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0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篇 |
废物处理 | 13篇 |
环保管理 | 18篇 |
综合类 | 203篇 |
基础理论 | 46篇 |
污染及防治 | 35篇 |
评价与监测 | 2篇 |
灾害及防治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五凤—五星山金矿床属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低流型浅成热液型金矿床。侏罗系上统金沟岭组火山岩为其主要矿源层,矿体受火山机构的断裂、裂隙和次火山岩脉内外接触带控制。碱长花岗岩侵入金沟岭组底部,为金矿形成提供了热源。成矿作用主要在低压、中性介质和弱氧化、超浅成条件下进行。金矿一般富集于矿体上部;矿体转弯、膨大处及分支复合处;强冰长石绢云母硅化蚀变岩中;含细粒黄铁矿的方解石石英脉;辉银矿集中地段。 相似文献
152.
湘西南是湖南重要的产金区,该区金矿以脉型金矿为主。按其成矿元素组合,该区脉型金矿可划分为单金石英脉型和金-锑石英脉型;按其矿体产出形态特征,可划分为顺层式和切层式脉型金矿两种。该区脉型金矿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明显,矿物组合简单,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产出。该区脉型金矿形成主要与脆、韧性剪切作用有关,雪峰山一带加里东期的剪切作用,使该区的浅变质岩发生变形,并促使地层中的成矿物质发生活化、迁移,最终富集形成金矿床,因此,该区金矿的成因类型为与剪切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3.
金厂沟梁金矿床的矿脉走向主要为NW向和近SN向 ,NW向矿脉中矿体赋存深度比近SN向矿脉浅约 2 0 0m。近南北向矿脉的金矿体主要赋存在矿脉向西凸出与平稳变化的转折部位。As、Sb含量和F3因子得分值的高值指示矿体上部 ,Co、Mo含量和F5因子得分值的高值指示矿体的下部或尾部。黄铁矿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 ,中粒、半自形晶 ,碎裂发育 ,晶体内含杂质较多的黄铁矿含金率高。在东矿区 ,近SN向矿脉的探矿重点应放在寻找六中段以上部位的平行矿脉 ,NW向矿脉的探矿重点应放在二—三中段以上的较浅部位 相似文献
154.
155.
介绍了一套岩浆过程模拟软件──TRAZAS的运行环境、设计基础、设计流程及主要功能,并以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成因研究为例,简单说明了软件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6.
新疆阿尔泰金矿断裂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疆阿尔泰地区金矿床、矿化点分布广泛,前人已对该区金矿类型等方面做了较多工作,但从断裂构造角度研究金矿床的成矿规律尚少.笔者从该区金矿床与断裂构造的空间关系分析了区内断裂构造及韧性剪切带控矿规律,指出区内金矿床(点)严格受断裂构造及韧性剪切带控制,而且不同的构造分别控制着矿带、矿田、矿床直到矿体的分布及其形态和产状. 相似文献
157.
158.
大量的证据显示 ,在金的成矿作用过程中 ,地壳内部流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流体不仅可以通过与含金原岩的相互作用实现对金的萃取 ,同时还参与成矿物质运移以及金的最终沉淀并富集成矿这一整个成矿作用过程。因此 ,加强对流体与成矿的相互关系研究已成为研究金成矿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9.
分析了高温高压高应变速率条件下黄铁矿中的晶格金迁移的动力学机制后认为 :黄铁矿晶格中的金原子趋向于向位错等缺陷处扩散 ;在无位错滑移的情况下 ,晶格金原子在位错线等缺陷中扩散的扩散方式对其从黄铁矿内部迁移出来无实际意义 ;在高温高压高应变速率 [( 1 0 - 8~ 1 0 - 4) /s]条件下黄铁矿变形以位错滑移为主 ,金原子伴随着位错滑移一起迁移 ,最终迁移进入裂隙 ,增加了与成矿流体接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0.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以及化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一类新型材料,其安全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为探索氧化锌(ZnO)纳米粒子对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毒性作用,本文通过MTT、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分别对经不同浓度ZnO纳米粒子处理的小鼠光感受器细胞活性、活性氧水平、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OD)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及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ZnO纳米粒子可通过诱导细胞线粒体产生过多的活性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导致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ZnO纳米粒子能显著减少Mn SOD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降低Mn SOD活性,加剧氧化应激介导的细胞损伤。因此,氧化应激水平的提高导致了过量的活性氧产生及Mn SOD表达和活性的下降,与ZnO纳米粒子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