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334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70篇
综合类   696篇
基础理论   45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1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222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氮营养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批量培养试验比较研究了氮限制条件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uosa)和斜生栅藻(Scendesmus obliquus)对氮的生长反应,并应用Monod方程计算了2种藻的营养动力学参数(μmax和Ks). 结果表明,ρ(氮)为0~2.00 mg/L时铜绿微囊藻比增长率快速增长;ρ(氮)为0~4.00 mg/L时斜生栅藻比增长率快速增长. 铜绿微囊藻的最大比增长率(μmax)为0.23 d-1,半饱和常数(Ks)为0.14 mg/L;斜生栅藻的μmax为0.41 d-1,Ks为0.24 mg/L. 根据生长动力学参数可以预测,当氮缺乏时,铜绿微囊藻容易形成优势,当氮丰富时,斜生栅藻容易形成优势.   相似文献   
992.
山东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检验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反映的是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呈现倒U型的曲线关系.在对二次函数、三次函数以及对数函数等3种模型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山东省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结果表明: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烟尘排放量比较符合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转折点分别为人均GDP 5 029和1 881元,发生的年代分别为1994—1995年和1990—1991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仍处于上升阶段,曲线的转折点还未达到.政策分析表明,建立官员环境保护考核机制,不仅与环境保护投资的增加存在时间上的一致性,而且在污染物排放防治上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The simplicity of many bioeconomic models has been criticised several times, due to their lack of realism resulting from a deterministic nature and a single-species focus. In this context it was interesting to test the financial sensitivity of bioeconomic modelling against fairly well documented ecological effects in mixed forests. For this purpose our study linked existing results of ecological research with bioeconomic modelling. The presente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could not only show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ecological effects in bioeconomic models; it in fact enabled prioritising ecological research from a financial point of view.In a first step,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the tree species mixture on forest stand resistance, productivity and timber quality was derived from existing studies. In a second step, the available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for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L.] Karst.) and European beech (Fagus sylvatica L.), simulated under site conditions and risks typical of southern Germany, were extended by the mentioned ecological effects and then evaluated from a financial perspective.The results showed a clear influence of all tested ecological effects on the financial indicators, financial risk and return. While testing each ecological effect separately, an increased resistance against wind, snow and insect attacks ha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financial risk and return. It over-proportionally enhanced the financial return while simultaneously the financial risk was reduced. In contrast, a degraded timber quality could eliminate the positive effect of risk compensation in mixed forests almost completely. The least influence on the financial indicators finally showed a changed volume growth in mixed forests.A combination of the separately tested ecological effects (increased resistance, changed volume growth and decreased timber quality), between both tree species, underlined the dominating importance of the stand resistance. The integration of ecological effects, induced by interdependent tree species, in our bioeconomic model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lower financial risk than ignoring these effects. Moreover, the financial return of mixed stand variants with a proportion of Norway spruce greater than 60% even exceeded that of the most profitable pure stand.In conclusion this paper clearly confirmed that ignoring ecological effects in bioeconomic models could lead to seriously biased financial results. While a changed volume growth proved rather to be of minor importance for European beech/Norway spruce stands, tree resistance and timber quality may change the financial results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994.
浙江为酸雨危害严重地区之一,而植物在酸雨胁迫下的生长和生理变化情况可以衡量其对酸雨的耐受能力,亦可作为植被引种、经营和管理的参考依据.采用盆栽法,研究了在不同季节不同强度酸雨胁迫下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 Hemsl.的生理生态特性,设置了3个酸雨处理:重度酸雨处理(pH2.5)、中度酸雨处理(pH4.0)和酸雨对照处理(pH5.6).研究结果表明:①酸雨、季节以及酸雨和季节的交互效应对黑壳楠的株高、地径和叶绿素相对含量没有显著影响.②黑壳楠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AQE)、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对酸雨胁迫敏感,而季节并未显著影响到植物的光合特性.③酸雨胁迫显著影响黑壳楠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季节对黑壳楠的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影响显著.酸雨和季节的交互效应极显著影响到植物的胞间CO2(Ci)浓度和蒸腾速率(Tr).研究表明夏季黑石楠受酸雨胁迫的影响比秋季严重.重度酸雨胁迫严重影响到黑壳楠的生理生长,在酸雨危害严重地区如浙江不适宜大量种植黑壳楠.  相似文献   
995.
广州城市绿地土壤特征及其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广州城市绿地土壤的特征,并探讨其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广州城市绿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其中公园和大学校园树林土壤的理化性质虽有一定改变,但仍接近自然土壤的状况;行道树的土壤则过于紧实,且pH值太高,而有机质及氮、磷含量较低。这些土壤问题会对行道树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文中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996.
