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45篇
综合类   91篇
基础理论   31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兰州大石鸡不同生活史阶段栖息地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石鸡不同生活史阶段选择不同的栖息地.集群期选择坡度小、低海拔、东向的山坡和坟地.配对期选择坡度30~60°、海拔居中的栖息地,选择的栖息地范围较宽.产卵期多见于坡度小、地面环境异质性小、海拔高的农田和山坡.育雏期选择植物丛密度低、坡度小、海拔高的山坡和农田.繁殖后期选择植物丛密度低、低海拔、东向的山坡和沟底.不同生活史阶段植被覆盖度、植物高度、环境类型和坡向差异不显著,坡度差异显著,植物丛密度、海拔高度和地面环境异质性差异极显著.在各环境因子中,只有地面环境异质性对大石鸡栖息地选择的影响较显著.地形、食物和气候可能是影响大石鸡栖息地选择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12.
若尔盖西部草甸的基本类型、特点及近几十年来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0年8月对若尔盖西部草地的调查,确定了该地18个草丛类型(不包括典型的沼泽植被)。经群丛间Pearson最大相关系数配合生境作图,将该地区的草地群丛分成3大类,即沼生草地,中生性草甸和旱生性草地。各群丛的SW指数,物种丰富度,地上生物量,裸地面积按照生境序列作图,显示中性草甸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群丛C和J分别是沼生和旱生植被与中生性草甸之间的拐点式过渡类型,其物种丰富度明显比周期的群丛低,生境转换关键种分别为鹅绒委陵菜和垂穗披碱草。在草地物种组成上,杂类草占81.3%,莎草类仅占6.8%;群丛建群种方面,杂类草占61%,莎草类占28%;在次优势种方面,杂类草和禾草所占比重都有所增加。草原成分出现在丛中生至旱生的群丛中,在有些群丛中甚至成为次优势种。沼泽消退,黄河河道附近沙化以及过牧的阳坡山地生长带刺的旱生化植被,说明当地正经历着干旱化的过程,原因不仅有自然的还有人为的,特别是草地的过度使用。最后对当地草场的管理及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图3表2参20  相似文献   
113.
李阳兵 《生态环境》2010,26(6):1348-1353
以红枫湖流域周边一个受人为活动严重影响的农田源头溪流-王家寨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设置11个监测点研究硝酸盐(NO3-N)、氨态氮(NH4+-N)、溶解性无机磷(PO4--P)、总磷(TP)和总悬浮物(TSS)在复杂景观中的变化状况。降雨后采样水中氮、磷含量明显低于雨后的地表积水,地表积水受各种影响,水质降低。水塘型湿地,其丰水期的PO43--P、TP、SS高于枯水期,与水循环条件较好的流水溪流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从平均值来看,枯水期地表水和地下水TP都超过5级水质标准。水质与"源"景观的关系不明显,说明喀斯特小流域中复杂的景观结构对氮磷的截留作用。  相似文献   
114.
通过调研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主流水生态评价项目中采用的生境指标,统计了14个类型生境指标的使用频率,并针对不同的河流类型,筛选出物理形态特征、河岸带状况、生境组成、生境复杂性、人类干扰和水质状况等6个类型的11项评价指标,推荐作为长江流域河流生境评价指标.随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国外水生生物评价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  相似文献   
115.
贵阳市生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贵阳市作为全国首个循环经济型生态示范城市,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方面取得一些进展,文章通过建立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贵阳市在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人居环境发展现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6.
土壤温度上升与森林衰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温度上升可能会引起土壤产生过量的HNO3,而过量的HNO3在酸性土壤中将导致Al(3+)浓度的升高和盐基阳离子的流失,使养分失调,细根坏死。土壤温度上升还可能会改变土壤有机质动力学、土壤水文学和土壤物理学,从而改变森林生境特征,影响森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17.
随着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加剧成为自然保护与地区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研究具有多主体性、复杂性和跨学科性,研究难度大。本文以羌塘高原为例,采用人与野生动物相互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梳理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主体的规模、分布,识别了食草野生动物与家畜争食牧草、人类聚落与野生动物竞争生存空间、草场围栏分隔栖息地及阻断迁徙通道等三种主要冲突类型。考虑草畜兽平衡核算了草地承载状况,模拟了家畜与野生动物生存空间重叠,刻画了草场围栏对栖息地及迁徙通道的影响。从重叠空间的资源竞争及人类活动扰动等方面剖析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成因。可为厘清冲突机制,提高干预效果提供新认知。  相似文献   
118.
The reproductive behavior of male gray seals (Halichoerus grypus) breeding on land-fast ice at Amet Island, Nova Scotia, was studied. Data on energy expenditure (rate of mass loss over time) were collected. The average time budget of males at Amet Island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land-breeding males. The behavior of males showed seasonal changes, with a de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time spent in the water and an increase in agonistic behavior during the peak mating period. The estimated amount of body mass lost over the season ranged between 25.6 and 77.1 kg, and the estimated percent of initial body mass lost ranged between 7.7 and 26.5% (n=10). The maximum number of observed copulations for an individual male was nine. Only 15 out of 42 males observed during 1992 and 1993 were seen copulating. The number of observed copulations per male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success in remaining close to, or attending, females (r=0.91, P<0.001, n=42). The mean duration of attendance was 4.5 ± 5.54 days (n=42). Large size was not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attendance success, but reproductive effort (the estimated proportion of body mass lost over the season) and success in agonistic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males were both correlated with male success.  相似文献   
119.
120.
山西省稷山和永济两地矮牡丹体内无机元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测定了山西省稷山和永济两地区矮牡丹体内和生境土壤中的10种元素(K、Mg、Mn、Fe、Ni、Zn、Cu、Cd、Cr、Pb),分析比较了各种元素在不同地区矮牡丹体内和生境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不同地区矮牡丹对无机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结果表明,两地区矮牡丹体内和生境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土壤及植株不同器官间元素含量也无显著性差异;两地区矮牡丹对不同元素的富集系数有显著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对Cd(永济0.457,稷山0.213)和Ni(永济0.093,稷山0.167)的富集上,植株不同器官之间的富集系数无显著差异.表4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