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409篇
基础理论   8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6 毫秒
251.
DNA氧化损伤在太阳光致M13mp2噬菌体突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野生型大肠菌CSH50及mutM缺陷的大肠菌MF67为宿主,观察了太阳光对M13mp~2噬菌体单链DNA lacZα基因区域的致突变性.结果显示,太阳光照射引起噬菌体lacZα基因区域的突变,在mutM缺陷的宿主中更为明显;0.25mol/L的甘露醇可以部分拮抗太阳光的致突变作用.以ESR自旋捕捉法检测了太阳光、长波紫外线(UVA)及中波紫外线(UVB)照射M13mp~2噬菌体样品中的自由基,结果还显示,太阳光和UVA照射可引起羟自由基的产生,而UTB照射则没有明显的自由基信号产生说明太阳光致突变作用与DNA氧化损伤有关,羟自由基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2.
Vrtacnik M  Voda K 《Chemosphere》2003,52(10):1689-1699
Two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 methods: hologram QSAR (HQSAR) and 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 (CoMFa) were evaluated for predicting half-lives of the hydroxyl radicals reaction with substituted aromatic compounds. The HQSAR approach, which is topological in nature, results in a mathematical model which was more stable and has a greater predictive ability than the model derived on the 3-D CoMFA approach. Interpretations of the colour coded results of both method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roposed mechanism of the hydroxyl radical oxidation of halogenated aromatic compounds in the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253.
附着式塔式起重机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现行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 13752—1992并没有对附着式塔式起重机附着间距作出相关规定。运用等效惯性矩法建立了附着式塔式起重机的等效有限元模型,以塔身稳定性和静刚度为约束条件,分析了附着间距对塔式起重机塔身最大悬臂高度及塔身与塔臂连接处水平位移的影响,对施工过程中附着架附着间距及悬臂高度给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54.
环境水体中存在众多可解离的有机污染物,而不同的解离形态表现出相异的环境行为,如光化学反应活性和归趋.本文以土霉素(OTC)为例,研究了水中可解离化合物的表观光降解、光氧化等复合光化学转化动力学,并揭示了其相应的环境光化学归趋和贡献.模拟日光(λ290nm)照射下,OTC的光降解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光解速率常数(k)对pH表现出明显的依赖性.这是由于随pH值升高,解离形态(i)从OTCH_2~0、OTCH~-到OTC~(2-)渐变,相应的k_i和量子产率(Φ_i)显著增大.竞争动力学实验进一步表明,·OH和~1O_2均可以氧化降解OTC,且降解速率随着pH的增大而加快.这与3种解离形态不同的去质子化程度和氧化反应活性有关.去质子化增加化合物的电子密度,利于活性氧物种的亲电攻击,从而促进光氧化反应.基于以上OTC解离形态的不同光化学转化活性,评估了环境表层水体(pH=6~9)中的复合光化学转化半减期(t_(1/2,E)).t_(1/2,E)值依赖于基质pH和季节,北纬45°晴天正午,t_(1/2,E)在0.131 h(仲夏,pH=9)到3.63 h(仲冬,pH=6)之间.多数情况下,OTC的表观光解是其最主要的光化学转化途径,~1O_2氧化次之,而·OH氧化的贡献非常小.以上结果证明了OTC不同解离形态具有不同的光化学转化动力学.因此,为了准确评价水环境中抗生素等可解离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归趋和风险,有必要综合考虑所有解离形态的复合光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255.
