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1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安全科学   172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278篇
综合类   515篇
基础理论   217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76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132篇
灾害及防治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中国台湾地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会自2001年成立以来,不断完善管理架构和管理体系,发布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行政规则和公告,有效运行污染整治基金的财务筹措和使用等经济管理机制。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预防、监测、调查、评估等管理工作,为污染场地的识别和筛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污染场地的整治工作,采用标准和风险评估相结合的验收方式,推行场地可持续利用的绿色修复技术。重点研究台湾地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工作的管理政策、模式和措施,总结相关经验,为中国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2.
构建具有不同蚯蚓和植物配置的4个单级蚯蚓生态滤池,依次编号为A(无蚯蚓无植物)、B(有蚯蚓无植物)、C(有蚯蚓栽种芦苇)和D(有蚯蚓栽种水生鸢尾)。通过比较4个滤池在6个月实验期间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的去除效率,系统分析蚯蚓和植物对滤池去除污染物的影响。实验分2个阶段进行:5月上旬至9月上旬,滤池进水碳氮比恒定为6;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滤池每周进水碳氮比交替为3、6、9。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对滤池去除COD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作用强度显著受到进水碳氮比的影响。植物的存在与种类对滤池去除COD效率没有显著影响。蚯蚓和植物对滤池的TN去除效率都没有显著影响。滤池进水的碳氮比是显著影响滤池去除TN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3.
通过建立香根草人工湿地系统,研究该系统对生活污水的COD、TP、TN的处理效果以及系统的耐污性。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h的条件下,COD、TP、TN的去除率分别为63.5%、88.3%、72.4%。研究表明,香根草人工湿地系统对城镇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且系统在该试验条件下耐污性良好。  相似文献   
94.
电解铝西部转移是大势所趋,再生有色金属的西部转移是目前行业内探讨的热门话题。但西部并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条件和基础。西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更多的是依赖内生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5.
在对水泥生产线篦冷机尾气除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电除尘改袋式除尘的必要性,可有效控制新型干法窑烟尘和粉尘的排放浓度;针对具体案例的使用结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6.
Wrinn KM  Evans SC  Rypstra AL 《Chemosphere》2012,87(4):390-396
Animals use chemical cues for signaling between species. However, anthropogenic chemicals might interrupt this natural chemical information flow, with potential impacts on predator-prey interactions. Our goal was to explore how Buccaneer® Plus, a common herbicide similar to Round-up® (active ingredient glyphosate), affecte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intraguild predators. The wolf spider Pardosa milvina (Hentz, 1844) is numerically dominant in agricultural systems across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and often falls prey to or competes with the larger wolf spider, Hogna helluo (Walckenaer, 1837) and/or the carabid beetle, Scarites quadriceps (Chaudoir, 1843). We tested the effects of chemical cues from these intraguild predators and exposure to herbicide on the activity, emigration, and survival of P. milvina using a full-factorial laboratory experiment. Both predator cues and herbicide led to a decrease in movement by P. milvina. However, although H. helluo cues alone decreased movement, S. quadriceps cues only decreased movement when combined with herbicid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edation risk and herbicide application likely interact in complex ways to affect the movement of a major arthropod predator in agricultural systems, and thus may have complex effects on the food web.  相似文献   
97.
Convenient to apply and 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software CORAL (http://www.insilico.eu/CORAL) has been used to build up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QSAR) for prediction of cytotoxicity of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to bacteria Escherichia coli (minus logarithm of concentration for 50% effect pEC50). In this study six random splits of the data into the training and test set were examine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CORAL provides a reliable tool that could be used to build up a QSAR of the pEC50.  相似文献   
98.
99.
曝气和pH对城市污染河道底泥氮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宽  刘波  王国祥  杜旭  凌芬  周锋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0):3553-3558
以城市重污染河道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不同曝气方式(水曝气和泥曝气)、上覆水初始pH(自然状态pH=7和pH=11)对城市污染河道底泥氮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曝气+pH11方式对城市重污染河道上覆水、间隙水中总氮去除率分别为70.03%和44.66%;泥曝气+pH7方式对上覆水、间隙水、底泥中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4.31%、84.07%和68.29%;底泥pH与上覆水总氮浓度呈正相关(p<0.05);泥曝气+pH11方式使底泥含水率、烧失率明显升高,继而影响各形态氮在泥水系统中的赋存,其中底泥吸附态氨氮含量与底泥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间隙水可溶态氨氮浓度与底泥烧失率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0.
环境健康价值评估中的年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健康价值评估研究中,统计寿命价值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证研究焦点之一,也是重要的学术问题。长久以来,环境政策效益评估中是否应该赋予老年人较低的统计寿命价值一直存在广泛争议,且尚未得到一致性结论。通过设计选择实验,对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的健康效益进行了抽样调查,并采用MNL模型对北京市约500个居民的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估算了不同年龄人群对健康风险减少的支付意愿,针对中国人群中统计寿命价值和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探讨。结果表明:一方面,在总体样本中设置年龄虚拟变量,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变量系数的符号均显著为负,即年龄因素对减少空气污染带来的死亡风险降低的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年龄越大支付意愿相对越小;另一方面,不同年龄人群分组样本结果显示,统计寿命价值与年龄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统计寿命价值在中国存在"老年折扣"现象。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环境政策的健康效益分析中如何考虑年龄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