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5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981篇
安全科学   119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978篇
综合类   3311篇
基础理论   1191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46篇
评价与监测   259篇
社会与环境   707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31.
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北京市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以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为方法指导,计算出2005及2010年北京市生态足迹值、生态承栽力值及生态赤字盈余值,进而对北京市生态盈亏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对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生态能力作出评价。总结“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所取得的显著成效,着重分析优化其能源消费结构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成效,以及对弥补能源生态赤字所作的贡献。最后分析北京市生态赤字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各因素提出弥补北京市生态赤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32.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带来了地表结构的巨大变化,而且对生态系统服务也造成重要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生态学和地理学等跨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入手,综述了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等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归纳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模型,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动态评估方法和时空动态评估模型的研究、强化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生态学机制研究和注重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结果的集成应用研究等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33.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的城市生态压力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生态压力影响因素复杂,难以对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状况做出准确判断的问题,提出了城市生态压力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以抚顺市1995-2009年数据为基础,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预测了该市2010-2015年城市生态系统的压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耗指标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压力的主要因素;运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对训练样本的拟合精度以及对测试样本的仿真精度分别达97.91%和94.16%;抚顺市201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分别达到7.013、 0.523和6.49 hm2/人.  相似文献   
834.
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运用3S技术并参考现有资料,对北京市朝阳区现有生态廊道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运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理论和耗费距离模型,模拟建立了北京市朝阳区潜在生态廊道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景观破碎化严重,斑块聚集度虽高,但连接度不够,廊道连通性较差,许多重要的生态斑块没有足够的廊道连接,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网络,廊道的规模也达不到标准,服务范围较小。为修复现有廊道来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强化生态服务功能,建议北京市朝阳区生态廊道适宜宽度阈值:河流生态廊道植被宽度一侧至少30m以上,道路生态廊道植被宽度一侧至少60m以上,绿带生态廊道植被宽度一侧至少500m以上。  相似文献   
835.
阐述了浙江省温州市九山外河污染治理技术的集成应用及治理成效。九山外河的综合整治工程采用了外源调水、底泥生态疏浚、河岸带阻控、人工曝气复氧和生态浮岛等多项技术,整治后的九山外河水体黑臭治理初见成效,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水逐步改善为Ⅴ类或Ⅳ类水,水体生境和生物多样性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将治理后对河流的实际感受与预期期望进行比较,69.2%的居民认为河流治理工程得分在60分以上,对河流治理总体比较满意。最后,对九山外河治理后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36.
滴水湖水系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2年,每两个月采集一次上海人工滩涂湖泊——滴水湖水系表层沉积物,检测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结果表明,滴水湖水系∑PAHs变化范围为74.03~579.20ng/g,平均值为272.55ng/g.其中,闸外引水河[(407.64±6.90)ng/g]≈闸内引水河[(427.99±213.84)ng/g]>滴水湖[(156.33±62.00)ng/g].研究区各点蒽/(蒽+菲)比值均大于0.1,说明PAHs主要来自于石油燃烧源.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滴水湖水系沉积物PAHs不存在严重的生态风险,但闸外和闸内引水河沉积物PAHs存在较低几率的潜在风险,湖区沉积物PAHs则无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837.
廖雪琴  李巍  侯锦湘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0):1891-1896
以辽宁阜新矿区总体规划环评为例,基于生态环境指数,生态敏感性和景观空间结构等指标构建矿区开发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法评价和划分区域生态脆弱性等级,利用GIS技术并结合法规要求将规划矿区划分为适宜、优化、适度、限制和禁止开采等5类地区.评价结果表明,阜新矿区生态脆弱性整体较高,脆弱度属于4级和5级的区块分别约占规划总面积的51.38%和39.36%,且已建和规划新建煤矿全部处在脆弱性较高的区域范围内,矿区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838.
生态效率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定量描述环境和经济系统相互关系的核心指标,是评价生态工业园发展水平的热点.借鉴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的理论,依据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建立了生态工业园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昆山高新区生态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昆山高新区生态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限制其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区内从业人员的生物资源需求以及电子信息行业和除三大主导行业以外的其他行业较低的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839.
利用1987-2010年5期卫星遥感影像监测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并且采用市场比较法、影子工程法、工业制氧成本法、碳税法和价值替代法等多种评估方法对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响应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南四湖湿地中大量芦苇、荷田等自然湿地景观转化为养殖水域、水稻田等人工湿地,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湖泊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于湿地的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均有影响,其中对供给功能和调节功能影响最大.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导致2010年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比1987年减少3.06亿元,其中大气成分调节功能价值损失11.7亿元,净化功能价值损失3.77亿元,涵养水源功能损失0.65亿元,物质生产功能价值增加13.06亿元,其他功能价值对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840.
This study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 a coastal gulf region of southeast China by comparing classified satellite images from 1988, 2002, and 2007, using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remote sensing (RS), and landscape pattern metrics. The results show an increase in cropland, built-up area, and aquaculture area and a decrease in orchards, woodland, and beach area during 1988–2007. Over the study period, 64.3% of newly-expanded cropland was from woodland; newly-expanded built-up area of 34.8, 27.2, and 20.4% was converted from cropland, woodland, and beach areas, respectively; and newly-expanded aquaculture increased by 45.1 and 29.4% from beach and water body areas, respectively. Trend analysis of landscape pattern metrics demonstrates fragmentation of the landscape, with landscape pattern structure becoming more complex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in the Louyuan Gulf region. Urbanization and policy developed to transfer beach/seawater areas into built-up area/aquaculture are the two main driving forces contributing to dynamic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in Louyu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