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8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非生态拆解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该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单纯市场机制下多数处理商会选择非生态拆解方式,政府规制介入成为必然。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探讨政府管制在处理商拆解方式选择过程中的角色。本文首先分析了政府不管制下和政府管制下处理商选择拆解方式博弈关系;然后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政府管制下处理商选择拆解方式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了模型中一些主要参数对处理商选择拆解方式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仿真了不同参数下处理商选择拆解方式的演化过程。得到结论:政府需要对废旧电子产品的拆解工作进行监督和管制;政府的管制力度和处理商拆解方式选择比例的初始值均会对最终演化结果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对处理商选择生态拆解方式的激励效应及对选择非生态拆解方式的管制效应对处理商选择拆解方式的行为演化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制定合适的管制政策可以有效推动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处理商选择生态拆解方式。  相似文献   
92.
基于演化博弈的流域生态补偿利益冲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是维护当今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的重要前提。生态补偿是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之间利益矛盾冲突的重要手段。它是为了制止生态破坏而征收或补偿的费用,所以不同于一般排污费和资源补偿费。本文根据补偿的类型不同,将生态补偿分为资源型生态补偿和环境型生态补偿。本文以流域生态补偿为例,将流域上游政府的策略简化为保护或不保护河流,下游政府针对上游的情况,选择"自主型"或"接受型",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分析流域生态补偿的特点和结果。结果表明:流域生态补偿需要中央政府的适度干预,而且关键点是保证上游地方政府收益始终最大化;中央政府干预的程度是使上游政府群的收益在保护的情况下比不保护的收益要大,而干预的结果则是使流域上下游的(保护,补偿)策略成为演化博弈的长期稳定均衡。最后本文针对我国现行流域管理体制,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提供了政策建议,以推广我国生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93.
An intense waste management (WM) planning activity is currently undergoing in England to build the infrastructure necessary to treat residual wastes, increase recycling levels and the recovery of energy from waste. From the analyses of local WM strategic and planning documents we have identified the emerging of three different energy recovery strategies: established combustion of residual waste; pre-treatment of residual waste and energy recovery from Solid Recovered Fuel in a dedicated plant, usually assumed to be a gasifier; pre-treatment of residual waste and reliance on the market to accept the ‘fuel from waste’ so produced. Each energy recovery strategy will result in a different solution in terms of the technology selected; moreover, on the basis of the favoured solution, the total number, scale and location of thermal treatment plants built in England will dramatically change. To support the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se three WM strategy in term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energy recovery possibilities and performance with respect to changing ‘fuel from waste’ market conditions, the LCA comparison of eight alternative WM scenarios for a real case study dealing with a large flow of municipal wastes was performed with the modelling tool WRATE. The large flow of waste modelled allowed to formulate and assess realistic alternative WM scenarios and to design infrastructural systems which are likely to correspond to those submitted for approval to the local author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alternative scenarios contribute to saving abiotic resources and reducing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Particularly relevant to the current English debate, the performance of a scenario was shown to depend not from the thermal treatment technology but from a combination of parameters, among which most relevant are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recovery processes (both electricity and heat) and the calorific value of residual waste and pre-treated material. The contribution and relative importance of recycling and treatment/recovery processes change with the impact category. The lack of reprocessing plants in the area of the case study has shown the relevance of transport distances for recyclate material in reducing the efficiency of a WM system. Highly relevant to the current English WM infrastructural debate, these results for the first time highlight the risk of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energy that could be recovered by local WM strategies relying only on the market to dispose of the ‘fuel from waste’ in a non dedicated plant in the case that the SRF had to be sent to landfill for lack of treatment capacity.  相似文献   
94.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受流域自然整体性和流动性的影响,某一行政区的污染通常可以通过水体向另一个或多个行政区转移.传统理论上,人们认为造成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环境执法效率和管理体制的障碍.实际上,以上因素难以从根本上解释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困境.文章运用博弈理论对流域污染治理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信号传递博弈,以及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之间的污染治理博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利益、信息不对称和缺乏激励机制的影响下,地方政府很难真正履行中央政府的治理政策,而污染外部性和利益冲突则使各行政区之间难以达成合作治理,府际博弈的非理性均衡成为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困境的深层次原因.鉴于此,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必须理解政府的角色和行为,才能找到有效的治理对策.中央政府有必要增强政策威胁的置信度,提高监督和惩治水平,克服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达成利益同盟,并通过重复博弈建立行政区之间的流域合作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5.
基于博弈论构建了隐性声誉激励与显性收益激励相结合的动态激励机制,分析了企业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声誉激励因素的激励效应,探讨了非对称信息下隐性声誉激励机制效应发挥的有效均衡条件和相关要求,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动态声誉激励机制,不仅能促使企业更加努力进行治污。而且能减少信息不对称或行为不可验证性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6.
人员疏散拥堵问题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的角度,应用博弈论中经典的"公共地悲剧"理论,分析疏散出口、安全通道等没有排他性所有权的稀缺性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人员疏散过程中的博弈数学模型,揭示在理性的疏散人员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和没有有效约束与管制的前提条件下,疏散出口等公共资源会被过度使用的现象,即人员疏散过程中的"公共地悲剧"——人员拥堵,并在所提出的博弈模型基础上,从设计与管理的角度,给出一些解决拥堵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7.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的农地被占用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我国,农地城市流转是通过土地征用而实现的,即我国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属于政府行为,因此,从决策主体行为出发,研究农地城市流转,对于我国城市化的正常推进以及农地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得出,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更加注重区域农地流转的经济发展,村干部往往是政策的执行者,而农民在决策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对于农地流转决策影响不大。可见,要控制农地过量向城市流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完善决策机制,规范征地行为,提高农民参与权。  相似文献   
98.
基于博弈关系的建筑安全投入监管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鉴于承包商在安全投入上存在与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的博弈关系,建立了政府安全监管部门与承包商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承包商安全投入不足给企业带来的正负效用、企业最佳安全投入和社会最佳安全投入之差等因素对博弈结论的影响,最终得出5个能够影响承包商安全生产投入的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关注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监管机制,提出相应的建筑安全长效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99.
政府管制下的水权制度通常基于全流域的整体利益对流域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管理者无法得知用水户的真实收益函数,以及委托一代理等原因。会出现“政府失灵”。通过深入分析在水权制度体系下政府管理者与用水户的行为特点。针对双方不同的行为方式。可以为政府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政策工具.以减少因“政府失灵”所导致的制度失效。本文从水权制度运行的微观层面出发。对政府管理者和用水户之间的行为进行了博弈分析.考察了在不同的政策下双方的行为变化。以及对水权制度所产生的影响。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降低检查成本、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超额罚金以及对不同类型的用水户进行差别对待等方式.使得用水户降低超额取水的频率,以实现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目标。  相似文献   
100.
在安全管理越来越得到重视的今天,安全责任追究力度越来越大,政府和官员对安全管理更多倾向于采取自我保护式的高压和严惩。这种管理模式在各方利益主体的博弈下,使得安全管理的目标与结果产生变异,甚至会产生不愿看到的结果。事实上安全管理制度运行的成本是巨大的,单靠严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本文运用博弈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机制设计理论等经济学方法,对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安全管理必须理性预防,堵疏结合,通过设计符合客观规律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方能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