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0篇
  免费   692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796篇
综合类   1928篇
基础理论   596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127篇
社会与环境   756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5年   42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9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传统工艺的塑料生产不仅依赖石油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同时给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近年来生物基聚合物(聚(3-羟基-3-戊酸酯)-PHBV,聚乳酸-PLA)日渐成为传统石油基塑料的替代产品.本文采用呼吸测试手段,旨在揭示均质复合材料在不同环境介质(土壤、熟化堆肥、水体)条件下及有机添加剂(木质素),无机添加剂(蒙脱石)和天然有机物链增长剂(Joncryl)作用下的生物降解特征.结果表明:当链增长剂Joncryl添加量为5%时,对所有介质PHBV和PLA复合材料产生显著抑制作用.Joncryl添加量为0.2%时,未对所测样品的生物降解行为产生干扰作用.在熟化堆肥介质中,PLA复合材料比PHBV基质混合物的生物降解速率明显降低.有机木质纤维添加剂(榛子壳粉末)单独在聚合物中添加或者和链增长剂Joncryl以及非有机添加剂(Dellite72T)共同作用下都可促进PLA聚合物中各组分的相容连接性.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添加剂在不同介质中以二元或三元添加的方式对生物降解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该研究将为新型材料使用后的生物降解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研究新进展与方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土地资源的短缺、质量退化与低效利用.已成为影响沿海发达地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决策所面临的现实难题。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人地矛盾激化和经济快速转型背景下特殊的人文生态脆弱区,受到了包括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学者的密切关注,尤其是近10多年来在沿海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以土地科学研究新方向和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为基本背景.从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转换格局、驱动力因素辨识与驱动机制、土地利用转换的效应、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以及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与调控等方面,对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研究进行了初步梳理和评述,并指出今后应重视深化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研究的9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43.
退化土地评价及其生态重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分析了退化土地评价研究的历史和方法,总结了退化土地的主要类型、分布和形成机理,最后概述了退化土地重建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4.
中间覆盖层对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有机物降解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3组模拟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R1、R2和R3,其中R1反应器无中间覆盖层,R2和R3反应器分别以矿化垃圾+重质碳酸钙、矿化垃圾+天然沸石为中间覆盖层,以研究不同中间覆盖层对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有机物降解的作用. 结果表明:以矿化垃圾+重质碳酸钙、矿化垃圾+天然沸石为中间覆盖层时,均能维持反应器中良好的内环境,可促进垃圾和渗滤液中有机物的降解. R1、R2和R3反应器中垃圾的w(VS)(VS为挥发性固体))分别比初始值下降了69.81%、75.06%、73.86%,w(BDM)(BDM为生物可降解组分)分别下降了66.87%、82.86%、75.38%,w(纤维素)分别下降了67.96%、75.41%、72.90%;R1、R2和R3反应器中垃圾渗滤液的ρ(CODCr)比最大值分别降低了25.45%、29.72%、23.01%,ρ(BOD5)分别降低了39.28%、45.66%、46.74%. 表明矿化垃圾+重质碳酸钙为中间覆盖层时,既能接种可降解有机物的微生物,又能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碱度,因此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5.
人类活动对流域旱涝事件具有决定性影响,已经成为国内外热点研究问题之一。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人类活动对流域旱涝事件影响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含量上升,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导致流域极端水文过程时空格局改变。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将影响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水循环过程,削弱流域防洪抗旱能力;水利工程的修建将增大流域储水状况,有效应对流域旱涝事件,但同时存在加剧流域旱涝事件的风险。此外,论文还概述了人类活动对流域旱涝事件影响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硅肥影响土壤中生物有效态镉(Cd)和砷(As)的主要因素,选择不同性质的3种碱性硅肥[Na2SiO3、 CaSiO3与ASSF (pH 9~11)]和一种弱酸偏中性可溶硅肥(NSSF,pH 5~6)并通过添加不同用量硅肥(25~800 mg·kg-1,以Si计)开展室内土盆试验,淹水共育21 d后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同时利用薄膜扩散梯度(DGT)提取土壤生物有效态Cd和As.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硅肥施用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差异显著,具体来说:3种碱性硅肥均显著提升土壤pH值(P<0.05),其中Na2SiO3提升土壤pH能力最强;而NSSF的施用则显著降低土壤pH值但提升了土壤Eh值(P<0.05),每单位质量(mg) Si添加量的NSSF可使土壤pH下降0.001 7个单位;在Si添加量达到400 mg·kg-1后,3种碱性硅肥和NSSF土壤pH和Eh变化都趋于平缓. 4种不同性质硅肥提升土壤有效硅含量能...  相似文献   
47.
海南省旅游地评价及其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旅游地资源评价和开发研究,是进行旅游开发宏观决策,确定对应的旅游活动类型和接待规模,指导旅游市场开发与景区、景点设计时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本文以海南省为例,对旅游地资源的评价制图和旅游开发用地预测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8.
城市化过程中日益严峻的土壤污染已成为制约城市土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而有机物已成为土壤中重要的污染物. 在我国目前缺乏相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背景下,选择某区域土地置换开发为案例,尝试采用人体健康影响度评价法,对城市土地置换中土壤有机污染物可能给未来入住人群健康带来的潜在危害进行了分析与定量评价,识别出该区域土壤有机污染物以2,4-二硝基酚、五氯酚以及PAHs为主. 需要指出的是,参与评价的有机污染物仅为被检出有机污染物总量的一部分,因此评价结果中的健康影响度可能较实际数值偏低. 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深入进行,在城市土地置换过程中应逐步加强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    相似文献   
49.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随着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和人们对环境破坏和资源利用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渐形成的.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可持续性,本文应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1980、2005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参照谢高地等制定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当量因子和新疆布尔津县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确定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进行了估算和比较.结果表明,林地和草地是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25年间土地利用总体上发生了明显变化,林地面积在减少,革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略有增加;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80年的37.289亿元减少至2005年的36.351亿元,有林地和离覆盖度草地的减少是服务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主要由林地、草地和水域提供的维持生物多样性、水文调节、气候调节、保持土壤等单项功能服务价值均呈现不同程度地减少,说明保护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已受到影响,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趋向退化.  相似文献   
50.
中原城市群区域碳储量的时空变化和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有效评估中原城市群碳储量,运用灰色预测模型获取动态碳密度数据,结合Dyna-CLUE模型和InVEST模型,动态评估2005~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下不同情景的碳储量演变特征,以及城市发展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20年中原城市群碳储量分别为1689.59×106t、2035.36×106t、2066.34×106t和2093.05×106t,呈现持续增加趋势;2030年经济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分别为2162.45×106t、2179.39×106t和2174.28×106t,经济发展情景下碳储量最低,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最高.碳储量变化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的下降导致其碳储量减少约250×106t,林地面积的扩张导致其碳储量增加约103.4×106t,建设用地的扩张导致其碳储量增加约87.77×106t;耕地和草地面积与总碳储量呈较弱的负相关关系,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与总碳储量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2005~2030年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的碳储量分别为11.38×106t~214.24×106t,碳储量的变化反映出城市土地碳排放在2030年之前已经达到峰值,且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情景可能更适合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