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2篇 |
免费 | 144篇 |
国内免费 | 30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87篇 |
废物处理 | 27篇 |
环保管理 | 148篇 |
综合类 | 799篇 |
基础理论 | 270篇 |
污染及防治 | 91篇 |
评价与监测 | 35篇 |
社会与环境 | 44篇 |
灾害及防治 | 1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80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107篇 |
2011年 | 115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80篇 |
2007年 | 91篇 |
2006年 | 102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输电塔结构的动力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线工程,输电线路的破坏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统计显示,风荷载作用下输电塔结构的动态侧倾失稳是输电线路经常发生的破坏形式之一。因此,对风作用下输电塔结构的失稳破坏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谐波叠加法模拟脉动风场,分别采用Budiansky-Roth准则和动态增量法(IDA)结合位移相等准则这两种方法,基于ANSYS的非线性屈曲分析和时程分析模块,对沈阳某输电塔的抗风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的动力特性对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大,现行规范中按等效静力风荷载进行计算是偏于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温度下制备花生壳生物炭的结构性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解温度是影响生物炭结构性质的重要因素。在200~700 ℃温度范围内,以花生壳为生物质原材料制备生物炭,并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结构组成进行表征,以期了解花生壳生物炭特征及其随热解温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生物炭的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灰分和pH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生物炭的C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H元素含量却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H/C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少。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烷基基团减少,芳香化程度逐渐升高。500 ℃制备生物炭的K2Cr2O7和KMnO4氧化碳损失量最低,分别为18.6%和1.70%。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生物炭中草酸钙矿物分解消失,碳酸钙矿物形成。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的昆虫病毒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流域已发现约130种昆虫病毒,其中多数属杆状病毒科。昆虫病毒作为杀虫剂在本地区广泛应用,防治棉花、森林、茶树、蔬菜和牧草上的害虫,克服了化学农药的一些缺点,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还进行了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研究,该系统的研制已用于高水平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外源基因产物,获得医药产品,或者组建更有效的基因工程病毒杀虫剂。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场内污泥坑的存在给填埋场后期竖向扩容工程带来的难度,以辽宁省某含污泥坑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对其竖向扩容工程进行了工艺设计和验证分析。根据工程目标和相关规范,合理确定了扩容后填埋场整体平面布置和填埋堆高等参数,选用原位固化技术对污泥进行了加固处理,并确定了处理后污泥的力学参数设计值。使用Geo-Slope软件,建立了扩容后填埋场堆体边坡的计算模型,并分析和评价了3种不同工况边坡抗滑稳定性的影响。基于理正岩土软件,对填埋场垃圾堆体进行了沉降计算,并根据沉降分析结果进一步确定了防渗系统设计方案。结果表明:污泥坑加固处理后,各工况下的垃圾堆体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固化处理后污泥的相关强度等指标均满足垃圾堆体竖向扩容设计要求;防渗系统最大伸长率为0.4%,满足规范要求;防渗结构中设置了抗沉降加筋层,可抵抗垃圾堆体的不均匀沉降。本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同类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竖向扩容工程工艺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垃圾填埋场污泥坑原位修复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填埋场内污泥坑的存在严重影响填埋场竖向扩建和填埋堆高。对某垃圾填埋场内污泥坑进行现场勘察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实验,获得污泥的分层及沿深度变化的物理、力学特性,并针对不同分层的污泥,提出表层垃圾清除、污水抽排、泥水混合污泥土工管袋脱水、流塑、软塑污泥原位固化综合处理方法。对污泥坑抽排污水过程中垃圾堆体边坡进行渗流稳定分析,发现渗滤液水位快速下降将导致污泥坑垃圾边坡滑移失稳,在污泥坑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根据污泥坑上覆80~120 m垃圾堆体沿原位固化污泥滑移稳定分析,获得污泥坑原位固化处理强度指标,不排水抗剪强度Cu为40 kPa。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障再生水水质生物稳定性,控制再生水在储存、输配和利用过程中微生物生长,对再生水臭氧氧化处理工艺水质生物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臭氧氧化对再生水厂二级出水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去除效果有限,对UV254和荧光强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可导致水样AOC水平升高,水质生物稳定性降低。分析臭氧氧化后不同有机物组分的变化情况,发现臭氧氧化对分子量为0.5~20 kDa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而分子量小于0.5 kDa有机物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油污泥属危险性固体废弃物,大量排放已成为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利用铜绿假单胞菌NY3及突变株,将油污泥转化为生物质,并研究了其特性。研究表明,NY3、NB1D、 NB2D及NB12DD均能降解油污泥中烷烃,但NY3、NB1D和NB2D菌对分子量较高烷烃(从C17~C32)的降解率比双突变菌NB12DD分别平均提高19.68%、28.76%和24.04%。铜绿假单胞菌NY3及突变株能直接将油污泥中烃类转化为胞外聚合物。与未加共代谢碳源相比,葡萄糖作为共代谢碳源时(培养液中表观油浓度达15 g·L-1),培养120 h后,NY3 、NB1D、NB2D、NB12DD菌胞外聚合物产量分别提高83.3%、79.8%、20.6%和62.9%,且碱性条件有利于各菌株高效降解油转化为生物质,pH为8~9时,其胞外聚合物产量均最高,分别达到8.1、4.34、4.94和7.15 g·L-1,野生菌NY3转化碳源为生物质转化率最高,为52.75%。结构和组成分析表明,胞外聚合物主要为糖蛋白,蛋白4.4%,总糖44.1%,蛋白与糖的连接方式为O-糖苷键链接,91.1%大分子粒径分布在33.0~716.9 μm范围。 相似文献
18.
2020年7月1日,粤北地区出现了一次O3污染过程,其中韶关市录得全省最高值162μg·m-3.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资料对影响此次韶关地区O3污染过程的主要气象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月28日—7月2日天气形势总体处于静稳状态,地面受到均压场控制,同时副热带高压较强,脊线位于韶关上空,导致中高层有下沉气流,抑制了垂直方向污染物的扩散.6月28—30日(污染积累阶段),风速较大,韶关在外来输送和污染扩散条件的共同作用下,O3浓度上升但未超标.7月1日(污染持续阶段),韶关和清远两地风速减小,污染扩散条件不利;同时气温有所上升,光化学反应作用增强,有利于O3浓度攀升;同时广州和佛山两地的风向从偏南风转为偏北风,韶关市维持偏南风,主导风向的差异是全省只有韶关O3超标的主要原因.7月2日(污染消散阶段),O3外来传输及本地生成作用减弱,全省O3浓度下降.进一步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以及WRF-CMAQ空... 相似文献
19.
堆石坝加筋坝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作用下堆石坝坝顶堆石的稳定性值得关注。对格栅加筋堆石坝坝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用拟静力法模拟水平和竖直向地震动荷载,运用考虑地震荷载的瑞典圆弧滑动法,对坝体整体和坝顶局部区域坝坡稳定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对格栅加筋堆石坝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计算结果表明,加筋可以有效提高坝顶局部区域的抗震性能和坝坡稳定安全系数,且随着格栅加筋层数和格栅抗拉强度的增加,其加筋效果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水安全危机是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生存及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研究科学合理的水安全战略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针对区域水战略问题涉及众多因素且各因素之间动态关联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水战略方案优选的兼容度极大化动态组合评价模型(CMM—DCEM),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我国广东省北江下游及其三角洲地区水安全战略方案优选评价。评价结果及模型基于不确定性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证明:CMM—DCEM实现了主、客观赋权方法以及单一评价模型的融合,使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求解目标函数,克服了传统的组合评价方法计算繁琐的不足,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