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9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安全科学   143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58篇
综合类   653篇
基础理论   300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97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聚氯乙烯基复合隔声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俊  徐菲  蔡伟民 《环境化学》2005,24(6):700-702
将聚氯乙烯与无机超细材料混合,研制了一种新型复合隔声材料,其平均隔声指数为20dB左右.采用四传感器驻波管法对复合材料进行了隔声性能测试,并讨论了无机物含量及粒径分布等因素对隔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2.
陕甘宁地块上广泛分布的黄土地层的破坏是黄河水患的主要原因,黄土地层有一定的抗侵蚀能力,但当被开垦时,其抗侵蚀能力会大幅降低,在陕甘宁黄土地层分布区减少,以至最终基本停止农耕而瞠步代之以林草,确系治黄的根本方略,陕北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河泥沙最主要的来源地,但区内黄土地层受侵蚀的状况却具有分带性,北东和北西两组基底断裂构造对其有重要影响,并对毛乌素沙漠的位置以及无定河环形构造的活动状况有一定控制作用,这些都是在陕北开展山川秀美工程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因素,由此得到启迪;在开发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和减灾工作中,必须首先认识环境的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283.
焦化废水中有机物曝气吹脱条件下的挥发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焦化废水中各类有机物表现出不同的挥发特征,乙苯、萘等11种物质比较容易挥发,12h空曝后其去除率约为20% ̄40%,它们的挥发速率常数Kv与Henry常数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线性相关方程为Kv=2.906×10^3H+0.0146,挥发作用在这类物质的去除中起着重要作用;苯酚等12种物质具有中等程度的挥发性;间苯二酚等物质其挥发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84.
MWNTs/TiO2/聚酯功能复合膜吸附及其净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聚酯工业滤布为基膜,采用溶胶凝胶和浸渍方法制备了具有吸附-光催化功能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TiO2涂层的复合膜,该复合膜对模拟水样低浓度(10mg/L)的双酚A具有较高吸附性能.随着复合膜上负载二氧化钛中的MWNTs的比例(17.6%,29.9%,和46.0%)增加,吸附去除率显著提高;吸附饱和的复合膜上的污染物双酚A可通过20W 紫外灯(l=254nm)照射Fenton氧化反应去除.吸附实验和HPLC分析表明,除了超声处理会引起浸渍负载的材料脱落外,复合膜吸附性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285.
太湖梅梁湾水体组分吸收特性季节差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利用2006年8月、11月和2007年3月太湖梅梁湾水样实验室测定的水体组分固有光学特性数据和水质分析数据,分析水体中各组分在不同季节的吸收特性,并讨论不同季节光谱吸收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各组分在不同季节其吸收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总悬浮吸收系数在夏季最大,在440 nm平均吸收系数为(7.49 4±3.0)m-1,春季最小,440 nm平均吸收系数为(2.86±0.73)m-1,且不同季节其吸收类型不同;非藻类颗粒吸收特性的季节性差异相对较小,其吸收系数和S值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无机悬浮物含量和组成的不同导致的;由于藻类含量的差异导致浮游藻类吸收系数在夏季最大,675 nm平均吸收系数为(5.49±3.5)m-1,秋季次之675 nm平均吸收系数为(2.03±1.14)m-1,春季最小,675 nm平均吸收系数为(0.62±0.25)m-1;而有色可溶件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吸收系数和S值的季节差异性主要是由于其来源的不同,导致其浓度和成分的不同形成的.春、秋季由于无机悬浮物含量较高,非藻类颗粒物对总吸收的贡献大于其他组分,是水体总吸收的主导因子,而夏季由于浮游藻类含量较高,使其成为水下光谱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86.
针对河流水污染应急响应过程中污染源排放历史迟知、未知的问题,结合多种群遗传算法和自适应遗传算法,利用一维河流水质模型和水质监测数据,研究建立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河流水污染定量源反演方法,实现了对河流污染源排放历史的识别与重构.将该方法应用于美国特拉基河流的3个不同流量下的示踪剂实验中,对示踪剂排放历史进行定量源反演分析.结果表明:IGA算法对高、中、低不同流量下的3次示踪剂实验均可以很好的重构和识别示踪剂排放历史,对于实际河流水污染源反演分析的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IGA算法在河流水污染源反演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为河流水污染精准溯源与治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87.
