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92篇
基础理论   138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尝试利用KMnO4 光氧化C6F6 脱氟,获得较好的脱氟效果.研究表明,溶液的pH 值、激光脉冲次数、KMnO4 的初始浓度、C6F6 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均会影响F-的生成率.酸性条件更有利于KMnO4 光氧化C6F6 脱氟.F-生成率随激光脉冲数的增加而单调上升.受到消光系数的影响, KMnO4 的浓度达到3.0×10-4mol/L 时,脱氟效率达到最佳. pH 值为0.5 的2.0×10-4 mol/L C6F6 与6.0×10-4mol/L KMnO4 的混合溶液在接受脉冲激光照射9000 次后,F-生成率可达1.61mol/mol C6F6.C6F6 的降解与MnO4-受激后产生的Mn(V)过氧复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342.
陶秋英  胡正  王献 《环境化学》2025,44(1):28-40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是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的代表物质,因其生物累积性、环境持久性以及潜在的致癌风险,于2009年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管控名单.随着PFOS的生产和使用受到国际社会的严格限制,6:2氟调聚磺酸/盐(6:2 fluorotelomer sulfonic acid/sulfonate,6:2 FTSA)作为其替代品,在全球范围内分布日益广泛,对生态环境构成了新的威胁,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新型污染物.尽管如此,目前对6:2 FTSA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科学知识体系亟待完善.本文系统性地综述了6:2 FTSA的检测技术、环境分布、生物毒性及其作用机制,以及转化与降解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6:2 FTSA的检测方法、生物毒性机制研究的现状,以及降解工艺的开发与优化.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剖析,揭示了当前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评估6:2 FTSA作为PFOS替代品的合理性提供理论基础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43.
松花江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花江地处寒冷地区,每年冰封期长达5个月之久,其环境污染特征与国内其它大江河有着明显的不同.冰封期有机毒物污染加重是松花江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特征;松花江流域存在着工业企业的点源污染和地表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研究表明,松花江流域的有机毒物污染是以点源污染为主;有机毒物对江水中CODMn的贡献值极小,甚至不产生贡献.江水中CODMn值不能反映出有机毒物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344.
米糠在微波条件下解毒铬渣中六价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铬渣中含有毒性较强的六价铬化合物,其严重污染环境。为探讨米糠解毒铬渣的可行性,以米糠作为解毒铬渣的材料,在微波条件下对铬渣中的六价铬进行解毒实验研究。利用正交实验对铬渣中六价铬的去除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开展单因素实验进一步研究确定了铬渣中六价铬去除的最佳条件,并对解毒后的含铬米糠是否具有危险废物的浸出毒性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当米糠与铬渣质量比为2.5:1,微波作用时间为5min,微波功率为900W时铬渣中六价铬的去除率最大,为72.2%,且解毒后米糠中六价铬的浸出较小,低于国家最高允许浓度标准。  相似文献   
345.
Bi2WO6可见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新型的可见光催化剂Bi2WO6,以活性蓝M-2GE染料废水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催化剂的用量、污染物初始浓度、溶液pH、盐效应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催化剂的投加量为3g·L-1 、pH值中性偏酸性、反应90min),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可达到99%;溶液中盐浓度的增加对降解有抑制作用;催化剂对不同初始浓度活性蓝M-2GE染料的去除过程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催化剂重复使用后催化效果有所下降,但仍然可以保持在90%左右.因此,用水热法合成的催化剂Bi2WO6具有良好的可见光活性.  相似文献   
346.
