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6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50篇 |
废物处理 | 12篇 |
环保管理 | 98篇 |
综合类 | 440篇 |
基础理论 | 69篇 |
污染及防治 | 36篇 |
评价与监测 | 41篇 |
社会与环境 | 109篇 |
灾害及防治 | 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79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87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目前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难度剧增,及时、正确地掌握和评判施工现场安全状况是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但公路施工领域安全评判涉及的因素很多,模糊性大、动态变化复杂是最显著的特性,因素之间互相作用使结果可变性很大,如何对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是目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模糊综合评判法可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但由于该法使用的评语常带有模糊性,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通常是专家凭经验给出,从而影响评判结果的客观性。而层次分析法适用于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可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相结合,可以减少评价中因主观性所带来的弊端,使评价结果更可信。本文在研究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将二者结合起来,建立西部地区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状况评价的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出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状况,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为优化隧道爆破方案,降低爆破振动危害,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A)对爆破振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确定振动速度、主振频率和振动持续时间作为系统特征变量,确定总药量、最大段药量、掏槽孔最大段药量、雷管段数、爆心距、最小延期间隔时间、临空面数等作为相关因素变量;再结合厦门某隧道爆破实测数据,进行灰色关联计算;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排序和优势分析,得到爆破振动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其中准优因素为爆心距,可控准优因素为雷管段数和掏槽眼最大段药量;最后对隧道爆破参数进行优化,测点爆破振速由1.2 cm/s减小到0.74 cm/s,降振率达38.3%。结果表明,采用GRA确定爆破振动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爆破振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针对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的珠三角地区生态景观胁迫程度日趋严峻,亟需加强区域生态保护的现状,构建新型城镇化与景观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2000—2020年珠三角地区城镇空间扩展与景观生态安全耦合协调时空格局以及发展状态,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灰色预测模型揭示其驱动机理,并预测2040年城镇空间扩展和景观生态安全耦合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9市城镇化与景观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在20年间呈现缓慢波动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度由2000年的0.305~0.436升至2020年的0.385~0.545,现处于拮抗耦合阶段,未来20年将继续向着协调同步、有序发展的方向前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难以同步发展,景观生态状况不乐观,生态环境滞后型的地市逐渐增多,尚未全面形成良好的协调发展状态。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投入水平等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较为显著(
45.
46.
47.
通过对聚硅氯化铝铁水解共聚物的合成制备及水解共聚过程 pH变化的研究 ,对铝铁共聚物的化学形态、二氧化硅的加入和碱化度B对铝铁共聚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并应用Ferron配合逐时比色法对聚合物中铁的形态进行了表征。为深入研究聚硅氯化铝铁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8.
49.
典型铅锌矿化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云南者海典型铅锌矿区周边冶炼区(A)、粮食主产区(B)、保护区(C)三个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三个区域内林地(LD)和耕地(GD)土壤pH、总碳(TC)、总氮(TN)、总磷(TP)和5种重金属(Hg、Cd、Pb、Zn、Cu)含量,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基于系统熵值与重金属生物毒性改进灰色聚类评价法对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B、C三区土壤的5种重金属均超过云南省土壤背景值,且含量A区 > B区 > C区,所有土壤样品Hg、Cd、Pb、Zn、Cu平均含量分别为7.24、1.53、1 794、2 892、210 mg/kg;LD土壤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GD。研究区土壤pH总体呈弱酸性,但A区土壤受矿业活动影响呈弱碱性。TC、TN含量和C/N值均表现出LD大于GD,但TP含量表现为GD显著大于LD (P<0.05)。CCA分析表明LD和GD土壤pH与Cd和Cu呈负相关,与Zn和Pb呈正相关,且pH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最大;TC、TP与重金属Cd和Cu在LD土壤中呈正相关,在GD土壤中呈负相关。改进灰色聚类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均表现为LD大于GD;A区污染最严重且均呈重度污染,B区次之,C区污染程度最轻。经比较本文改进的灰色聚类评价法在准确性和灵敏度方面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50.
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物元分析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索物元分析法在环境监测优化布点中应用的可能性,在确定了最佳和最次理想点基础上,建立了标准事物和节域事物的物元矩阵,并根据监测点对标准物元的关联函数值分布对采样点进行优化。实例表明物元分析法用于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