通过分析影响单个飞行事件噪声的各种因素,构建了BP神经网络回归预测模型,并通过自适应遗传算法优选出参与集成的个体神经网络,提出了预测单个飞行事件噪声的神经网络集成预测模型.为了有效保证差异性,设置不同隐藏神经元个数和Bagging算法来构建和训练单个网络.实验结果表明,单个飞行事件噪声的神经网络集成预测模型相对单个BP神经网络模型泛化能力更强,稳定性能更好.本文方法在测试集上误差在3dB以内的平均比率为96.9%,比单个网络高6.8%.  相似文献   
288.
目的采用ZrC和SiC复相陶瓷对C/C复合材料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后的复合材料受到颗粒冲蚀破坏的烧蚀行为。方法采用注射法将ZrC和SiC复相陶瓷前驱体引入到等温化学气相渗透法(ICVI)制备的低密度C/C复合材料中,再通过高温热处理、ICVI的方法制备出ZrC和SiC复相陶瓷改性的C/C(C/C-ZrC-SiC)复合材料,随后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高速颗粒冲击实验破坏,并对破坏后的试样进行氧乙炔火焰烧蚀,研究其烧蚀行为。结果改性后的复合材料线冲蚀率和质量冲蚀率分别为253.1μm/s和79.8 mg/s,相较于同孔隙率的C/C复合材料分别降低了49.2%和61%。颗粒冲蚀破坏后C/C-ZrC-SiC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4.26μm/s和1.44 mg/s,相比于同孔隙率的C/C复合材料,分别降低了37%和39%。结论由于引入的ZrC和SiC陶瓷相的硬度大于碳基体,C/C-ZrC-SiC复合材料在受到高速颗粒的冲击时,能通过硬质陶瓷相起到抗冲击作用,使得改性后的复合材料抗冲蚀性能大幅度提高。受到颗粒冲蚀破坏后的C/C-ZrC-SiC复合材料内部仍存在超高温陶瓷相,烧蚀过程中能够形成ZrO2骨架结构和SiO2球形颗粒,进而有效保护碳纤维和热解碳基体。  相似文献   
289.
目的研究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对单晶高温合金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为热障涂层在涡轮叶片上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真空电弧镀和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制备YSZ热障涂层,进行900℃条件下高周疲劳性能测试,采用扫描电镜对测试后的试样表面、断口形貌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在900℃、380 MPa条件下,带涂层的DD6单晶试棒循环次数(Nf)超过了107,420 MPa条件下超过了106。通过对DD6单晶试棒断口分析,失效后的带涂层试棒仍以DD6单晶常见滑移解离形式发生破坏。结论高周疲劳性能测试条件下,带YSZ热障涂层的试棒中粘结层率先产生垂直微裂纹,但是裂纹扩展延伸中发生氧化钝化,之后DD6基体沿正常的滑移方向从表面向内部疲劳扩展,带涂层的试棒疲劳裂纹并非由涂层微裂纹直接扩展形成,热障涂层对DD6单晶高温合金高周疲劳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90.
A stain-based screening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screen different catalyst coatings for their germicidal activity. A Baclight dead/live bacteria viability kit (invitrogen, molecular probes) was used for staining the cell. The screening was carried out following a standard procedure. This included loading cell suspension to solid surface and maintaining contact for 30 min, then staining with a mixture containing dyes. The stained cells were observed using an epifluorescent microscope and photographed with a CCD camera under UV. Metal-doped TiO2 coatings on AI plates were prepared and tested for non-UV germicidal activity without using UV. It was tested using model microorganisms such as Bakers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acillus subtilis, Pseudomonas putida, and Escherichia coli. On the basis of the germicidal activity of catalyst and the degree of damage caused to the cells, the stained cells may appear green (viable), green with red or yellow nuclei and yellow (compromised) or red (nonviable). According to their stained color, cells were counted to calculate the percentage of dead, live, and compromised cells. Compromised cells are cells that grow very slowly after reculturing indicating a degree of reversible cell damage. Screening the germicidal activity using this staining method is accurate and efficient, and requires less time than the culture-based method. A modification to the procedure for measuring germicidal activity of rough surfaces or fibrous coatings was developed. Both TiO2 and metal-doped TiO2 (Ag, Pt, Au, Cu) possess non-UV based germicidal activity. The germicidal activity of TiO2 was found to be related with its wetting property and can be improved by UV irradiation before testing. It is not greatly affected by contact time, indicating a fast acting germicid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