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opographic variability on grid-based empirical estimation of soil erosion and sediment transport with raste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An origin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of 10 m resolution for a case watershed is resampled to six realizations of greater grid sizes for a comparative examination. Th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and a distance-based sediment delivery equation are applied to the watershed to calculate soil loss from each cell and total sediment transport to stream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election of the DEM gird size has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he soil loss estimation with the empirical models. The estimate of total soil loss from the watershed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DEM cell size as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is reduced by the cell aggregation. The empirical modeling approach is a useful tool for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soil erosion, provided that spatial variability can be adequately represented by applied DEMs. However, discretion is suggested for its applications to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soil loss concerning the sensitivity to the grid size selection.  相似文献   
302.
可视化灾害数字仿真重构理论研究,不仅可以实现对灾害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集成管理和时空分析,而且为灾害的防治、应急管理和工程论证等提供可靠的依据,是解决灾害实验的危险性和不可重复性的最佳途径。本文提出灾害数字仿真模型建立的原则和步骤,抓住灾害数字仿真的核心共性问题,构建灾害数字仿真模型组:构建灾害危险性分析指标体系,运用非确定性概率方法,建立灾害危险性分析概率模型;首次建立灾害波及范围模型,提出灾害波及范围的仿真流程,提出灾害波及范围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对比修正思路;研究了灾害损失形成机制,建立了灾害损失预测模型的框架与数值表达。  相似文献   
303.
Monitoring of Asian dust at two stations in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in northeast China, and Kagoshima, southwest Japan, is discussed. In Changchun, interval records were made with digital and video cameras from 18 March 2003. In Kagoshima, a web camera system to monitor volcanic clouds has been working since December 2000, which also provides data for studies of dust. A heavy dust episode on 11 November 2002, affecting both stations, was detected using 11 and 12 μm channels of NOAA/AVHRR. We observed dust in Changchun on 26 March, 7, 14–16 April, 1–2, 8, 10, 19 May, 8, 23 June, and 12 July in 2003. The observed images corresponded well to NOAA/AVHRR imagery and with 8.6, 11 and 12 μm Terra/MODIS results, although conditions were too cloudy for satellite verification in some cases.  相似文献   
304.
数字旅游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数字旅游是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是经济、旅游与信息科学技术的结合,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数字旅游一般由关键技术、数字化信息和服务对象等部分组成,主要包括旅游管理信息化、旅游产品信息化、旅游营销信息化、旅游服务信息化、旅游灾难处理和恢复信息化、旅游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内容.文章从政策法规等方面探讨了数字旅游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05.
基于GIS的数字化水文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水文模型中,一般只能通过降水、蒸发、下渗、气温的输入模拟流量的变化,流域下垫面因素对径流的影响在径流模型中视为“灰箱”。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引入。把地面空间特性数字化。利用地形图。土壤分布图、土地利用图、土湿等资料模拟下垫面的地质地貌,把河道、流域的土壤植被等地理因素数字化应用到产汇流理论中。“灰箱”变为“白箱”。为流域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306.
锚锭基础抗滑稳定性是桥梁设计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基坑建基面的起伏状况又直接影响着锚锭建基面基岩与混凝土胶结面的抗剪强度参数。因此,本文针对润扬大桥北锚基坑建基面起伏状况的分析,在DTM(digital terrain model)的基础上,选择MapInfo作为GIS的开发平台,利用真实感图形技术实现了北锚基坑建基面的三维可视化效果,并利用MapInfo强大的测量分析和信息统计功能对北锚基坑建基面的起伏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直接以图形形式显示,能够较为客观的反映整个基坑建基面的综合情况,便于政府决策部门和设计施工单位相关人员间的相互交流,为工程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307.
为推进经济的可持续与跨越式发展,配合 “数字江苏” 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 “数字江苏” 中建设防震减灾数字系统势在必行。 本文从防震减灾在可持续与跨越式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防震减灾数字系统的组成、 “数字江苏” 中如何包含防震减灾数字系统、防震减灾数字系统建设进程及展望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8.
浙江省数字流域规划灾害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介绍了系统模块的基本功能、系统属性和空间数据库设计 ,以及自主开发的空间数据库引擎(SpatialDatabaseGuide)的基本概念。对系统中的几个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系统已在浙江省数几十个市县的水利部门得到推广应用 ,为该省“数字流域”规划和灾害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09.
北京时间 2 0 0 11114T 17∶2 6 ,在昆仑山口西发生了 8 1级地震。震中为 36 2°N ,90 9°E。这次地震前徐州地震台体应变仪、水管仪、伸缩仪数字化形变观测记录到了较明显的短临异常信息。本文试对这些异常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10.
随着地震台站数字化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对地震台数字化系统的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数字化观测系统前台机的正常与否是整个数字化的核心,前台机的安全和维护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数字资料的质量和产出。本文针对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地震台的实际情况,归纳和总结了一些方法和见解,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希望对兄弟台站测震数字化系统的维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