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2篇
  免费   1184篇
  国内免费   5369篇
安全科学   1748篇
废物处理   280篇
环保管理   819篇
综合类   8540篇
基础理论   1840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339篇
评价与监测   413篇
社会与环境   332篇
灾害及防治   22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400篇
  2022年   564篇
  2021年   623篇
  2020年   621篇
  2019年   632篇
  2018年   509篇
  2017年   466篇
  2016年   539篇
  2015年   625篇
  2014年   535篇
  2013年   973篇
  2012年   974篇
  2011年   1054篇
  2010年   689篇
  2009年   822篇
  2008年   684篇
  2007年   797篇
  2006年   780篇
  2005年   572篇
  2004年   477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61.
HAN阻隔防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合理简化,利用多方气体状态方程,分别建立油品储运容器内可燃混合气体定容爆炸模型和装设阻隔防爆材料的油品储运容器内可燃混合气体爆炸模型,获得了阻隔防爆性能测试装置的燃爆容器抗爆设计限值,以及其在HAN阻隔防爆测试中燃爆容器试爆压力量级的控制下限值,同时,还给出HAN工程应用中容器留空率的计算方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2.
基于GPS与GSM的交通事故自动呼救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GPS的定位功能和GSM的远程无线通讯功能,提出一种以提高交通安全、减少人员伤亡为目的的车辆交通事故自动呼救系统的构建方案,该系统会伴随安全气囊的启动而启动,也可手动启动。车载模块将安全气囊点火信号送入微处理器,通过串行接口驱动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经GSM网络将GPS的定位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并可建立车载模块与监控中心之间的语音通讯,给出车载模块硬件电路实现、软件设计以及控制中心的设计方案,并对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63.
关于行驶中的车辆在交通系统各因素作用下的行驶安全性评价,在现有交通系统四大要素的基础上加入车辆行驶状态,构成"人-车-环境-路-车辆行驶状态"5要素。并对各要素评价指标的选定做了细致的筛选,建立了车辆行驶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人-车-环境-路"因素采用打分的形式确定其参数的分值,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参数权重来构建模型的;"车辆行驶状态"因素则是引入加速度干扰的定义,建立基于道路结构的加速度干扰模型。最后,运用层级分析法建立了总的车辆行驶安全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864.
城市天然气管道风险特征与肯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城市高压天然气管道特点,将适合于城市天然气管道风险分析的肯特评分法加以改进,包括调整评分项目和事故因素权重,使其成为适于城市天然气管道的风险分析法。将改进后的肯特评分法应用于常州21km高压天然气管道的风险评价,得出8个相对高风险管段,其分析结果可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合理分配维护资源的理论依据。工程应用实例证明:改进后的肯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是城市高压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估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65.
建筑火灾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基于安全系统工程思想的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并在该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值。根据有关标准和规范,对各评价指标因子进行等级划分,并设计出建筑火灾风险综合分值评分表,为厘定火灾保险费率提供依据。笔者的研究成果为完善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方法、制定财产保险火灾风险评价标准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6.
在构建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SD)理论和方法,对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关键因素进行动态预测,并通过仿真计算、对比分析安全投入增加对系统安全水平的影响。应用该方法建立的煤矿生产中人的安全行为指标水平模型,以求证安全投入与人的安全行为水平的相关性,为煤矿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亦有助于政府和煤矿企业科学地明确安全投入方向,降低人因事故率,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867.
关于“四沿”化工安全的战略性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基本能浓缩中国化工概貌的江苏省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化工企业为背景,依据其形成和发展及基本概况,结合重大化工事故灾难,以安全与环境相耦合,对"四沿"化工安全进行了战略性思考,试图勾画临水化工本质安全的模型,提出在"四沿"地区构建化工本质安全化科技支撑体系的宏观构架,即建设"江苏省四沿区域化工本质安全和化工事故防范及应急系统"的思路、探索与实践。还提出了立法深化研究和技术标准制定、严格区域规划设计与建设的监督、强化监管执法力度等急需关注的问题。以江苏省"四沿"区域的化工安全为背景所提出的思路与对策,应该对整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临水性化工企业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借鉴意义,对我国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有重大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868.
基于灰预测模型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大跨度预应力砼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悬臂浇筑施工梁段立模标高预测的GM(1,1)模型,并用残差的GM(1,1)模型对其进行修正;同时把该预测模型应用于松原龙华松花江特大桥实际工程;其结果表明梁段立模标高预测精度较高,完全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为同类桥梁的施工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9.
Mixtures of poly-β-(hydroxybutyrate-co-valerate) PHB-V with virgin and post-consume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 were prepared by melt mixing in proportions of 100/0, 90/10, 80/20, 70/30 and 0/100 (wt/wt%). The mixtures were analys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dynamic mechanical thermal analysis (DMTA), melting flow index (MFI), tensile test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biodegradation in simulated soil. The DMTA and DSC curves of post-consumer LDPE suggested that this polymer was a mixture of LDPE and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LDPE). Virgin and post-consumer LDPE had lower MFI than PHB-V, but the blends showed higher index as the content of LDPE increased. The addition of LDPE reduced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Young’s modulus of the mixtures compared with PHB-V. SEM indicated poor interfacial adhesion between PHB-V and LDPE. PHB-V degraded slow and gradually, while both LDPE showed virtually no degrad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studied.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blends depended on their composition and of the type of LDPE. LDPE improved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mixtures.  相似文献   
870.
Improving biodegradability of PVA/starch blends is a reality already documented by a number of works. Admittedly,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roducts (for example, tensile strength) are somewhat worse, but suitable composition optimizing or chemical modifying of starch may eliminate the problem to a large degree. This work is an attempt to find another potential effect influencing biodegradability, that of technological procedure for producing films from these blends on an extruder. The procedure with a so-called pre-extrusion step (two-stage) and dry-blend (single-stage) produced blends of slightest differences in achieved biodegradability (virtually within limits of experimental error) in aerobic (76 vs. 79%) as well as anaerobic breakdown (48 vs. 52%). Conversely, morphological analysis exhibited superior homogeneity of films prepared by the two-stage process; their tensile strength was also hig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