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5篇 |
免费 | 217篇 |
国内免费 | 32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93篇 |
废物处理 | 28篇 |
环保管理 | 240篇 |
综合类 | 785篇 |
基础理论 | 180篇 |
污染及防治 | 134篇 |
评价与监测 | 68篇 |
社会与环境 | 128篇 |
灾害及防治 | 1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88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114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91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128篇 |
2006年 | 110篇 |
2005年 | 102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7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3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8篇 |
197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980~2010年浙江某典型河流硝态氮通量对净人类活动氮输入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浙江某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2010年的水质水量和氮源数据及LOADEST模型,估算了逐年河流NO-3-N通量和净人类活动氮输入(NANI),分析了河流NO-3-N通量和NANI的年际演化特征及其动态响应关系,探讨了每年NANI、滞留氮库、自然背景源对河流NO-3-N通量的贡献.结果表明,1980~2010年,河流NO-3-N通量和NANI总体上都呈现出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型变化趋势,均在1998年左右分别达到峰值5.74 kg·(hm2·a)-1和77.5 kg·(hm2·a)-1;过去31 a,河流NO-3-N通量和NANI分别净增加了~42%和~77%.化肥氮和大气氮沉降是NANI的主要来源,分别占了NANI的~48%和~40%.河流NO-3-N通量的年际变化不仅与NAIN(R2=0.27**)和化肥氮输入量(R2=0.32**)显著相关,而且与河流年均流量(R2=0.79**)或降雨量(R2=0.63**)具有更强的相关性,意味着河流NO-3-N的来源除了当年的NAIN,还受滞留氮库的影响.所建立的以NANI和流量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能很好地模拟河流NO-3-N通量变化(R2=0.94**).该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NANI和流量分别降低30%的情况下,河流年均NO-3-N通量将分别减少~21%和~30%;每年的NANI、滞留氮库、自然背景源对河流当年NO-3-N通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3%、~24%、~23%.河流NO-3-N通量长期的年际变化是NANI和水文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由于滞留氮库的影响,与源控制方式相比,增加"汇"景观应该能更加快速地削减河流NO-3-N通量. 相似文献
62.
63.
A/O-化学除磷工艺中DMBR动态膜成膜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动态膜原理,将0.1mm孔径无纺布为膜材的动态膜反应器(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DMBR)应用于A/O-化学除磷工艺之中,在动态膜反应器内完成泥水分离。试验测试了曝气强度、初始膜通量和污泥浓度对动态膜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强度和初始膜通量是影响成膜的关键性参数。当曝气强度≥60m^3/m^2·h或初始膜通量≥70L/m^2·h,2h内均不能形成截留性能良好的动态膜。在VSS/SS较低的污泥系统中,适宜的成膜条件为:曝气强度≤40m^3/m^2·h;初始膜通量≤40L/m^2·h。 相似文献
64.
65.
对动态膜技术中的预涂剂进行了拓展研究,通过聚乙烯醇(PVA)与戊二醛(GA)的乳化交联制备新型预涂剂——PVA微球,分析交联反应机理,并通过PVA微球对产生膜污染主要物质EPS的吸附实验分析其抗污染特性.结果表明,乳化交联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半缩醛反应,PVA胶团的羟基数量实质上没有大量减少,PVA微球仍然保持良好的亲水性能,而且其表面呈现的电负性能够对活性污泥絮体产生静电排斥作用, PVA微球对活性污泥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吸附率稳定且较低,分别为0 .543 mg·g-1和0 .694 mg·g-1,从微观上延缓了膜污染.预涂液中微球的粒径在1 .14 μm左右,其不同浓度的Zeta电位都小于-39 mV,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快速稳定地沉积在多孔底膜的表面和孔道内壁上,试验中采用SEM分析了PVA微球及其在工业滤布内部纤维丝上形成动态膜的表观形貌. 相似文献
66.
欧拉观测的大气扩散参数计算方法探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湍流扩散统计理论,讨论了利用欧拉观测的风速资料求解正态扩散模式中大气扩散参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实现,并以海南洋埔开关区各稳定度大气扩散参数的计算为实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7.
Melina Nisenbaum Gonzalo Hernán Sendr Gastón Alfredo Cerdá Gilbert Marcelo Scagliol Jorge Froilán González Silvia Elena Murialdo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13,25(3):613-625
We report on the biodegradation of pure hydrocarbons and chemotaxis towards these compounds by an isolated chlorophenol degrader,Pseudomonas strain H.The biochemical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16S rDNA sequence identified Pseudomonas strain H as having 99.56% similarity with P.aeruginosa PA01.This strain was able to degrade n-hexadecane,1-undecene,1-nonene,1-decene,1-dodecene and kerosene.It grew in the presence of 1-octene,while this hydrocarbons is toxic to other hydrocarbons degraders.Pseudomonas strain H was also chemotactic towards n-hexadecane,kerosene,1-undecene and 1-dodecene.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Pseudomonas strain H is an attractive candidate for hydrocarbon-containing wastewater bioremediation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s.Since the classical standard techniques for detecting chemotaxis are not efficient at low bacterial concentrations,we demonstrate the use of the dynamic speckle laser method,which is simple and inexpensive,to confirm bacterial chemotaxis at low cell concentrations (less than 105 colony-forming unit per millilitre (CFU/mL)) when hydrocarbons are the attractants. 相似文献
68.
69.
基于SD-CA-GIS的环境累积效应时空分析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环境累积效应分析强调环境变化的时空放大作用,突出环境要素之间的时空交互作用,从而对环境分析方法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文在对传统环境分析方法归纳、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平台,集成系统动力学(SD)和元胞自动机(CA)的优点,建立了能够分析时间累积、空间累积效应的SD-CA-GIS模型.以山西潞安矿区作为研究区域,在分析矿区社会、经济、工程和环境等因子之间时空交互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SD-CA-GlS模型.考虑到矿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殊性,从影响矿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出发,预测和模拟了矿区2006-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累积状况.结果发现,由于煤炭资源开采等人类干扰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在研究时段内,工矿用地、居民用地和交通用地呈现累积性增加,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累积性减少.同时,由于不同阶段人类活动干扰的种类和强度变化,使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扩展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上述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同时考虑时间累积效应和空间累积效应的动态变化,能为环境累积效应的分析和评价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