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用植物物候现象作为气候预报因子,与长期预报对象建立相关模式,反映气候因子的综合性,具有较好的物理意义。本文主要用茶树、橡胶树的第一个物候现象为预报因子,采取统计分级相关的方法,预报秋季干旱趋势。  相似文献   
152.
The world has seen a major increase in forced displacement since 2011. As a growing number of states implement restrictive refugee policies, public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essential for refugee organisations. This study analysed, therefore, three international refugee organisations’ discursive strategies towards the recent Syrian crisis, as well as their production and the social context.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press releases (N=122) and six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press and regional officers revealed that the observed actors largely dehumanise displaced people and subordinate them to the ‘Western self’ and state interests; displaced people hardly ever acquire their own voic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medium characteristics of press releas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media attention result in a depersonalising humanitarian discourse. In addition, there were indications of a post‐humanitarian discourse that reproduced the humanitarian sector's ‘marketisation’. Finally, the examined organisations use the political realist cross‐issue persuasion strategy, displaying displaced people as resettlement objects.  相似文献   
153.
自然灾害的概念,等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自然灾害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和消除其影响是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的目标。自然灾害的系统研究始于本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灾害热”已扩展到整个世界。全世界每年用在灾害科学方面的研究经费在100亿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154.
由于换乘地铁车站结构在地下交通线网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其相对于单体地铁车站具有结构复杂、三维不规则等特性,是典型的空间结构,不能采用平面模型进行分析,因此极有必要探讨大型十字换乘站的抗震性能。基于某大型十字换乘地铁车站,分别建立自由场、单体地铁车站、十字换乘地铁车站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单体车站与换乘站结构的抗震性能差异,换乘站结构在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向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及其空间效应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1)相对于单体车站,换乘站结构及其周围土体加速度响应、相对位移均小于单体车站,表明其整体抗震性能优于单体车站;(2)换乘站空间效应受地震动输入方向的影响较小,其中端墙的影响范围为 B,十字换乘节点的影响范围为 3B/2(B 为结构宽度)。  相似文献   
155.
陡坡带构造演化史研究对断陷湖盆具有重要意义,平衡剖面技术在面积(体积)守恒的基础上为恢复构造演化史提供了一种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通过对东濮凹陷兰聊陡坡带进行平衡剖面法构造演化史恢复,再现了兰聊断层的活动规律及其对东濮断陷湖盆发展演化的控制作用,明确了东濮凹陷早第三纪层序地层发育特征、坡折带类型及其对砂砾岩扇体的控制作用,指出了隐蔽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层段和分布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56.
绿色低碳已成为“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的鲜明底色,厘清绿色发展理念下企业的资源配置策略并适时引导纠偏,对于更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聚焦企业资本的跨区域流动,从异地投资的视角考察环境规制如何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策略。首先,文中基于理论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影响企业异地投资的作用机制;其次,以2004—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伴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企业的异地投资规模显著提升。②作用机理检验显示,生产成本、技术创新水平、资产质量和市场竞争效率是环境规制影响企业异地投资的重要机制。具体而言,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是环境规制推动企业异地投资的重要原因,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以及企业资产质量和市场机制的改善能在一定程度上消减环境规制对异地投资的影响。③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影响在非高新技术企业、高污染行业、低活力市场和中西部地区中更为明显。该研究从资本跨区域流动的视角揭示了环境规制下企业的资源配置策略,为进一步完善环境规制的政策框架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内化了企业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成本,受制于生产成本增加和创新能力束缚,具有逐利特质的企业更多表现为逃离管制的“逐底竞争”行为。因此,政府部门应创新环境规制的政策工具箱,将疏堵结合作为重点,降低企业技术创新和更迭设备所面临的成本和不确定性,为企业的工艺改造和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积极的政策支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7.
GM(1,1)模型群在黄河水质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灰色预测对统计数据较少问题可以进行预测,一般3-4个数据就可以建模,由于建模序列长短不同,会得到不同的预测方程,即对实际问题发展趋势某种程度的把握.实际预测时若能将不同的预测结果综合考虑进去,效果更佳.介绍了GM(1,1)模型建立的方法与步骤,并依据黄河潼关断面过去10年(1996-2005年)水质状况,利用GM(1,1)模型群预测了未来7年(2006-2012年)的水质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8.
针对当前地铁十字换乘车站缺少火灾场景系统性分析和评估的问题,釆用1∶10的地铁多线换乘车站火灾实验模型,进行十字换乘车站的火灾场景设计和对应全尺寸火源热释放率0.91~2.60 MW的火灾实验,研究十字换乘车站内站厅及站台危险位置发生火灾时的优化排烟方案。结果表明:站厅一端火灾时,站厅排烟可确保中部换乘通道和站厅另一端楼梯及出口在起火6 min内不受烟气影响;站厅中部火灾时,采用站厅排烟能保障站厅两端楼梯及出口作为疏散通道的安全性。地下2层站台或地下3层站台一端楼梯口发生火灾时,采用站台排烟与站厅送风联动的模式可控制烟气在站台内的扩散范围,确保站台未起火楼梯和站厅层在起火6 min内能够作为安全疏散通道;仅采用站台排烟可以控制烟气在站台内水平方向的扩散,但在火源功率较大时烟气会通过换乘通道和楼梯进入站厅。通过模型实验验证十字换乘车站中采用站厅站台联合通风模式的有效性,并提出多种火源功率、通风模式下的烟气扩散范围和规律,为十字换乘车站的烟气控制模式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9.
Lins, Harry F. and Timothy A. Cohn, 2011. Stationarity: Wanted Dead or Aliv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JAWRA) 47(3):475‐480. DOI: 10.1111/j.1752‐1688.2011.00542.x Abstract: Align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with natural process behavior would appear, on its face, to be a prudent and reasonable course of action. However, if we do not understand the long‐term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limatic processes, how does one find the prudent and reasonable course needed for water management? We consider this question in light of three aspects of existing and unresolved issues affecting hydroclimatic variability and statistical inference: Hurst‐Kolmogorov phenomena; the complications long‐term persistence introduces with respect to statistic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dependence of process understanding on arbitrary sampling choices. These problems are not easily addressed. In such circumstances, humility may be more important than physics; a simple model with well‐understood flaws may be preferable to a sophisticated model whose correspondence to reality is uncertain.  相似文献   
160.
某化肥厂水处理装置采用混合离子交换器生产精制水,针对现存的阴阳双层离子交换树脂交叉污染问题,在不改变设备结构及工艺的前提下,采用三层混床技术将阴阳离子树脂彻底分离,有效消除了交叉污染问题,再生次数减少,混床运行周期平均延长到10d,周期制水量由原来的3.02×104 m3提高到4.32×104 m3;再生酸碱消耗量、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都得到了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