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1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329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煤炭型城市是重金属富集的重要区域,国内外学者对其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地球化学基线研究较少。本研究在煤炭型城市宿州市沱河和环城河沉积物39个采样点重金属含量测试的基础上,运用相对累积频率法对Fe、Ti、V、Cr、Cu、Zn、As及Pb8种重金属地球化学基线进行厘定,并以地球化学基线值为评价标准,通过沉积物富集系数法和内罗梅指数法进行污染程度分析。结果表明:Fe、Ti、V、Cr、Cu、Zn、As和Pb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分别为2.37%、0.29%、61.7mg/kg、43.0mg/kg、33.9mg/kg、62.1mg/kg、13.0mg/kg和25.3mg/kg,其中Fe、Ti、V、Cr和Pb低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而Cu、Zn和As高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宿州煤炭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导致该区域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程度较高,其中市中心环城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高于沱河;与背景值相比,地球化学基线的探索能够反映水体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在水-沉积物界面的反应及迁移特性,其在污染程度分析和人为影响识别的应用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32.
中国黄土~(10)Be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地球化学行为研究:~(10)Be主要吸附于细颗粒及粘土颗粒,在黄土中保存性好,不会发生明显的化学迁移过程;(2)古气候代用指标应用:~(10)Be在黄土和古土壤层中的浓度变化与代表气候变化的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变化一致,且可借此进行黄土年代标尺的建立;(3)地球环境示踪研究:示踪地磁场倒转及漂移事件,恢复古地磁场相对强度变化,以及定量重建黄土高原地区古降水变化历史等。由于近年来黄土~(10)Be环境示踪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中国黄土~(10)Be研究历史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回顾,总结当前最新研究进展,展望未来黄土~(10)Be在环境示踪中的研究方向,希望能使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中国黄土~(10)Be研究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33.
通过基于元素形态的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模型和基于元素全量的多重分形对广东省普宁市表层土壤有毒有害元素含量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宁的有毒有害元素As、Cd、Pb、Cu、Ni、Zn具有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特征,其地球化学灾害爆发临界点分别为2.86、81.48、41.44、10.17、5.42和0.69mg/kg。60%土壤样品的Cu、35%土壤样品的Cd和Pb的可释放总量超过临界值,上述元素在研究区有产生地球化学灾害的潜力;As元素服从高浓集的连续多重分形叠加模式,说明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Cu具有较小的分维数,说明低值区域向高值区域转变慢,有较多高值区域分布。综合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评价和多重分析,表明普宁市有毒有害元素在未来有加剧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34.
区域尺度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基线估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章海波  骆永明 《环境科学》2010,31(7):1607-1613
区域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可为区域尺度地球表层系统中物质变化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并可据此评价自然和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中化学物质浓度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As、Cd、Hg、Pb、Se等10种微量元素的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基线为例,探讨了运用累积频率曲线法和土壤面积加权平均法分别估算了不同类别土壤和整个区域土壤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并通过基线比较反映地球化学富集作用和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中微量元素积累与污染的影响.较为典型的是近2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土壤中Cd由过去0.035mg/kg增加到目前的0.13~0.22mg/kg,Hg也由过去的0.045mg/kg增加到目前的0.15mg/kg左右,区域化污染趋势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435.
两步连续提取法测定植物中重金属的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迁移、转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化学形态。文章提出了一种简化的两步连续提取法,根据元素在植物体内活动性的大小,将重金属依次分为乙醇提取态、盐酸提取态和残渣态。采用标准物质(茶叶)对连续提取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进行验证。16次重复测定Cu、Pb、Zn、Cd、Fe和Mn六种重金属元素,3种形态含量之和占各元素总量的82%~116%之间,回收率满足形态分析的要求;各形态含量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除了Zn、Pb和Cd 3种元素的乙醇态和残渣态在32%~57%之间外,其余均小于20%,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能满足分析要求。利用蔬菜基地采得的10份植物样品(黄瓜的根、茎、叶片和果实)考察了该方法对不同类型植物样分析的实际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对于根、茎、叶和果实不同植物样品,各元素的3种形态之和占总量的84.6%~106%,回收率满足形态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436.
437.
Abstract The biorefinery concept has been proposed as a route map to convert biomass into fuels and chemicals, maximizing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while minimizing pollution. A biorefinery strategy based on fast pyrolysis is proposed following a two-stage process, where biomass is first subjected to fast pyrolysis, optimized to collect up to 75% (per unit weight of biomass) of a liquid fraction called bio-oil. This bio-oil or its fractions can be upgraded in a second step to different chemicals, to a syngas and/or to energy. In particular, the catalytic steam reforming of the aqueous fraction of bio-oil obtained by fractionation with water is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possibilities for bio-oil upgrading, yielding a H2-rich syngas with low CO content. From the results obtaine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best alternative for the catalytic steam reforming process is hydrogen production through further purification of the gas obtained.  相似文献   
438.
The mechanically sorted dry fraction (MSDF) and Fines (<20 mm) arising from the mechanical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residual municipal solid waste (RMSW) contains respectively about 11% w/w each of recyclable and recoverable materials. Processing a large sample of MSDF in an existing full-scale mechanical sorting facility equipped with near infrared and 2-3 dimensional selectors led to the extraction of about 6% w/w of recyclables with respect to the RMSW weight. Maximum selection efficiency was achieved for metals, about 98% w/w, whereas it was lower for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 about 2% w/w. After a simulated lab scale soil washing treatment it was possible to extract about 2% w/w of inert exploitable substances recoverable as construction materials, with respect to the amount of RMSW. The passing curve showed that inert materials were mainly sand with a particle size ranging from 0.063 to 2 mm. Leaching tests showed quite low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particles retained by the 0.5 mm sieve. A minimum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was in the leachate from the 10 and 20 mm particle size fractions.  相似文献   
439.
任茜  黄忠  盛锋 《装备环境工程》2022,19(8):143-147
目的探索超疏水表面对ACP1000冷却水管道内流体流动的减阻性能和潜在工程应用,对冷却水管道内的湍流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具有超疏水表面内壁的冷却水圆管管道内湍流的流动特性。方法对超疏水表面采用交替的气–液、液–固表面进行模拟,湍流流动采用二维轴对称方法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随着超疏水表面气液比的增大,冷却水圆管内湍流流动的摩擦阻力系数随之减小;随着超疏水表面气液比的增大,冷却水圆管内湍流流动的能量损失随之降低。结论超疏水表面的应用能够优化ACP1000冷却系统冷却水管道的流动性能。此结果对于未来进一步优化核电站冷却水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40.
本文提出一种研究区域环境地球化学解决宏观环境问题的新思路,按照环境—地球化学—地质构造三对应的原则提出“八五”后期、“九五”和2000年后区域环境地球化学分阶段发展的设想。除了为国家提供保护治理环境的决策依据外,区域环境地球化学在理论上需要建立起地质地球化学—生态系统物质大循环模型,进行典型环境元素全球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