭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426.
为了对不同比例的二丁与连翘药渣堆肥腐熟度进行评价,采用条垛式好氧堆肥方式,将二丁和连翘两种药渣按照5种不同的比例进行堆肥处理,通过分析堆肥过程中温度、pH、C/N和发芽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对堆肥腐熟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试验处理条件下及堆肥周期内,单一药渣堆肥的两组处理未能完全腐熟,混合药渣堆肥的3组处理均已达到完全腐熟的标准,说明两种药渣混合后进行堆肥,可以有效促进堆肥的顺利进行,且二丁与连翘比例为2∶1(质量比)时发酵效果最好。3组混合药渣的发酵产物可以作为有机肥或土壤改良剂施用,也可以与化肥配合,制备成有机/无机配方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