为增强Cu(Ⅱ)/PMS(PMS为活化过硫酸盐)体系的氧化能力,加速Cu(Ⅰ)和Cu(Ⅱ)之间的循环转化,以MO(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Cu(Ⅱ)/PMS/UV(UV为紫外线)体系氧化降解MO的效果和反应机理,以及UV在Cu(Ⅱ)/PMS体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反应20 min时,Cu(Ⅱ)/PMS体系中MO的降解率为41.13%,Cu(Ⅱ)/PMS/UV体系中MO的降解率达到100%;通过投加TBA(叔丁醇)和EA(乙醇)发现,在酸性条件下体系的主要氧化物种是SO4-·(硫酸根自由基)和少量的·OH(羟基自由基);MO的降解率随pH的增大而减小;提高紫外灯功率和PMS投加量均有利于MO的降解;最佳Cu(Ⅱ)投加量为10.0 μmol/L,超过Cu(Ⅱ)的最佳投量会抑制MO的降解;MO的降解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紫外可见光谱图分析结果表明,MO最终被降解为共轭二烯类物质.研究显示,在Cu(Ⅱ)/PMS/UV体系中,UV可以有效促进Cu(Ⅱ)向Cu(Ⅰ)的转化,从而显著增强Cu(Ⅱ)/PMS体系的氧化能力,有效降解水中污染物.   相似文献   
256.
257.
采集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平台下运行3年的水稻(Oryza sativaL.)/小麦(Triticum aestivumL.)轮作土壤(0~15cm耕作层土壤),利用超声波分散-湿筛分法对烘干土样进行颗粒分级,分析土壤各粒级及其碳、氮的分布特征,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碳周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大气CO2条件下稻/麦轮作3年后,土壤颗粒组成较对照发生了改变,>53μm粒级的质量分数减小27%(p<0.05),约占土壤总质量20%;53~25μm粒级的质量分数增大35%(p<0.05),约占土壤总质量25%;<25μm无明显变化,约占土壤总质量55%,三种粒级之间质量分数呈显著差异(p<0.05)。FACE条件下,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碳质量分数在两个氮水平下平均为:>53μm(30.60g·kg-1),<25μm(13.08g·kg-1),25~53μm(12.85g·kg-1),氮质量分数分别为2.42g·kg-1,1.33g·kg-1,1.12g·kg-1。>53μm粒级的土壤颗粒碳、氮质量分数均极显著高于其它两个粒级(p<0.001)。FACE条件下土壤总碳、氮质量分数高于对照,增幅分别为6.2%和6.7%。从各粒级土壤颗粒碳、氮质量分数变化分析,新增碳、氮主要进入>53μm粒级中,表明该粒级土壤颗粒对土壤碳氮循环(转化和保存)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大气CO2条件下,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将成为大气CO2的汇,这将为预测我国未来农田土壤碳的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8.
类黄酮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类黄酮是一大类从高等植物中提取的可食用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活性,对人体具有营养及医疗价值,如抗病毒、抗癌、保护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在类黄酮体外及体内生物活性的研究中,近年又出现一种新的观点,认为类黄酮可作为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的调节因子,并能影响基因的表达.图2参28  相似文献   
259.
三维电极法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报道较多,但并未充分在理论上阐述其影响方式及机理。采用自制的实验室小试电化学反应器对含酚自配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体系中苯酚降解遵循一级反应模式;通过电流效率的核算确定60min作为最佳反应时间,得到的苯酚去除率为64.3%,吨水处理能耗为14.29kW·h·t-1,实际电流效率与理论电流效率相等为0.68。对体系进水控制不同的苯酚起始质量浓度,当反应时间不变时,实际试验结果与法拉第定律一致,即电流密度与去除的污染物的量以及COD去除率与电量和进水质量浓度的比值均呈线性关系;体系中羟基自由基的产生量能够采用式[?OH]=0.1218×EC0进行计算。采用最佳反应时间t=60min、电流密度I=20A,在苯酚质量浓度为500mg·L-1时改变极板间距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电压随极板间距的增大而降低,最佳极板间距为0.21m时可获得最大去除率为78.5%,体系的启动电压为0.25V。  相似文献   
260.
Degradation of the herbicide imazapyr by Fenton reaction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degradation of the herbicide imazapyr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three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involving iron ions as catalysts: Fentons reagent, photo-Fenton and electro-Fenton. We show that all processes are rapid and efficient. The kinetic rate constant was found to be k=5.4×109 M–1 s–1. The mineralization of imazapyr is almost complete using the photo-Fenton and electro-Fent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