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33篇 |
免费 | 1165篇 |
国内免费 | 85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95篇 |
废物处理 | 62篇 |
环保管理 | 1193篇 |
综合类 | 3840篇 |
基础理论 | 1315篇 |
环境理论 | 9篇 |
污染及防治 | 358篇 |
评价与监测 | 301篇 |
社会与环境 | 699篇 |
灾害及防治 | 1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5篇 |
2023年 | 254篇 |
2022年 | 299篇 |
2021年 | 295篇 |
2020年 | 292篇 |
2019年 | 236篇 |
2018年 | 218篇 |
2017年 | 343篇 |
2016年 | 344篇 |
2015年 | 327篇 |
2014年 | 368篇 |
2013年 | 437篇 |
2012年 | 481篇 |
2011年 | 469篇 |
2010年 | 412篇 |
2009年 | 357篇 |
2008年 | 279篇 |
2007年 | 421篇 |
2006年 | 413篇 |
2005年 | 349篇 |
2004年 | 322篇 |
2003年 | 275篇 |
2002年 | 203篇 |
2001年 | 179篇 |
2000年 | 176篇 |
1999年 | 132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72年 | 3篇 |
197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对淮河淮南段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计算中出现大流量小允许排放量的反常现象进行了讨论,并从河流纳污能力形成机制和排污量计算方程等方面问题的产生原因作了定量剖析,又以淮南市段为实例,对设计流量应如保判别和确定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12.
213.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水问题--以延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生态环境建设也对水文情势产生重要影响,两者密切相关.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同时这一地区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点区域,研究这一地区的水与生态环境建设间的相互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流域--延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水文站监测数据及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长的有关研究,综合分析后认为:①人口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需要更多的水资源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受到直接威胁;②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建成植被减少了河川径流,由于植被蒸腾过度消耗土壤水库中的水分,一些地方出现土壤干层;③水资源的不足不仅限制了进一步的植树种草,而且也对建成植被产生了不利影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小老树",从而使植被的生态环境效益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建设与水的关系,提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14.
生态足迹在城市规划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以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探讨运用生态足迹进行融合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为规划环评较早地介入规划编制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规划编制初期,确定规划的生态底限,农业用地、非农建设用地和水域的面积不低于3 728、1 016和2 019 km2;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现状评价的结果提出耕地是苏州城市发展的限制因子,水资源是优势因子,并估算了规划实施前后苏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后,苏州市的人均生态赤字有加大的趋势,耕地的赤字是最主要的贡献者,草地和能源用地的生态盈亏无变化,林地的生态赤字将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的生态盈余将增加。依据该结果提出了减缓生态赤字的措施以及调整规划的意见:优化城镇发展空间,提高中心城市的容积率,置换出一定面积的生态用地,降低耕地的生态赤字;发展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和水路运输,减少交通能耗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降低能源用地的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215.
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和疾病预防控制药物在水产养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许多环境水体中检测到不同类型的抗生素。环境中抗生素的残留问题也是目前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选择南方某市8个水源地和5个典型水产养殖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方法,调查了32种常用抗生素在水体中的含量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抗生素的来源,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水源地共检出12种抗生素,浓度范围为0.12~44.6 ng·L~(-1),以磺胺甲噁唑含量最高;水产养殖区检出14种抗生素,浓度范围为0.95~716 ng·L~(-1),以氯四环素检出浓度最高。整体上水产养殖区抗生素的浓度高于水源地。抗生素浓度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表明,水产养殖和生活污水排放是水体中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对检出的13种抗生素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单一抗生素而言,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磺胺嘧啶、氯四环素和脱水红霉素的风险商值大于0.01而小于0.1,表现为低风险。总抗生素风险商值加和在大部分水源地大于0.01而小于0.1,表现为低风险;总抗生素风险商值加和在2个水产养殖区大于0.1,表现为中等风险,水产养殖区抗生素的长期生态风险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16.
217.
218.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由制度构成的一个相互配合、有机联系的整体。本文基于文献统计分析与实地调研咨询,从广义和狭义层面,分别对生态文明制度进行梳理。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与省级层面实际情况,本文将广义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分为源头保护制度体系、损害赔偿与激励体系、追责考评制度体系和污染治理制度体系四大板块,并针对国家与省级重点生态文明制度,构建生态资源保护制度链与污染防治制度链。同时,对制度地位、制度衔接、相互关系及其优化选择进行分析,以提高环境管理效能,推进生态文明研究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19.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 总被引:82,自引:13,他引:82
随着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农业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如免耕、少耕、传统耕作方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方式以及使用季节,灌溉的不同方式,如沟灌、淹灌和喷灌等与农业非点源污染形成之间均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农田景观设计来控制非点源污染,可望在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20.
长江口岛屿湿地的底栖动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调查了长江口3个岛屿湿地的底栖动物资源及其生态特征和环境功能。经鉴定底栖无脊椎动物有41种,优势种为河蚬(Corbiculafluminea)、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ustulata)、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麂眼螺(Rissoinasp.)、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glabra)、谭氏泥蟹(Ilyrplaxdeschampsi)、无齿相手蟹(Sesarmadenaani)和天津厚蟹(Helicetridenstientsinensis)。讨论了底栖动物资源的主要生态学特征及其环境功能,提出了对底栖动物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