二甲戊乐灵降解细菌HB-7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富集培养方法 ,从环境中获得菌株HB 7,初步鉴定属于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实验结果表明 ,培养条件会影响HB 7的生长和降解二甲戊乐灵的效率 ,少量的蔗糖能促进菌体生长和降解 ;在pH为 6~ 9的范围内菌体生长量大、降解率高 ;二甲戊乐灵浓度的提高抑制了菌株的生长和降解 ,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提高农药去除量 ;HB 7降解二甲戊乐灵的最佳培养温度是 30℃左右 .研究结果还表明菌株HB 7含有一个质粒 ,该质粒能产生降解二甲戊乐灵的酶系统 .  相似文献   
997.
三峡库区流域藻类生长与营养盐吸收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根据三峡库区流域的实测数据和描述富营养污染流域中水华暴发强非线性耦合动力学模型中的控制函数,研究了缓流态水体环境中藻类生长的内在机制,并以长江三峡流域优势藻类,即绿藻的生长为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藻类生长对N、P的吸收与水体中N、P浓度之间存在的强相互作用;藻类对营养物的吸收率ωi与水体中营养物浓度cx的比值(ωi/cx)不仅反映出三峡水域中藻类浓度对藻类吸收营养物程度的影响,而且在藻类生长与吸收各种营养成分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内陆和近海水体中的一种典型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显著上升,但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不明确。本研究选取7种海洋微藻为实验材料,包括1种甲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2种定鞭藻(小普林藻Prymesium parvum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2种硅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以及1种隐藻(红胞藻Rhodomonus salina)和1种绿藻(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sp.),设置5个DBP暴露浓度(5、10、20、50、100μg·L-1),研究其对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并探索DBP暴露对微藻抗氧化系统和光合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暴露组中,球形棕囊藻、小普林藻、东海原甲藻、红胞藻、海洋小球藻生长速率显著增加;5~20μg·L-1的DBP暴露下中肋骨条藻不受影响,50、100μg·L-1下受到抑制;所有DBP暴露组对三角褐指藻没有显著影响。在50μg·L-1DBP暴露下,随着时间的延长,球形棕囊藻的SOD、CAT、MDA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第7天藻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3%、10%、48%,球形棕囊藻光系统II(PSII)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0)、光合性能指数PI分别增加了4.8%、16%、69%。研究发现DBP对海洋微藻的影响具有种间差异性,能够显著促进有害赤潮藻球形棕囊藻的生长,近岸水体DBP含量的增加可能改变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进而增加有害藻华暴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9.
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植被定植更新困难,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具有增强植物养分吸收能力和抵抗逆境胁迫能力。研究喀斯特生境下植物与AMF共生效果,选择优势菌种促进喀斯特植被恢复,对于提高植物定植成活率具有重要作用。以豆科植物任豆(Zenia insignis)幼苗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选取喀斯特优势菌种-摩西球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2种菌根真菌混合菌剂进行接种,培养180 d,研究贫瘠喀斯特土壤生境和养分较高的滇柏林下土壤生境下AMF对任豆生长影响。结果表明: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和混合接种均能侵染任豆根系,幼嫩根系更易侵染,木质化根系侵染率下降。接种摩西球囊霉,贫瘠喀斯特土壤生境下,株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提高68.92%、56.18%、83.90%、42.20%和67.34%;养分较高的滇柏林下喀斯特土壤生境下,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提高48.05%、6.77%、7.92%和8.89%;根内球囊霉处理接种效应低于摩西球囊霉和混合接种处理,对生物量增长为负效应,混合接种处理接种效应介于单接种之间,摩西球囊霉接种效果优于根内球囊霉和混合接种。摩西球囊霉在贫瘠喀斯特土壤生境下发挥的促生效应优于养分较高的喀斯特土壤,可作为喀斯特侵蚀区植被恢复菌根真菌干扰途径的优势菌种,混合接种作为接种剂具有单接种兼容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区域一体化能通过促进要素流动、结构升级以及加强区域合作进而实现增长效率的提升。研究首先利用超效率DEA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4年经济增长的总体效率水平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长江经济带10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效率、技术效率以及技术变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经济增长总效率中,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效率在2008年之后呈波动中下降趋势,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效率最高,黔中城市群效率最低;2长三角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在波动上升,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大于技术效率,而成渝、滇中和黔中等三个西部城市群则相反,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效率的贡献高于技术进步;3总体来看,区域一体化对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中的技术进步影响显著,而对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效率影响不明显。此外,区域一体化存在影响经济增长效率的区域差异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显著促进技术效率变动以及技术变动,但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明显,而成渝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进步,其他城市群则对效率值的影响均不显著。研究最后提出了促进区域一体化以提高地区经济增长效率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经济密度;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推进市场化改革等。并结合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差异,针对性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