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0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434篇
安全科学   309篇
废物处理   86篇
环保管理   645篇
综合类   1178篇
基础理论   338篇
环境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15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363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能源甘蔗主要经济和光合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 4× 5不完全双列杂交 (NcII)衍生的 2 0个家系实生苗为材料 ,对其主要经济和光合性状的遗传力和配合力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锤度、株高和茎径的遗传主要由加性基因效应引起 ,而丛有效茎数、丛重、锤重和地上部鲜重的遗传主要由非加性基因效应引起 ;(2 )配合力分析表明 ,CP84 / 1198、CP74 / 383、崖 90 / 3、桂 73/ 16 7和科 5各性状 gca较大 ,是较好的高生物量高光效亲本 ,CP84 / 1198×Ya 90 / 3、CP85 / 14 32×桂 73/ 16 7、CP74 / 383×桂 73/ 16 7、CP85 /14 32×科 5各性状sca和tca较大 ,为较好的高生物量高光效组合 ;(3)茎径、锤度和丛重母本gca方差大于父本 gca方差 ,丛有效茎数、锤度和地上部鲜重的广义遗传力在 5 0 %以上 .表 7参 16  相似文献   
172.
通过测定16个有机磷类杀螺增效剂在安徽省宿县土壤中的有机硕吸附系数(Koc),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环境行为;并用碎片分子连接性指数(FMCIs)和线性溶剂化能参数(LSERs)结构描述符,与土壤有机碳吸附系数之间进行了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分析,所得到的两组预测方程,可用于该类化合物的生态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掌握海洋环境水下电场主要能量来源和衰减规律。方法结合理论研究环境电场幅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重点分析水下环境电场不同频带的频谱分布,最后计算得到海洋环境水下电场不同频点的幅值在整个频带所占比重。结果海洋环境水下电场随海水电导率和海水运动强度的减弱,幅值降低,能量主要集中在0.01~1 Hz的低频以及工频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海洋环境水下电场的一致性较强。结论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174.
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微生物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沈李东 《环境科学》2015,36(3):1133-1140
亚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nitrite-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N-DAMO)是新近发现的生物反应,是偶联碳氮循环的关键环节,是环境领域和微生物领域的重大发现.N-DAMO的发现对于完善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丰富微生物学内容和研发新型生物脱氮除碳工艺均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催化N-DAMO反应的微生物为Candidatus Methylomirabilis oxyfera(M.oxyfera),其隶属于一新发现的细菌门——NC10门.近年来,M.oxyfera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如初步探明了其个体形态特征、细胞化学组分特征、富集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生态学特征,最突出的例子包括发现了M.oxyfera独特的细胞(星状)形态及特殊的脂肪酸(10Me C16∶1Δ7)组分等.最近,N-DAMO的机制研究方面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发现了地球上第4种生物产氧途径.目前认为,M.oxyfera具有内产氧功能,其首先将NO-2还原为NO,然后将2分子NO进行歧化反应生成N2和O2,最后利用生成的O2对甲烷进行氧化.本文系统地介绍了M.oxyfera各方面的微生物特性.  相似文献   
175.
三峡库区太阳能资源基本特征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  祝昌汉  罗勇  高歌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1):1984-1993
利用1961-2007年的日照时数建模计算了三峡库区的太阳辐射,在此基础上对库区的太阳能资源作了全面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库区年总辐射量介于3200~4400MJ/m2,与德国等太阳能利用大国相当;“下游多,上游少”是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且在秋、冬季差异更为明显;资源的年变化具有“夏大冬小”的特点,同时呈典型“双峰结构”,最大和次大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5月;库区上游太阳能季节差异大,而中、下游四季差异相对较小;库区太阳辐射以散射辐射为主(平均为64%),上游尤其明显;1961-2007年,资源量与直射比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在夏、冬季下降尤为显著,分析表明这与轻雾日数和霾日数的增加有关;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资源量开始回升,有利于库区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6.
