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04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257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10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21.
The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ion aimed at evaluation of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blends of poly(-caprolactone) (PCL) with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as the major component are reported. Specimens of the blends, as melt extruded films and/or powders, were submitted to degradation test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cluding full-scale composting, soil burial, bench-scale accelerated aerobic degradation, and exposure to axenic cultures and esterolytic enzymes. Indications have been gained that blending in the melt gives rise to insertion of PCL segments in the PET chain. Copolymers thus attained acted as macromolecular compatibilizers, allowing for a complete miscibility of PCL and PET. The biodegradation detected on the blend samples was, however, well below the values expected from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behavior of individual homopolymers under the sam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presence of PET as the major component in PET/PCL blends apparently reduces the propensity of PCL to be degraded, at least in the investigated composition range. The degradation data collected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dicate that the full-scale composting system is the most efficient among the tested degradation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422.
堆肥化处理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生物修复技术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应用堆肥技术处理有机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堆肥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还指出了堆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3.
混合发酵法降解多氯联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混合发酵法可有效地降解多氯联苯。模拟实验表明,Aroclor 1016和Aroclor 1254在木屑与活性污泥或餐厅残渣的混合物中,经七周发酵均有一定程度的降解,最高可达60%。  相似文献   
424.
有机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生长适应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叶滨恭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56-58,67
研究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变化以及堆肥中各种中温微生物的最优生长条件。真菌在高温期是优势菌群,细菌在腐熟期是优势菌群,且经过堆肥发酵后,微生物的种群趋于单一;中温细菌、放线菌、真菌分别在pH为7,8,5的环境下,在C/N为50,30,10的环境下,在2%~5%的NaCl浓度下生长最好;且中温细菌能改变酸性环境,使之适应细菌的生长。中温真菌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中温放线菌具有很强的耐盐性,可在含15%的NaCl溶液中生长。  相似文献   
425.
污水厂污泥堆肥前后养分及重金属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污泥、稻草、木屑为材料,研究了堆肥及添加粉煤灰、磷肥、石灰等添加剂对污泥堆肥中养分全氯、全磷、全钾和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经堆制后全氮含量降低,全磷、全钾含量增加,而加磷肥则具有较好的保氮效果;对于重金属,经堆肥后其活性均有所降低,加入石灰提高了污泥的pH使重金属元素向无机态转化,钝化重金属的活性;酸浸出实验中,样品锌、镉、铬的浸出率受pH的影响较大,而铜和铅受pH值的影响小.由此可见,堆肥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活性并保持养分,从而达到农业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6.
底物含氮量对厨余堆肥氮素转化及其损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静态好氧工艺研究了含氮量分别为32.4 g·kg-1、45.3 g·kg-1和58.2g·kg-1的厨余垃圾(N0、N1、N2)与木屑混合堆制时,堆肥过程中不同形态氮的转化及其氮损失规律.结果表明,堆肥中堆体全氮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部分有机氮转化为铵氮导致堆体pH升高,在通风和高温的联合作用下,NH3挥发出堆体造成一定的氮损失.随着底物含氮量的增加,NH3挥发速率和氮损失率均呈上升趋势.堆肥结束时N0、N1、N2的堆体全氮含量分别下降了16.4%、26.3%和21.7%,NH3累计挥发量分别为7.0 g·kg-1、9.8 g·kg-1和29.4 g·kg-1,堆肥氮损失率分别为35.0%、49.9%和53.0%.NH3挥发主要集中在高温阶段的中后期,是厨余堆肥氮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7.
通过厌氧堆肥试验,对厌氧堆肥产甲烷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厌氧堆肥开始阶段,气体中只有8%的甲烷,二氧化碳产率是甲烷产率的4倍左右;而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产率呈下降趋势,甲烷产率逐渐升高,并于3个月时达到最高值45%;此后二氧化碳及甲烷产率都逐渐降低。对3个月时的垃圾堆肥渗出液取样,提取总DNA,对古细菌片段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分析(RFLP),在60个随机选出的古细菌rDNA克隆子中,可以划分15个不同的谱型。对深入了解产甲烷厌氧微生物过程,加快垃圾稳定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8.
通气静态仓式污泥好氧堆肥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污泥、回流堆肥和木片按体积比为 1∶1∶1和 1∶1∶1 6的比例混合 ,采用通气静态仓进行高温好氧堆肥 ,在堆体温度顺利上升至 5 5℃ ,并保持 3d以上的条件下 ,堆肥产品的卫生学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堆肥过程中的含水率和有机质VS含量显著减少 ,至堆肥结束时分别为 2 1 1%、43 3%和 32 4%、2 9 8% ;而NO-3 含量明显提高 ,分别从初始时的 32 1mg/kg和 345mg/kg提高到46 5 8mg/kg和3 6 87mg/kg ,可作为本系统污泥堆肥腐熟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429.
粪便堆肥化优势菌株初步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粪便模拟堆肥的不同阶段共分离出156株菌种,从脱臭效果,生物活性(耗氧速率),有机物降解率(CODcr去除率)等三方面筛选到7株能快速脱臭,高效降解的优势菌种。经在零肥过程中采样分析,得到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细菌逐渐减少,放线菌逐渐增多,霉菌和醇母菌在堆肥的末期显著减少的结论。  相似文献   
430.
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牛粪和植物种类对石灰性土壤中铁肥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施用改变了土壤中铁(含外源铁)的有效性及其在各形态铁间的分配。从长期的观点来看,牛粪施用能提高土壤铁的有效性,有利于土壤铁有效供给的维持。与花生相比,油莱对土壤铁具有更高的利用和活化能力,种植油菜后,土壤交换态铁被耗竭,而有效铁、氧化锰结合态铁和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铁的含量明显提高。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和铁效率差异性植物间的轮作或间作是增加、维系土壤铁有效性的重要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