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72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31篇
综合类   444篇
基础理论   152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92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结构—行为—绩效”框架下农地整理的管护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农地整理建后管护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开发了农民满意度绩效量表,引入新制度经济学领域"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构建农地整理建后管护的"组织结构—管护行为—管护绩效"的分析框架。以湖北省赤壁市黄盖湖农场和嘉鱼县潘家湾镇为研究区域开展实证研究,通过比率标度法和熵权法生成绩效测度的组合权重并得到满意度绩效,运用调查数据检验建后管护的组织结构和管护行为对管护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组织结构的工作职能、成长机制以及管护行为中的集体行为和个体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受访农民对农地整理的管护绩效评价接近于"一般",企业管护模式下黄盖湖农场和集体管护模式下潘家湾镇的管护绩效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表征管护组织持续发展状态、内部结构完善程度的组织结构类变量以及表征管护资金投入、受益农民群体参与程度的管护行为类变量是显著影响管护绩效的解释变量;黄盖湖农场企业化经营的组织结构、潘家湾镇的综合治理改革以及受到县级财政专项支持等外部要素是造成农地整理管护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验证了农地整理建后管护SCP分析框架的有效性,为提升农地整理管护绩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The issu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ies in England has recently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his is because many of the poorest areas in the country are rural, often of high environmental quality, but suffering from high unemployment and a lack of services and facilities. The rapid decline in agricultural incomes and in-migration of affluent urban workers since 1990 has exacerbated economic inequality in such areas. A number of factors have the potential to drive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is paper applies, and considers, the feasibility of a method from the USA for combining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a regional growth model to examine the hypothesis that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in England. The model output suggests that, although environmental quality does play a role in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in England there are other, more important, factors driving development. These include business and 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the degree and opportunities for commuting and underlying employment prospects. The robustnes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method for combining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spatial interrelatedness of Local Authority Districts in England, and conclusions are drawn about areas for refin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ethod.
J. R. ParkEmail:
  相似文献   
63.
高效菌藻塘系统对农村污水中磷的强化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高效菌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除磷效果及其强化措施。高效菌藻塘和水生生物塘HRT分别为8 d和4 d,进水总磷浓度为1.7~17.1 mg/L,出水总磷浓度全年平均值为3.33 mg/L,高效菌藻塘系统的除磷能力欠佳。通过降低水生生物塘内水深、采用废弃石膏作为填料构建了新型复合水生生物塘,HRT=1.6 d条件下,复合水生生物塘出水总磷可保持在1 mg/L以下,可达到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4.
探讨了建国后山东城乡人口布局的历史演变特征,分析了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对城乡人口空间布局的影响,对城乡人口年龄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素质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建国以后山东城乡人口布局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城乡人口布局演变加快,说明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城乡人口布局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5.
基于“反规划”视角的乡村旅游规划新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反规划"思想,针对传统规划方法给乡村旅游带来的不利影响,强调"反规划"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与传统规划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前乡村旅游规划中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探析了"反规划"思想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运用,建立乡村旅游"反规划"发展模式为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文章介绍了上海郊区沼气开发利用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上海沼气发展萎缩的原因,指出上海在节能减排的大形势、寻找合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出路和解决小型禽畜养殖场的环境问题等压力下,对郊区的沼气发展产生了新的需求。而以小型养殖场为中心、吸纳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的小型沼气系统则是上海郊区未来沼气发展的方向,也是新农村环境整治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67.
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介绍了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就治理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8.
我国典型村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典型村庄,基于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方法,对典型村庄2014年农村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典型村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达标比例为82.0%,超标村庄多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差,总体水质达标比例为67.1%,地表水和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分别为89.8%和52.6%;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欠佳,Ⅰ~Ⅲ类水质断面占72.7%,饮用水水源地和地表水水质各地区均存在超标村庄;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较为突出,出现监测项目超标情况村庄占20.6%,土壤超标村庄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北、华中和华南等地区;农村生态质量状况相对较好,"较差"和"差"的县域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和华中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69.
应用化学法及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Z市农村不同类型饮用水与癌症相关的有机污染物,对污染物的剂量与癌症标化死亡率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该市河水、池塘水、浅井水中部分样品的CODMn、BOD5和NH3-N指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微生物指标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出NH3-N及NO3-N、NO2-N合成致癌物NAD的2类前体物及NDMA等直接致癌物。Z市农村河水、池塘水、浅井水主要受生活排污和农业生产污染,不宜作生活饮用水。不同类型饮用水有机污染物丰水期高于枯水期(P值均小于0.05)。癌症标化死亡率与不同类型饮用水有机污染浓度呈等级正相关(P值均小于0.05),与NO2-N、NDMA、NDEA含量呈剂量-效应关系。直接饮用污染的地表水是造成该市农村癌症高发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0.
ABSTRACT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a prerequisite for reaching different parts of a society is to find out how these publics experience and interpret science. Since rural South African publics are perceived to exhibit a large cultural distance to science, the present exploratory study aimed to know in more detail how rural South Africans perceive and understand science in their local and social contexts. Theoretical notions on cultural distance and th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of segmentation studies were consider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rural South Africans were carried out in four towns (n?=?52) that differ with respect to having a large scientific installation in their vicinity, or not. Sensitively comparing local and social contexts helped identifying three different publics who differed regarding their perceptions of science; however, the large scientific installations only made a difference in perceptions for those publics who were generally less exposed to and less knowledgeable about sc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