双酚A(bisphenol A,BPA)作为典型的环境雌激素,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具有接触机会频繁、剂量累积、潜伏期长等特点,是对生殖系统危害极大的一类污染物。研究表明BPA可在地表水、野生动物体内检测出,甚至在健康人群的体液中存在,尤其在婴儿体内含量较高。BPA进入机体后可通过I相和II相代谢酶分解,其分解产物的毒性目前仍不清楚。BPA在体内发挥雌激素样作用,与雌二醇竞争性地结合到雌激素受体上,阻碍雄激素受体的活性,促进促黄体生成素与催乳素的合成,最终抑制雄性激素的合成。BPA可破坏血睾屏障,直接刺激睾丸细胞的凋亡并导致精子质量下降,其中主要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 RHR)、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β)和促卵泡雌激素(Fshb)的表达和直接刺激睾丸和附睾细胞,降低睾酮合成酶的表达及活性,抑制与精子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生殖能力。同时,BPA代谢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抗氧化酶,产生氧自由基,其氧化产物可能会对睾丸和附睾的损伤形成二次打击。总之,双酚A造成雄性生殖损伤障碍主要是损伤HPG轴正负反馈调节的平衡以及影响调节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直接损伤睾丸细胞和精子质量。  相似文献   
177.
通过对三家村 6种农户庭园模式进行能流和经济流的系统研究 ,得出三家村 6种农户庭园系统的能量投入为 (98.4 8~ 174 .4 5 )× 10 10 J·hm-2 ,能量产出为 (10 1.6 6~ 15 8.5 2 )× 10 10 J·hm-2 ,能量产投比为(0 .88~ 1.4 1)∶1,并且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户庭园 (模式Ⅰ、Ⅱ )的能量产投比高于以养殖业和副业为主的农户庭园系统 (模式Ⅵ、Ⅶ、Ⅸ ) ;三家村 6种农户庭园模式的经济产投比为 (1.0 0~ 1.35 )∶1,其高低次序是Ⅵ >Ⅶ >Ⅰ >Ⅱ >Ⅴ >Ⅸ ,6种农户庭园模式的经济产出为 2 32 7.9~ 980 3.4元。因此 ,三家村农户庭园系统是一个能量和经济的高投入高产出的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8.
Humans’ superiority over all other organisms on earth rests on five main foundations: command of fire requiring fuel; controlled production of food and other biotic substances; utilization of metals and other non-living materials for construction and appliances; technically determined, urban-oriented living standard; economically and culturally regulated societal organization. The young discipline of ecology has revealed that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and technology attained, and being further pursued by humankind, and generally taken for granted and permanent, is leading into ecological traps. This metaphor circumscribes ecological situations where finite resources are being exhausted or rendered non-utilizable without a realistic prospect of restitution. Energy, food and land are the principal, closely interrelated traps; but the absolutely decisive resource in question is land whose increasing scarcity is totally underrated. Land is needed for fulfilling growing food demands, for producing renewable energy in the post-fossil and post-nuclear era, for maintaining other ecosystem services, for urban-industrial uses, transport, material extraction, refuse deposition, but also for leisure, recreation,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All these needs compete for land, food and non-food biomass production moreover for good soils that are scarcer than ever. We are preoccupied with fighting climate change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 but these are minor problems we could adapt to, albeit painfully, and their solution will fail if we are caught in the interrelated traps of energy, food, and land scarcity. Land and soils, finite and irreproducible resources, are the key issues we have to devote our work to, based on careful ecological inform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proper uses and purpos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short reflection on economy and competition as general driving forces, and on the role and reputation of today’s ecology. Updated version of the keynote lecture presented at the EcoSummit 2007 in Beijing, China, May 24. The article is gratefully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my late colleague and friend Frank B. Golley.  相似文献   
179.
为了研究纳米颗粒通过眼部暴露后进入体内的路径及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实验采用近红外长余辉纳米探针作为示踪剂,对小鼠进行眼部暴露,随后利用活体成像技术观察其进入小鼠体内的过程及分布情况,于暴露第4天收集代谢产物,第7天取重要脏器和血液,并检测纳米探针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纳米探针可由眼经口腔进入胃肠道中,并且纳米颗粒暴露4天后在小鼠的粪便中检测到强荧光信号,而尿液中的荧光信号较弱,暴露7 d后在小鼠的眼睑结膜、胃及眼球中检测到强荧光信号,而其余器官的荧光信号较弱.这表明通过眼部暴露后,纳米颗粒主要分布在眼和消化系统中,最后大部分经消化系统代谢.  相似文献   
1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