目的 研究6A01-T5铝合金和304不锈钢异种金属间的缝隙腐蚀行为规律。方法 采用常温常压浸泡腐蚀方法,结合SEM、EDS、XRD和白光干涉检测,对6A01-T5铝合金/304不锈钢缝隙结构在碱性Na 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6A01-T5铝合金/304不锈钢缝隙腐蚀表现为在缝口处产生沿缝口方向的凹陷渠,在缝内,以局部减薄和腐蚀坑为主,并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程度逐渐加重。不同区域腐蚀产物的形貌和成分组成不尽相同,缝外暴露区的腐蚀产物表现为晶体颗粒状,主要成分为Ca CO3和Al(OH)3等铝的腐蚀产物。缝口附近沿缝口方向形成一层有明显界线的腐蚀产物覆盖层,缝隙内部的腐蚀产物相对较少,表现为尺寸相对较小的结块,主要成分为Al(OH)3等铝的腐蚀产物。结论 在6A01-T5铝合金与304不锈钢非电连接情况下,6A01-T5铝合金/304不锈钢缝隙内2种金属分别独立发生缝隙腐蚀,因2种金属在腐蚀过程中争夺O2,使得304不锈钢对6A01-T5铝合金的缝隙腐蚀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47.
在pH值=4.0的条件下,Hg2 ,I-与罗丹明6G(R6G)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由于HgI4(R6G)2分子间存在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而生成[HgI4-(R6G)2]n纳米微粒.在320 nm处产生一灵敏共振散射(即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峰.Hg质量浓度在0.004~0.36 mg·L-1范围内与共振散射光强度呈现出良好线性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本法具有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等特点.用于水样中微量Hg的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48.
Fenton氧化处理爆炸物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摇瓶和玻璃柱试验考察了Fenton氧化处理爆炸物污染土壤中2,4-DNT 、2,6-DNT 以及COD等的去除效果及其最佳参数.当3%H2O2投加量达到26.46mmol、FeSO4和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1:73.56时,2,4-DNT 和2,6-DNT 均可被完全氧化,COD去除率可达到87%.对于2,4-DNT 和2,6-DNT,反应时间只需要2h,但要同时去除其它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则反应时间需要超过8h.土壤直接Fenton氧化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对洗出液进行Fenton氧化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通过反应动力学分析和丙酮抑制试验得出,2,4-DNT 比2,6-DNT 容易氧化.GC-MS分析结果表明,不仅土壤中的2,4-DNT 、2,6-DNT 可被氧化,其它的硝基芳香族有机化合物也可被氧化去除.  相似文献   
349.
为建立一种赤潮藻电致化学发光分子探针检测新技术(electrochemiluminescence-molecular probe,ECL-MP),本课题组根据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检测微量物质的原理及相关文献,自行构建了一台ECL检测装置,并对其工作性能及最适工作条件进行反复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正常工作,在电压1.0 V,电流1.0 mA,TPrA浓度1.5 mol.L-1及磷酸盐缓冲液pH 7.4的条件下对Ru(bpy)3Cl2.6H2O达到最优检测,检测限为10-11mol.L-1,线性分析范围10-9~10-5mol.L-1,可检测的物质的量范围0.4 pmol~4 nmol,跨越5个数量级.该装置灵敏度高,工作稳定,为建立赤潮藻ECL-MP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50.
王飞祥  袁玲  黄建国 《环境科学》2013,34(6):2350-2354
为了利用水溞趋光性更灵敏地检测水体中的有毒物质,试验以自主选育的、趋光性强的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单克隆为材料,研究了直流电场对水溞趋光性的影响和对重金属Cr6+和Hg2+的响应.结果表明,在直流电场中,随电场强度增大和处理时间延长,隆线溞的趋光性由正变负.其中,不影响趋光性的临界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分别是0.01 mA和5 min.用0.01 mA的直流电场处理隆线溞5 min后,隆线溞对Cr6+或Hg2+的趋光指数检测下限显著降低,Cr6+的检测下限浓度由56μg·L-1(未经电场处理)下降为32μg·L-1(电场处理),Hg2+的检测下限浓度由5.6μg·L-1(未经电场处理)下降为4.2μg·L-1(电场处理).说明适当的直流电场处理隆线溞后,能显著降低水溞趋光指数检测毒物的下限,扩大检测范围,提高监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