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343篇
安全科学   284篇
废物处理   57篇
环保管理   237篇
综合类   852篇
基础理论   171篇
污染及防治   150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结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现状,分析现有安全生产检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安全检查成本过高,效率低下,检查流于形式,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检查上缺乏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政府调整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采用少检查,大处罚的方式,结合计分制度,加强群众舆论监督,充分调动企业内部的积极性,逐步把安全生产检查转变成企业主导行为,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22.
介绍了恶臭强度的6级分类法,针对含硫气田典型的5种含硫恶臭化合物,利用韦伯-费希纳公式研究了气体浓度和恶臭强度的关系,计算并分析了我国环境标准和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阈限值对应的恶臭强度。GB/T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一级厂界浓度标准限值对应的恶臭强度为2.5左右,二级新改扩建厂界标准限值对应恶臭强度为2.8左右。我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1—2007中规定的含硫恶臭气体职业接触限值对应的恶臭强度均在4以上。  相似文献   
423.
盾构始发是盾构工法的重要施工工序之一,也是盾构施工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关系到盾构隧道能否顺利掘进与及时贯通。以北京地铁为例研究了地铁盾构施工负环管片安全拆除条件问题,采用FLAC3D进行了三维模型计算分析,分析了负环管片的位移及反力架应力变化情况,实测了盾构始发段的土压力、注浆压力、盾构推力、负环管片位移、反力架应力变化规律;通过数值计算与实际监测结果的比较,给出了负环管片及反力架的安全拆除条件建议。结果表明:当负环管片的相对位移变化量趋近于零、反力架应力值基本趋于稳定时,隧道衬砌管片环与壁厚注浆及围岩之间的摩擦力足以平衡盾构推力,方能拆除负环管片与反力架。数值分析与实测结果相吻合,说明数值计算模型合理,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24.
高含硫气田一旦发生事故,及时疏散是确保周边居民安全的最好方法[1],我国高含硫气田主要位于山区,天然气含硫量高,毒性大,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山区道路交通不便,居民文化程度不高,疏散难度大,企业修筑的道路其疏散能力缺乏评估依据,本文分析了相关标准及我国井场现场情况[2],采用疏散时间综合判别法来分析评估疏散能力,并结合某高含硫井场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得出该井场周边应急疏散道路是否符合疏散要求。本文最终总结并给出该方法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25.
为研究室内可燃装修材料的耐高温及燃烧特性,该文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ire DynamicSimulator(FDS)对火灾实际场景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热释放速率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发现火灾发展初期是由一个慢速增长火和一个超快速增长火两个阶段组成。比较温度场的模拟结果与实际场景的燃烧图痕,得出火场温度的快速升高源于可燃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和燃料消耗速率快速增加。同时分析了火场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与燃烧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为选择合适的室内装饰材料提供有效的数值参考。  相似文献   
426.
冻土区输油管道在投产运行过程中,由于管道沿线受到冻融影响引起的管线变形破坏现象比较普遍。已建的中俄原油管线由漠河进入中国,经过我国北方多年冻土区和季节冻土区直至大庆。输油管道在寒区运行过程中与周围土体发生了热交换,使原自然土层热交换体系改变,进而对运行的管线造成不利的影响如冻胀和融沉。本文对此进行研究为管道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2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有机肥施用量对菜心产量、土壤磷形态的影响,分析土壤磷形态之间的相关性,评估菜地红壤磷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有机肥施用并未提高菜心的产量和生物量,而超过一定使用量之后,反而降低菜心产量和生物量;土壤无机磷形态以Fe-P和Al-P为主,占土壤无机磷质量分数的90%以上。有机肥施用提高土壤各形态无机磷的质量分数,且有机肥用量越高,土壤Fe-P、Al-P、Ca-P和O-P质量分数越高。有机肥过量施用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和水溶性磷质量分数;分别对Olsen-P和CaCl2-P与各形态磷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只有Olsen-P和CaCl2-P与Ca-P具有线性关系(p〈0.05),方程为Y1=36.95+0.622 1X,Y2=-0.102 5+0.048 6X。表明施用有机肥下,Ca-P是菜地土壤有效磷的最直接来源,可以作为红壤磷污染风险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28.
不同退耕年限条件下菜子湖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退耕还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是评价湿地生态恢复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2、5、8、10和20 a)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与相邻仍耕作油菜地和原始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比较,揭示了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生态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不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在退耕5 a时显著升高,而后期变化平缓;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土壤黏粒含量逐渐增加;土壤容重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土壤含水量不断增加;土壤pH值缓慢降低.退耕2 a湿地土壤生态特征仍与油菜地相似,退耕2 a后土壤生态特征开始向原始湿地方向演化.退耕20 a期间湿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强烈,而亚表层变化相对平缓.回归分析表明,除土壤pH和氮素含量的回归曲线拟合不显著外,退耕湿地表层土壤黏粒含量、容重、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恢复到原始湿地水平所需时间分别为19、23、31、26、27和22 a,快于亚表层土壤的20、31、51、40、30和23 a.  相似文献   
429.
采用新型的的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3D-HoVAIF)研究了200种芳香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其生物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首先对芳香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参数化表达,然后采用逐步回归(SMR)对变量进行筛选,建立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其87个无氢键分子的模型和113个有氢键分子的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和标准偏差分别为R2=0.801,SD=0.473和R2=0.929,SD=0.318.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证明了该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在分子结构表征和生物毒性预测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30.
Multidimensional Markov chain models in geosciences were often built on multiple chains, one in each direction, and assumed these 1-D chains to b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Thus, unwanted transitions (i.e., transitions of multiple chains to the same location with unequal states) inevitably occur and have to be excluded in estimating the states at unobserved locations. This consequently may result in unreliable estimates, such as underestimation of small classes (i.e., classes with smaller than average areas) in simulated realiz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ngle-chain-based multidimensional Markov chain model for estimation (i.e., prediction and conditional stochastic simula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bsurface formations with borehole data. The model assumes that a single Markov chain moves in a lattice space, interacting with its nearest known neighbors through different transition probability rules in different cardinal directions. Th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Markov chain at the location to be estimated is formulated in an explicit form by following the Bayes’ Theorem and the conditional independence of sparse data in cardinal directions. Since no unwanted transitions are involved, the model can estimate all classes fairly. Transiogram models (i.e., 1-D continuous Markov transition probability diagrams) are used to provide transition probability input with needed lags to generalize the model. Therefore, conditional simulation can be conducted directly and efficiently. The model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for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zation of subsurface formations.
Weidong Li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